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锦云:香港高校应深化大湾区合作
QS评分标准
QS世界大学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是由英国一家国际教育市场谘询公司Quacquarelli Symonds(简称QS)所发表的年度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与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U.S.News世界大学排名和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被公认为四大较为权威的世界大学排名。其评分标准为学术声誉互评(衡量全球学者意见)占40%,师生比例(衡量教学素质)占20%,教职员平均引文量(即研究人员论文被引用次数,衡量研究实力)占20%,雇主评价(衡量雇主对毕业生的意见)占10%,国际教职员比例(衡量教师的多元化程度)占5%,国际学生比例(衡量学生的多元化程度)占5%。港校在国际教职员比例、国际学生比例尤为突出,部分在学术声誉和教职员论文引用量也表现出色。
内地一线高校已经超越港校或逼近
唯国际化差距仍大
QS排名榜中,香港大学在香港高校中综合成绩最高,世界排名第22,其中学术声誉和雇主评价都在六大之首。香港科技大学(港科大)全港排名第二,全球排名第27,其教职员论文引用量位居六大第一。香港中文大学(港中文)综合水准比较高,学术声誉仅次于港大,排名香港第三,世界第43。香港城市大学(港城大)的优势在于师生比例及国际学生比例在六大中最高,教职员论文引用量也仅次于港科大,总排名香港第四,世界第48。
大湾区内地高校与港校差距较大
但正强劲提升
再来看看港校和粤港澳大湾区内地第一高校中山大学(QS世界排名第263)的比较。香港前五所大学的各项水平均高于中山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港浸大)QS世界排名第264,与中山大学综合成绩相近。中山大学在学术声誉、师生比和雇主声誉上强于港浸大,分数对比分别是35.4与18.2、57.3与39.3和33.7与12.7,但与前面几所港校差距也较大!教职员论文引用量方面港浸大则较强,得分分别是49.9对31.9,前面几所港校的领先优势就更明显。国际教职员比例和国际学生比例方面港浸大优势更是压倒性,双方的得分分别是98.2对9.7和95.6对6.3。
香港高校面临的挑战和短板也不少
上述对比中可见,香港这个城市具有独特国际地位,香港高校在招募国际教职工和国际学生方面仍具有较大优势,但排名中更为看重的“学术声誉”,教职员论文引用量和师生比例都已经被内地一线高校超过或逼近。换句话说,港校在中国国内已经不具有绝对性优势了,包括最好的香港大学!对每一所港校来讲,如何不断提高科研实力(如教职员论文引用量和学术声誉),如何巩固既有的国际化优势都是当前面临的挑战。
港校的出路:
融入大湾区高等教育并提升合作品质
与中国内地加强合作方面,港校在大湾区内仍具有明显优势,融入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显然是很好的出路。广东省高等教育尽管在加速发展之中,特别是深圳市近年下大力气借助海外境外以及国内顶尖大学的资源共建一批高水准大学,但最强的高校中山大学与港校在国际排名中仍有不小差距。中山大学在师生比例、单位教职工的论文引用数、师生国际化等方面都有很大进步空间。
实际上两地高等教育的合作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出来之前就已经有了,现有的办学实体有两家:即香港浸会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在珠海市建立的国际联合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与深圳市合办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正在建设中的包括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以及洽谈中的香港理工大学(佛山)和香港公开大学(肇庆)。除了分校,还有其他的联合办学的实体,包括几所主要的香港高校都有和深圳合作研究院、香港大学医学院在深圳开办医院,等等。其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过几年的努力,收生分数线已经占据广东省第一,大批国际名师也已经加盟,科研和教学水准受到肯定!
有关部门和高校本身,应该推进大湾区之间高校加速融合发展,包括港校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开办分校、合办研究院或者其他共同科研平台。与此同时,应该研究如何在这种发展趋势中实现科研人才和学生共用互通,实现互补。比如香港应该思考如何在融入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中进一步提升和巩固香港本部高校的品质!还有香港学生是否也可以升读港校在内地的分校?香港政府经费是否也可以支持参与?大湾区高校之间如何共同在国际上增加科研实力和声誉?是否有可能共同开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这都是一国两制和粤港澳大湾区框架之下十分值得探索的重要课题。
(陈锦云,现为大湾区教育融合发展智库创办人兼主席,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华南师范大学港澳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以及粤港澳大湾区跨域治理和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QS评分标准
QS世界大学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是由英国一家国际教育市场谘询公司Quacquarelli Symonds(简称QS)所发表的年度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与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U.S.News世界大学排名和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被公认为四大较为权威的世界大学排名。其评分标准为学术声誉互评(衡量全球学者意见)占40%,师生比例(衡量教学素质)占20%,教职员平均引文量(即研究人员论文被引用次数,衡量研究实力)占20%,雇主评价(衡量雇主对毕业生的意见)占10%,国际教职员比例(衡量教师的多元化程度)占5%,国际学生比例(衡量学生的多元化程度)占5%。港校在国际教职员比例、国际学生比例尤为突出,部分在学术声誉和教职员论文引用量也表现出色。
内地一线高校已经超越港校或逼近
唯国际化差距仍大
QS排名榜中,香港大学在香港高校中综合成绩最高,世界排名第22,其中学术声誉和雇主评价都在六大之首。香港科技大学(港科大)全港排名第二,全球排名第27,其教职员论文引用量位居六大第一。香港中文大学(港中文)综合水准比较高,学术声誉仅次于港大,排名香港第三,世界第43。香港城市大学(港城大)的优势在于师生比例及国际学生比例在六大中最高,教职员论文引用量也仅次于港科大,总排名香港第四,世界第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