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上半年正风反腐"三大热词"
热词一:主动投案
5月20日,常宁市委副书记唐奇林主动投案。紧接着,长沙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洪波,株洲市攸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凯平,湘潭市直属机关工委委员邓柯,怀化市辰溪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党组原书记唐晓军等党员干部主动投案的消息密集发出。
6月28日,耒阳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熊国华与其子熊洪波涉嫌共同违纪违法,两人主动投案。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湖南密集响起反腐“重音”,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立案14085件,处分8129人,共查处乡科级以上一把手295人,立案查处省管干部23人、处级干部349人。在高压震慑和政策感召下,一批违纪违法公职人员纷纷选择主动投案,全省主动投案167人、主动交代问题448人,同比分别增长79%和75.7%。
“主动投案形成了‘多米诺效应’,一方面得益于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正风肃纪的发条越拧越紧,制度的笼子越织越密,反腐败的高压态势始终如一,对违纪违法者形成了强大的心理震慑;另一方面得益于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促使问题干部消除侥幸心理,放下思想包袱,唤醒了其对组织的信任、对党纪国法的敬畏,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省纪委监委案件监督管理室负责人介绍。
热词二:靶向整治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省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711个,处理1375人,其中厅级干部1人、处级干部36人,科级及以下干部1338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949人。
“切口小、见效快、能落实、获得感强!”这是省委对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明确要求。
今年以来,湖南出台实施《湖南省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20条措施》和《机关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具体措施》,自上而下压实责任,紧盯对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敬畏、不在乎、喊口号、装样子的错误表现,又严肃查处文山会海、空泛表态、考核过多、敷衍塞责等突出问题,直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要害和痛点。为确保举措落地,全省各级密切配合、联动推进,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精准履职、连挥重拳,打出靶向整治的“组合拳”,形成了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强大合力。
热词三:群众获得感
今年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直接关系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长沙市天心区原区长谢进,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原三级高级法官、副处级干部李卫林,邵东县人大常委会联工委原主任简吉林,皆因充当涉黑涉恶团伙“保护伞”被双开……一批黑恶势力“保护伞”被拔掉,彰显了全省纪检监察机关“一盘棋”协同作战,深挖涉黑涉恶腐败和黑恶势力“保护伞”的不懈努力。
今年以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4530起,立案审查调查780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72人,组织处理470人,移送司法机关73人。
数字的背后是湖南纪检监察机关对敢动扶贫“奶酪”者零容忍,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的实干作风。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热词一:主动投案
5月20日,常宁市委副书记唐奇林主动投案。紧接着,长沙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洪波,株洲市攸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凯平,湘潭市直属机关工委委员邓柯,怀化市辰溪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党组原书记唐晓军等党员干部主动投案的消息密集发出。
6月28日,耒阳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熊国华与其子熊洪波涉嫌共同违纪违法,两人主动投案。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湖南密集响起反腐“重音”,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立案14085件,处分8129人,共查处乡科级以上一把手295人,立案查处省管干部23人、处级干部349人。在高压震慑和政策感召下,一批违纪违法公职人员纷纷选择主动投案,全省主动投案167人、主动交代问题448人,同比分别增长79%和75.7%。
“主动投案形成了‘多米诺效应’,一方面得益于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正风肃纪的发条越拧越紧,制度的笼子越织越密,反腐败的高压态势始终如一,对违纪违法者形成了强大的心理震慑;另一方面得益于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促使问题干部消除侥幸心理,放下思想包袱,唤醒了其对组织的信任、对党纪国法的敬畏,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省纪委监委案件监督管理室负责人介绍。
热词二:靶向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