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巍语中评:美国越大压力 中国越难妥协
中评社北京9月14日电(记者 徐梦溪)国际关系学院校长助理、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达巍日前在第三届太和文明论坛举办期间就中美关系、台海形势和香港局势接受中评社采访,他表示,对中美关系目标应该切合实际,中美关系回到过去依然不再可能。中美需要在竞争的基础上,确保竞争的性质是良性的、有限的、局部的,要把重点放在防止中美走向战略对抗、战略摊牌上。
达巍就贸易战谈判指出,如果谈判遇到了困难,不能简单地通过施加关税的办法来试图压服对方。中国不是中小国家,中国不会被压服。美国压力越大,中国妥协的可能性越小。
谈到台海形势,达巍表示,台湾很快要进行领导人选举,台海问题的敏感性会进一步上升,尽管出现大的动荡的可能性不是太大,但是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不断“切香肠”,架空其“一个中国”政策,累积起来,还是会引起中美在台海问题上博弈的加剧。
此外,达巍表示,香港局势如何发展确实会影响到台湾问题,影响到台湾同胞对大陆的看法。因此,对香港局势应该越耐心越好,只要香港特区政府还有条件控制局势,中央政府就可以继续支持特区政府处理香港的内部矛盾。
以下为问答全文:
中评社:您如何评价今年中美关系的紧张程度?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达巍:中美关系从2017年底开始持续紧张,不断下行。今年仍然处在这样一个下降通道中。简言之,中美自1979年建交以来,中美关系始终处于“美国接触中国、中国融入体系”的框架下。但是这一框架现在已经终结。今年的中美关系可能不是历史上最紧张、最激烈的时期,但是由于前面说的框架或者说范式的变化,整体中美关系变化的深刻程度可以说是过去四十年前所未有的。出现这样的变化,一是结构性原因。也就是中国崛起,而美国的综合国力相对于中国出现了相对衰落,引起了美国的紧张与焦虑;二是意识形态与发展模式原因。美国曾经期待中国发展得越来越“像”美国,但是近年来发现中国越来越自信地走自己的道路,两国发展模式和意识形态差异越来越明显。一个强大却“异质”的中国是美国所不乐见。第三则是特朗普政府特殊的行事风格导致中美经贸谈判困难重重,进一步降低了中美两国的互信。
中评社:特朗普挑起贸易战目的是什么,希望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达巍:美国并不是一个单一的行为体,不同的人在贸易战上有着不同的考虑。特朗普本身最主要是两个考虑:一是特朗普非常重视贸易平衡问题,希望减少对华贸易顺差,让中国“补偿”过去中美经贸关系中美国所谓“吃亏”的部分。二是特朗普希望向选民传递一个“善于谈判”、“谈判高手”、“强有力的领导人”的角色。特朗普热衷于通过极限施压与其他国家达成对美有利的协议,在国内赢得政治资本,简单地说就是“前面历任总统做不到的事情我能做到”。除了特朗普之外,美国国内还有其他力量。比如有些经济民族主义者确实希望通过经贸谈判以及贸易战减缓甚至逆转中国的发展势头,阻止中国整体国力超越美国。还有很多商界精英、华尔街力量、全球主义着则希望中国推动市场化改革,解决美国所谓“结构性问题”,创造对美商更为有利的营商环境。
中评社:您如何判断中美贸易摩擦的走向?
达巍:中美贸易摩擦并非始自今日,也绝非未来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中美经贸不平衡规模较大,两国经济体制差异很大,利益冲突也非常多,因此中美贸易摩擦将是长期存在的。我们能做的只是控制摩擦、减少摩擦。中美正在进行的经贸谈判也是这个目的。目前谈判仍在进行,尽管我个人总体期待不大,但是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年初达成协议还是有可能的。但是明年春季之后美国开始初选和大选的进程,达成经贸协定的政治环境就基本上没有了。
中评社:要结束中美贸易摩擦需要哪些条件?
