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从“海港”向“智港”华丽转身
择地利之便,纳八方来风,天津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发祥地;得天时之机,70年不懈奋斗,“天津制造”堪称共和国工业发展的时代骄傲和国家名片。曾经的“北京牌”电视机、“海鸥牌”手表、“飞鸽牌”自行车,已被“天河三号”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海翼”号深海滑翔机、“脑语者”——世界首款脑机接口专用芯片等一大批智能型工业产品所取代。经过3届世界智能大会的洗礼,如今,天津又有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响亮别称——“智港”。
从“海港”向“智港”的华丽转身,是新时代赋予天津的历史使命。在中央对天津“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中,首先就是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直面制造业“升级”“转型”两大挑战,彻底摒弃唯GDP的政绩观,重构以智提质、以质促兴的产业发展观。在规模和结构、速度和效益的抉择上,天津提出“有进有退、有保有压、有取有舍”,目标很明确,即使舍弃一时的速度和规模,也要坚持为高质量发展赢得时间和空间。
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过程是艰难而痛苦的。有一组数字颇令人震撼:仅在2018年,天津就对全市314个工业园区进行梳理摸底,关停“散乱污”企业2174家,搬迁改造1162家,治理完成60家园区,盘活示范工业园区闲置土地2679亩,传统重化工业增势放缓,六大高耗能行业产值比重不断下降。“破”是为了“立”——天津锚定“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在全力推动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同时,也在以智能科技产业的快速崛起培育实体经济新引擎。
按照天津市制定的发展规划,到2020年,天津将培育50家智能制造重点示范企业,突破30-35项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建设15-20个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示范基地,形成5-10个智能制造产业集聚群,形成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到2025年要达到“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基本完善,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初步形成,智能制造人才队伍基本建立”的总体目标。
天津,一座现代化的“智港”城市正在人们期待的目光中健步走来!
来源:光明日报
择地利之便,纳八方来风,天津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发祥地;得天时之机,70年不懈奋斗,“天津制造”堪称共和国工业发展的时代骄傲和国家名片。曾经的“北京牌”电视机、“海鸥牌”手表、“飞鸽牌”自行车,已被“天河三号”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海翼”号深海滑翔机、“脑语者”——世界首款脑机接口专用芯片等一大批智能型工业产品所取代。经过3届世界智能大会的洗礼,如今,天津又有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响亮别称——“智港”。
从“海港”向“智港”的华丽转身,是新时代赋予天津的历史使命。在中央对天津“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中,首先就是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直面制造业“升级”“转型”两大挑战,彻底摒弃唯GDP的政绩观,重构以智提质、以质促兴的产业发展观。在规模和结构、速度和效益的抉择上,天津提出“有进有退、有保有压、有取有舍”,目标很明确,即使舍弃一时的速度和规模,也要坚持为高质量发展赢得时间和空间。
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过程是艰难而痛苦的。有一组数字颇令人震撼:仅在2018年,天津就对全市314个工业园区进行梳理摸底,关停“散乱污”企业2174家,搬迁改造1162家,治理完成60家园区,盘活示范工业园区闲置土地2679亩,传统重化工业增势放缓,六大高耗能行业产值比重不断下降。“破”是为了“立”——天津锚定“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在全力推动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同时,也在以智能科技产业的快速崛起培育实体经济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