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权:所罗门外长访台有何所求?
中评社香港9月10日电/所罗门外交部长马内列目前正在台湾地区访问,已经分别与蔡英文和吴钊燮等人会面。由于此前正在疯传,罗所门正在考虑与台湾当局“断交”,转而与中国建交,因而普遍认为,这是“断交”的前兆。当然也不排除,马内列是挟着“断交”的“威胁”,向蔡英文索取更多的援助,等于是采取“围魏打援”的战术运用。
澳门新华澳报今天发表富权的文章说,蔡英文当局当然对所罗门要与台湾当局“断交”的传闻着急。因为所罗门虽然人口只有六十多万,但毕竟也是台湾当局在太平洋六个“邦交国”中,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国家,将会对其他“邦交国”催发“蝴蝶效应”,使得其他“邦交国”如同多米诺骨牌般纷纷地倒下来。蔡英文当局也担心,这是与暂停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措施,及拒绝参加“金马奖”等,成为“组合拳”,对其争取连任“总统”的努力连续出击,不利于她的“二零二零”选情。
而且,在长远来看,更不利于蔡英文当局落实执行民进党已经被纳入党纲内容的几个决议文,尤其是《正常国家决议文》。这是因为,蔡英文的博士学位虽然是修读国际经贸学,但却也涉及到国际公法。而在国际公法的“国家”概念中,国家是由领土--人民--政府--主权这四大要素组成的。而在蔡英文等人的心目中,台湾地区已经具备了前三项要素,但反而最重要的第四项要素却很薄弱,包括不被联合国所承认,没有资格参与以主权国家为成员的国际组织的活动,世界上最主要的国家都不承认台湾当局拥有“主权”,甚至余下的“邦交国”,虽然又穷又小,但也都纷纷求去,在蔡英文上台后只有三年多,就接连丢了五个“邦交国”,光是去年就是三个,让台湾当局只剩下十七个“邦交国”,如果连所罗门都丢失,就只剩下十六个“邦交国”了,台湾当局在国际社会上就更显得“孑孓而立”,距离民进党要争取成为“正常国家”的目标,更为辽远。
蔡英文当局要挽回所罗门等太平洋及中美洲的“邦交国”,还有着一个实务上的考虑,就是有这些“邦交国”,可以成为蔡英文或日后的领导人在前往这些国家访问时,来回路途上以“加油”、“休息”等为籍口,要求在美国“过境”,并籍此进行对美“过境外交”,寻求“正常国家”的存在感。如果没有了这些“邦交国”,台湾当局就没有对美国进行“过境外交”的藉口了。正因为如此,蔡英文即使是“阮囊羞涩”,也要尽量满足这些“邦交国”需索无度的要求,进行“援助外交”。其行为逻辑,就像宁愿花费纳税人的大量金钱,去向美国购买那些被讥为“烂铜烂铁”的过时武器一样。
何况,台湾当局能保留多一个“邦交国”,对其落实《正常国家决议文》第三项目标,尤其是“加入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也有帮助。在联合国大会及其他事务上,是实行“国家不分大小,权力一律平等”,在投票时是“一国一票”,票值相等。作为“世界警察”的美国是一票(当然还有安理会常务理事国的“一票否决权”),只有几万人口的小国也是一票。因此,这些“邦交国”虽然又穷又小,但毕竟手中有票,还有发言权,蔡政府要幻想在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中获得突破,就必须依赖这些“小兄弟”。实际上,每年的联合国大会,或是世界卫生组织等联合国专门机构的年会,就都是这些穷国小国在折腾。虽然难以撼动大局,但长久以往后,或可成为“习惯成自然”,并在国际社会提高台湾当局的能见度。
