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琦:中国特色扶贫减贫经验为世界做出贡献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张琦(中评社 李娜摄)

  中评社北京9月11日电(记者 李娜 沈而忱)中国记协9月10日在京举办第133期新闻茶座,邀请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张琦,围绕“中国的脱贫攻坚”主题与中外记者交流,张琦介绍了中国脱贫成绩、扶贫成效具体表现,总结中国扶贫减贫经验,并就中国深度扶贫的难点、扶贫干部减负、金融扶贫、数字技术扶贫等议题回答记者提问。

  张琦表示,事实上中国的扶贫脱贫、精准扶贫,与联合国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一致的。自2012年至今,中国累计减贫8239万人,给实际减贫贡献了70%的贡献率。对世界减贫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张琦指出,中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这意味着截至2018年底,中国有约50%的贫困县,80%的贫困村,近85%的贫困人口已经脱贫了,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减贫道路。按此进展,到2020年完全可以实现脱贫目标。

  根据具体的扶贫工作和成效,他归纳总结了以下中国的特色扶贫经验:

  第一,发挥国家的制度优势和政治优势,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来投入到扶贫。

  第二,把握精准。我们实施了六个精准,五个一批,通过建档立卡强化驻村帮扶,因村因户因人分类施策,真正地找到病根。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完善的政策,而且是政策组合各方面叠加的政策,所以能够起到一个叠加效应。与此同时,加大了检查考核的力度,保证扶贫的质量能力和水平。

  第三,增加投入。从2013—2017年,包括2018年中央安排的财政资金2700多亿,年均增长22%点多。另外,金融支持力度也比较大。

  第四,社会参与。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多个方面,也就是国家、政府、社会和市场相结合,建设了五大平台,十大行动,还有十个工程等等。另外一个是群众参与,群众发挥主体作用,能够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和自我参与这方面。   此外,张琦指出,在扶贫脱贫当中还有很多的经验,比如开发式扶贫,通过发展来带动。另外,我们的扶贫标准从2010年开始,随着经济发展、贫困地区人口的不同进行标准调整;同时我们把绿色生态保护也考虑其中,跟扶贫相结合,走的绿色生态扶贫之路。还有社会保障,低保兜底跟扶贫相结合,再加上社会化的大扶贫,发挥各方面力量来共同扶贫脱贫。
 
  总体来看,张琦表示,中国建立了一个整体上以精准扶贫为核心的责任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动员体系、督查和考核评估体系,保证了扶贫脱贫能够稳步推进。同时在过程当中,根据实时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比如都后期,最近几年以深度贫困区作为重点,从2019年开始,对两不愁、三保障当中的突出问题重点进行解决,保障2020年实现我们的脱贫目标。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张琦(中评社 李娜摄)

  中评社北京9月11日电(记者 李娜 沈而忱)中国记协9月10日在京举办第133期新闻茶座,邀请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张琦,围绕“中国的脱贫攻坚”主题与中外记者交流,张琦介绍了中国脱贫成绩、扶贫成效具体表现,总结中国扶贫减贫经验,并就中国深度扶贫的难点、扶贫干部减负、金融扶贫、数字技术扶贫等议题回答记者提问。

  张琦表示,事实上中国的扶贫脱贫、精准扶贫,与联合国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一致的。自2012年至今,中国累计减贫8239万人,给实际减贫贡献了70%的贡献率。对世界减贫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张琦指出,中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这意味着截至2018年底,中国有约50%的贫困县,80%的贫困村,近85%的贫困人口已经脱贫了,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减贫道路。按此进展,到2020年完全可以实现脱贫目标。

  根据具体的扶贫工作和成效,他归纳总结了以下中国的特色扶贫经验:

  第一,发挥国家的制度优势和政治优势,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来投入到扶贫。

  第二,把握精准。我们实施了六个精准,五个一批,通过建档立卡强化驻村帮扶,因村因户因人分类施策,真正地找到病根。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完善的政策,而且是政策组合各方面叠加的政策,所以能够起到一个叠加效应。与此同时,加大了检查考核的力度,保证扶贫的质量能力和水平。

  第三,增加投入。从2013—2017年,包括2018年中央安排的财政资金2700多亿,年均增长22%点多。另外,金融支持力度也比较大。

  第四,社会参与。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多个方面,也就是国家、政府、社会和市场相结合,建设了五大平台,十大行动,还有十个工程等等。另外一个是群众参与,群众发挥主体作用,能够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和自我参与这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