黄肇松:九二一之后 如有好好做这些
中评社台北9月23日电/今年是921大地震20周年,历任中央社董事长、中华日报的董事长黄肇松发表文章表示,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二十年前今天的凌晨一时四十七分十二㸃六秒,台湾中部山区发生芮氏规模七㸃三级的逆断层型强烈地震,持续102秒的强震,让全台湾都蒙受严重摇晃,导致房屋全倒四万四千多间、半倒四万一千余间,造成全台两千四百十五位同胞丧生(含失踪),重伤一千四百多人;总计财物损失近三千亿元。这是台湾一甲子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所有台湾人应永记不忘,并引之为天然的教训而深思防范之。
黄肇松在中华日报发表文章说,反省不易,防范更难,有“诗经”为证。“诗经”采风,也纪录天文现象及环境剧变,更详述灾变发生后,古人对统治阶级救济迟缓、体恤不足表达不满的实情。《诗经·小雅.十月之交》中就有关于地震山崩灾害和人民不满的深入描刻,“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髙山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强震之后,髙山变成深谷,深谷变成髙山,统治阶级没有大作为,人民却无惩教之法,其奈之何。
黄肇松表示,平心而论,台湾天然灾害多,人民多少具有防灾意识,行政官员也不敢轻忽,一旦台风来袭,立刻组成应变组织;万一发生震灾,朝野餐风露宿露积极救赈的情景,也颇可动人;而媒体发达,如有救灾不力的情事发生,民众也不至于“胡憯莫惩”,缺乏监督管道。然而,灾害救赈,急如星火,众目睽睽之下,一般不敢轻忽;而灾害预防,往往是积渐而至,需要身体力行、持之以恒,方能建功。只有三分钟热度的灾害防范,是难以奏效的。
黄肇松指出,921大地震以来的二十年间,台湾各地发生不少大小地震,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其中以2016年2月6日夺走116人生命的台南大地震最为严重,其主要伤亡是在倒塌的维冠大楼。台南地震距离921大地震十六年半,如果我们能记取921的悲痛教训,对如何做好安家固园计划多用心思,及早落实,其后不少的地震灾害当可避免。
黄肇松说,二十年的岁月不算短,对震灾的防范确实能做不少事。首先,“中央政府”可结合地方政府,切实展开对各地住宅安全的大普查,其结果并应公开,打造追求住宅安全的社会共识。对土壤液化的问题,因其为地震危害的主要来源,要持续追踪调查,并促进民众瞭解,前阵子政府公布台湾土壤液化的分布状况,引起社会震惊,但现在好像又船过无痕,对防范震灾是一种怠惰。此外,对台湾断层带和断层活动的调查和研究,也应运用大数据资料加强进行。
其次,台湾屋龄偏老,也是地震侵袭时最引人担心的危机。首善之都的台北市,屋䶖逾三十年以上的老屋达六成以上,约有六十五万户。0206强震时,受创最重的台南市屋龄逾三十年的老屋也达百分之四十四,南北都充满老屋,显示城市的老化。以都市更新来改善都市机能,是维护住宅安全、防范地震危害的可行办法,美、欧、日本及中国大陆城市都在做,但以台北市目前都更的速度,要一千余年才能完成,等同宋朝太祖年间至今。二十年浪费了,政府加速推动立法,强化公权力推动都更,维护住宅安全,免受震灾之害,迫在眉睫,不容再蹉跎误事。
黄肇松表示,我们没有再一个二十年可以浪费。大选加温中的各“总统”候选人,对二十年来的安家固园规划,不论名称为何,总是强调亲民化,行动却是牛步化,究竟有何改善之道,俾保障民众居家安全,有效防范震灾,应视为大选重要课题,提出周全的灾害防救及公共安全维护的政见,民众应该用人力、设备、管理、任务及环境风险评估的“5M”理论,检视其政见是否确实可行,再投下神圣一票,这也是对921大地震二十周年最深刻、务实的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