这确实是具有一定的蛊惑力。如果说,在“九二共识”和“统独”等问题上,国民党与民进党之间的差距虽然正在逐步缩小,但仍有一定的间隔。但在“邦交国”问题上,却是蓝绿一致,存在着极为难得的“共同心声”。大陆方面每挖掉台湾当局的一个“邦交国”,就连国民党人及其支持者也不高兴,这是很少的“蓝绿共识”的项目。不过,倘是采取“冈比亚模式”,某些“邦交国”在宣布与台湾当局“断交”后,相隔一段时间才与中国建交,就可能会将损害降至最低。
所罗门目前正在台湾海峡两岸之间左右摇摆,“待价而沽”。所罗门部长级的外交政策专家专案小组,月初才在北京与中国外交官会晤,所罗门议员、负责评估该国外交关系小组的负责人弗古伊在上周三宣称,北京将会提供一份基金,尽管北京通常更倾向于“资助、优惠贷款以及一些时候赠与的形式”,但将会在近期提供一个“农村选区发展基金”,这对所罗门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因而有外媒估计,所罗门最快可在一周内作出是否外交转向的决定。
但显然所罗门仍然未能拿得住主意,因而就有其“外交部长”访问台湾地区的安排。应当说,虽然台湾地区的经济总量,不如大陆的一个广东省,在财力上捉襟见肘,但由于这些“邦交国”太小太穷,再需索无度也能负担得起。这样就可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这些国家上,让他们在联合国的舞台及台湾当局的过境外交”中发挥“超值”作用。
两相比较下,尽管中国大陆经济体量巨大,外汇蓄备充足,但邦交国较多,而且还多是大国,中国向其派出的使领馆人员队伍往往十分庞大,经费需求不小。另外,还有“一带一路”建设也是要花大钱的。因此,在宏观上的优势,可能会在微观上变成劣势。
这正是蔡英文当局有利之处。台湾当局要“喂饱”这些小国穷国,并不太难。但可能也担心,在两岸竞相“加码”的情况下,台湾当局要被迫超逾预算追加,将会导致“物非所值”。
中评社香港9月10日电/所罗门外交部长马内列目前正在台湾地区访问,已经分别与蔡英文和吴钊燮等人会面。由于此前正在疯传,罗所门正在考虑与台湾当局“断交”,转而与中国建交,因而普遍认为,这是“断交”的前兆。当然也不排除,马内列是挟着“断交”的“威胁”,向蔡英文索取更多的援助,等于是采取“围魏打援”的战术运用。
澳门新华澳报今天发表富权的文章说,蔡英文当局当然对所罗门要与台湾当局“断交”的传闻着急。因为所罗门虽然人口只有六十多万,但毕竟也是台湾当局在太平洋六个“邦交国”中,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国家,将会对其他“邦交国”催发“蝴蝶效应”,使得其他“邦交国”如同多米诺骨牌般纷纷地倒下来。蔡英文当局也担心,这是与暂停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措施,及拒绝参加“金马奖”等,成为“组合拳”,对其争取连任“总统”的努力连续出击,不利于她的“二零二零”选情。
而且,在长远来看,更不利于蔡英文当局落实执行民进党已经被纳入党纲内容的几个决议文,尤其是《正常国家决议文》。这是因为,蔡英文的博士学位虽然是修读国际经贸学,但却也涉及到国际公法。而在国际公法的“国家”概念中,国家是由领土--人民--政府--主权这四大要素组成的。而在蔡英文等人的心目中,台湾地区已经具备了前三项要素,但反而最重要的第四项要素却很薄弱,包括不被联合国所承认,没有资格参与以主权国家为成员的国际组织的活动,世界上最主要的国家都不承认台湾当局拥有“主权”,甚至余下的“邦交国”,虽然又穷又小,但也都纷纷求去,在蔡英文上台后只有三年多,就接连丢了五个“邦交国”,光是去年就是三个,让台湾当局只剩下十七个“邦交国”,如果连所罗门都丢失,就只剩下十六个“邦交国”了,台湾当局在国际社会上就更显得“孑孓而立”,距离民进党要争取成为“正常国家”的目标,更为辽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