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两岸关系的外部因素有哪些?学者热议

会议现场(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北京9月6日电(记者 海涵)第四届两岸关系天府论坛日前在四川省眉山市举行。会上,有学者谈到了影响两岸关系的外部因素,总结起来主要是美国因素和日本因素。

  影响两岸关系的美国因素主要表现为两方面:其一,近来,美国更加频繁地拿台湾当作打压中国大陆的“筹码”;其二,蔡英文当局挟洋自重,甘愿充当美国的“马前卒”。而美国对两岸关系的这种介入,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亚太地区和台湾海峡的和平稳定、损害了中美两国关系。为此,大陆应当保持战略定力和战略智慧,不断提升自身的管控能力。

  日本因素向来被视为台湾问题外部因素中仅次于美国的重要变量。长期以来,日本始终没有放弃对台湾问题的介入,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的根本政策目标是希望维持台海分隔现状,最大程度地保证其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

  华东师范大学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包承柯提出,探讨“一国两制”的台湾方案需要克服外部因素的干扰。在发言中,他主要谈到了美国因素这一外部因素,认为,为了围堵中国大陆的和平崛起,美国在贸易和高科技领域中,对中国大陆的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施展各种手段进行打压。中美关系日趋紧张的局面并不仅仅停留在经贸科技层面上,更为严峻的对立在台湾问题上也逐渐呈现出来。去年10月美国副总统彭斯发表了系统性的对华政策演讲,把中国作为美国的主要威胁对象进行攻击。今年5月中旬,台湾所谓“国安会”秘书长李大维前往美国访问,同美国总统安全事务顾问博尔顿会面,并把台湾地区驻美机构的名称改为“台湾美国事务委员会”。美台双方所做这些动作正在打破台湾海峡和平与稳定的局面。美国通过经贸和科技等问题和“台湾牌”打压正在迅速崛起的中国大陆,与之相应,蔡英文当局“挟洋”推“台独理念”甘当美国的“马前卒”。两岸的和平统一进程明显受到了外部因素的干扰和破坏。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王巧荣在谈到两岸关系中的美国因素时也指出,特朗普总统执政以来,在台湾问题上出现了一些新动向,愈益迫近中国核心利益的底线,对台海两岸和平发展的大局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首先是一个中国原则精神受到严重侵蚀。特朗普总统执政以来,虽然不断宣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但是在具体的政策实践中,一个中国的实质内容正在被削弱或架空。其次,美台军事合作内容更加丰富。特朗普总统执政以来,美台军事关系无论从法理上,还是交流合作上都得到大幅提升。第三,美国给予台湾政治、外交支持更加露骨。第四,美国在台海海域军事示威更频繁。特朗普政府还通过强化在台海海域军事存在,进一步增强其“台湾牌”的效力。   特朗普政府为何要提升与台湾关系?王巧荣分析说,长期以来,台湾问题一直是美国制华棋局中的一枚重要“筹码”。美国在需要时总是拿来向中国施压,以换取中方某些让步。特朗普政府对台政策仍是这一策略的延续。所不同的是,基于美国霸权地位逐渐衰落的事实,他们开始将中国视为最主要的战略对手,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对华进行战略竞争甚至是遏制的趋向剧增。在此背景下,特朗普政府对华战略中更加重视台湾“筹码”作用,以此为美国亚太战略与对华战略需要服务、维护美国亚太同盟体系的稳定。与此同时,而美国国内亲台反华保守势力增强,蔡英文当局挟洋自重,甘当筹码。

  美国频频介入两岸关系,拉升台美关系,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包承柯评论说,美台之间在政治和军事层面上的发展给中美关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甚至冲击到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以来建立的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也冲击到了台湾海峡的和平架构。从尼克松总统访华到1979年中美两国宣布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及1982年中美两国发表“八一七公报”,构成了中美两国愿意在一个中国基础上发展两国关系的基本框架,形成了中美之间在国际事务中良性互动的战略合作。现在美国政府为了遏制中国大陆的崛起,打“台湾牌”,不惜损害中美关系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政治基础将是得不偿失、目光短视的错误行为。王巧荣也就美台密切靠近对两岸关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影响有三,一是对亚太区域和平与稳定带来隐患;二是加大中国和平统一的难度;三是助长“台独”势力嚣张气焰。

  如何应对美台关系密切造成的影响?包承柯说,外部因素最终还只是外部因素,真正管控台湾问题走向的绝不是外部因素。中国大陆经济实力的发展带来经济实力的上升,以及军事实力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管控能力的上升,也增强了中国大陆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坚定信心。因此,只要能对台湾岛内的“态度因素”进行强有力的管控,再次明确大陆对“台独行为”提出明确的警告,任何企图摆脱来自中国大陆的管控都是徒劳的。王巧荣也指出,对于美台相互密切靠近,大陆仍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并保持战略定力、战略智慧。要密切关注和高度警惕美台关系新动向,在祖国和平统一问题上保持战略定力,以战略智慧开展反独促统工作。