达巍:如果这个问题指的是结束贸易战的话,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美方要以平等负责任的心态展开谈判。谈判当然有要价、有博弈,也可能有反覆。重要的条件是美方的要价应该合理,不能提出不切实际甚至是荒谬的数字来。另外如果谈判遇到了困难,不能简单地通过施加关税的办法来试图压服对方。中国不是中小国家,中国不会被压服。美国压力越大,中国妥协的可能性越小。
达巍:我不认为美国在打“香港牌”。香港形势混乱,客观上给美国增加了一张牌。美国国内很多人要求特朗普打这张牌,特朗普也曾经在采访中将经贸谈判与香港问题联系起来,但是特朗普的表态重点还是在与期待与中国尽可能达成经贸协定。
中评社:目前的香港局势关系会如何影响大陆解决台湾问题?对此,大陆要如何对待?
达巍:香港局势能否平稳落地,确实关系到一国两制,关系到中国大陆(内地)在港台的形象,也关系到中国与整个西方的关系。香港与内地的不同,显示了中国政府能够包容、接纳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能够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和平共处,并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香港问题的“硬着陆”,将破坏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这种关系,给反华力量一个“口实”。在这个意义上,香港局势如何发展确实会影响到台湾问题,影响到台湾同胞对大陆的看法。因此,我认为对香港局势还应该越耐心越好。只要香港特区政府还有条件控制局势,中央政府就可以继续支持特区政府处理香港的内部矛盾。
中评社:在中美关系中,台湾因素是美国牵制中国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中美竞争越演越烈之际,台海形势会如何变化?
达巍:台湾很快要进行领导人选举,台海问题的敏感性会进一步上升。从最近的态势看,美国国会涉台的动作非常多,行政当局也有不少动作。台海形势出现大的动荡的可能性不是太大,但是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不断“切香肠”,架空其“一个中国”政策。这样的做法累积起来,还是会引起中美在台海问题上博弈的加剧。
中评社:接下来,中美关系应该怎么走?
达巍:对中美关系目标应该切合实际。中美关系回到过去依然不再可能。中美需要在竞争的基础上,确保竞争的性质是良性的、有限的、局部的,要把重点放在防止中美走向战略对抗、战略摊牌上。如果可能,中美达成一个经贸协议仍然是有助益的,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中美关系的气氛。但是更重要的则是中长期对竞争的管理和管控。
中评社北京9月14日电(记者 徐梦溪)国际关系学院校长助理、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达巍日前在第三届太和文明论坛举办期间就中美关系、台海形势和香港局势接受中评社采访,他表示,对中美关系目标应该切合实际,中美关系回到过去依然不再可能。中美需要在竞争的基础上,确保竞争的性质是良性的、有限的、局部的,要把重点放在防止中美走向战略对抗、战略摊牌上。
达巍就贸易战谈判指出,如果谈判遇到了困难,不能简单地通过施加关税的办法来试图压服对方。中国不是中小国家,中国不会被压服。美国压力越大,中国妥协的可能性越小。
谈到台海形势,达巍表示,台湾很快要进行领导人选举,台海问题的敏感性会进一步上升,尽管出现大的动荡的可能性不是太大,但是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不断“切香肠”,架空其“一个中国”政策,累积起来,还是会引起中美在台海问题上博弈的加剧。
此外,达巍表示,香港局势如何发展确实会影响到台湾问题,影响到台湾同胞对大陆的看法。因此,对香港局势应该越耐心越好,只要香港特区政府还有条件控制局势,中央政府就可以继续支持特区政府处理香港的内部矛盾。
以下为问答全文:
中评社:您如何评价今年中美关系的紧张程度?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达巍:中美关系从2017年底开始持续紧张,不断下行。今年仍然处在这样一个下降通道中。简言之,中美自1979年建交以来,中美关系始终处于“美国接触中国、中国融入体系”的框架下。但是这一框架现在已经终结。今年的中美关系可能不是历史上最紧张、最激烈的时期,但是由于前面说的框架或者说范式的变化,整体中美关系变化的深刻程度可以说是过去四十年前所未有的。出现这样的变化,一是结构性原因。也就是中国崛起,而美国的综合国力相对于中国出现了相对衰落,引起了美国的紧张与焦虑;二是意识形态与发展模式原因。美国曾经期待中国发展得越来越“像”美国,但是近年来发现中国越来越自信地走自己的道路,两国发展模式和意识形态差异越来越明显。一个强大却“异质”的中国是美国所不乐见。第三则是特朗普政府特殊的行事风格导致中美经贸谈判困难重重,进一步降低了中美两国的互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