  日本因素向来被视为台湾问题外部因素中仅次于美国的重要变量。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市公共关系研究院执行院长王键指出,长期以来,日本始终没有放弃对台湾问题的介入,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的根本政策目标是希望维持台海分隔现状,最大程度地保证其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2016年5月民进党再次执政当初,台日两地普遍认为在亲台的安倍内阁与亲日的蔡英文当局的执政条件下,台日关系势必取得“突破性”发展。但蔡英文上台近三年以来,虽然台日关系在政治往来、双边贸易等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并未取得“突破性”实质发展。当下,横亘在台日之间的诸如以冲之鸟礁渔权争端为焦点的台日纠纷久而不解,多年困扰台日的福岛五县食品解禁问题由于2018年“反核食公投”通过而陷入困顿,更导致台湾加入 CPTPP的愿望落空,台日经济合作持续迟缓。随着中日关系战略性缓和与中日关系中的台湾变量趋于稳定,当前的台日关系结构性矛盾交织,呈现跋胡疟尾之“低潮”,台日关系由以往相互过高“期待”逐渐回落到维护利益的现实层面。   他认为,展望台湾问题之未来,中国仍须持续保持充分的战略自信与战略耐心。“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当下改善关系之中日两国仍需建设性管控一系列重大分歧,虽然“日本着手补强对华外交短板与其着力减少对美外交依赖互为表里”。但中日仍须谨防互疑焚毁互信、中断转圜趋佳的改善势头,尤其是日本须切实落实在台湾问题上的政治承诺。多行不义必自毙,我们坚信,在两岸统一的过程中,任何干扰台湾问题之外部因素必将作茧自缚、化作污泥,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会议现场(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北京9月6日电(记者 海涵)第四届两岸关系天府论坛日前在四川省眉山市举行。会上,有学者谈到了影响两岸关系的外部因素,总结起来主要是美国因素和日本因素。

  影响两岸关系的美国因素主要表现为两方面:其一,近来,美国更加频繁地拿台湾当作打压中国大陆的“筹码”;其二,蔡英文当局挟洋自重,甘愿充当美国的“马前卒”。而美国对两岸关系的这种介入,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亚太地区和台湾海峡的和平稳定、损害了中美两国关系。为此,大陆应当保持战略定力和战略智慧,不断提升自身的管控能力。

  日本因素向来被视为台湾问题外部因素中仅次于美国的重要变量。长期以来,日本始终没有放弃对台湾问题的介入,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的根本政策目标是希望维持台海分隔现状,最大程度地保证其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

  华东师范大学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包承柯提出,探讨“一国两制”的台湾方案需要克服外部因素的干扰。在发言中,他主要谈到了美国因素这一外部因素,认为,为了围堵中国大陆的和平崛起,美国在贸易和高科技领域中,对中国大陆的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施展各种手段进行打压。中美关系日趋紧张的局面并不仅仅停留在经贸科技层面上,更为严峻的对立在台湾问题上也逐渐呈现出来。去年10月美国副总统彭斯发表了系统性的对华政策演讲,把中国作为美国的主要威胁对象进行攻击。今年5月中旬,台湾所谓“国安会”秘书长李大维前往美国访问,同美国总统安全事务顾问博尔顿会面,并把台湾地区驻美机构的名称改为“台湾美国事务委员会”。美台双方所做这些动作正在打破台湾海峡和平与稳定的局面。美国通过经贸和科技等问题和“台湾牌”打压正在迅速崛起的中国大陆,与之相应,蔡英文当局“挟洋”推“台独理念”甘当美国的“马前卒”。两岸的和平统一进程明显受到了外部因素的干扰和破坏。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王巧荣在谈到两岸关系中的美国因素时也指出,特朗普总统执政以来,在台湾问题上出现了一些新动向,愈益迫近中国核心利益的底线,对台海两岸和平发展的大局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首先是一个中国原则精神受到严重侵蚀。特朗普总统执政以来,虽然不断宣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但是在具体的政策实践中,一个中国的实质内容正在被削弱或架空。其次,美台军事合作内容更加丰富。特朗普总统执政以来,美台军事关系无论从法理上,还是交流合作上都得到大幅提升。第三,美国给予台湾政治、外交支持更加露骨。第四,美国在台海海域军事示威更频繁。特朗普政府还通过强化在台海海域军事存在,进一步增强其“台湾牌”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