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关注:各国专家论人工智能技术治理

“人工智能:技术与治理”主题的小组讨论现场(中评社 李娜摄)

  中评社北京7月11日电(记者 李娜)第八届世界和平论坛7月8-9日在北京举行。论坛期间举办以“人工智能:技术与治理”主题的小组讨论,邀请来自国内外学界、业界共数十位重量级嘉宾共同讨论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潜在风险和挑战、规范治理等。会议由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荣誉院长傅莹主持。

  傅莹表示,近年来人工智能走进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研发、应用都加快了步伐,一方面期待我们期待人工智能会大幅度的改善、完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对它可能带来的挑战和风险惴惴不安,譬如人工智能的武器化是否会改变战争的形态,甚至威胁人类生存;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是否威胁到就业;公共信息被滥用是否会影响社会安定等等。每一项新技术的突破,都会带来潜在风险,而且这个挑战是跨国界的,所以近年来,对于人工智能的安全问题和人工智能的国际治理的讨论非常热络。对于人工智能伦理规范必要性,中国也是走在了前列,6月17日中国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智能治理的八条原则”,提出要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

  她强调,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大阪G20峰会上表示,中国愿意积极参与国际合作,要共同完善数据治理规则,确保数据的安全、有序利用,要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弥合数字鸿沟,保持社会市场开放,实现互利共赢。对我们参与这方面的研究和讨论是很重要的指导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钹表示,关于人工智能的治理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企业家、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的自律问题,必须本着以人为中心做工作;二是必须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比如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评价标准、数据应用等等;三是致力于研究、开发、可靠、可控的安全的人工智能技术。

  张钹强调,恶意的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国与国的对抗,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没有赢家。

  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全球自主和智能系统伦理倡议执行主任约翰·哈文斯表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设计和研究应该一开始就考虑伦理问题,认真的思考基于价值的决策,尽量让其有实践性、实用性性,可以造福人类。此外,还有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应该欢迎所有的人参与进来,就他所在的AI研究领域单位,有很多中国同事在参与研究与标准制定,他认为要打造和平标准,应欢迎各个国家不同的人融入到讨论中来。

小组讨论现场(中评社 李娜摄)

  耶鲁大学生物伦理学跨学科中心科技与伦理学科主任温德尔·瓦拉赫认为我们应该有一个技术监管委员会,不仅仅是在国家层面,也在国际层面,应该将不同的利益悠关者聚集到一起建立一个国际监管组织来鼓励最佳实践,并且惩罚违反规则的人。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政策法规所所长、赛迪工业和信息化法律服务中心主任栾群表示,人工智能伦理基本准则的有三个,一是立足于发展的实际情况;二是促进创新与产业的发展;三是突出公共利益。而对于伦理原则的选择则应该,遵守法律的的底线;保护和促进技术创新;重视安全;政府企业以及学界的协同治理。

  香港中文大学系统工程与工程管理学系教授蒙美玲认为,人类和人工智能有一种共生的关系,就像小丑鱼和海葵一样的生态方式,互相依赖、互相保护。她提出三种方法,来驾驭AI和人类的共生,一是人类开始设计的一些新的AI能力;二是人和AI在复杂的决策过程中进行合作,人类可以根据直觉以及判断力指导其作出决定;三是人类和AI能够促进创新,AI主要提供自动化支持,人类提供创新,两者合作互动,不断创造新的内容。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类脑智能研究中心副主任曾毅表示,大多数AI专家采取以人为本、以伦理为中心的方式,他表示我们也需要关注环境,采取一种以生态为中心的视角去思考AI未来发展。上个月北京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智能治理的八条原则”,为我们下一代AI发展指明的方向,同时也希望与世界共同打造一个共享的未来。

  第八届世界和平论坛论坛主题为“稳定国际秩序:共担、共治、共享”,讨论重点议题包括大国关系和AI技术。会议期间举办了三场大会和两场大会讨论,以及22场小组讨论。其中有关人工智能的讨论比重上升,美方发起贸易战的目的不是平衡贸易赤字,矛盾焦点现在集中在5G技术上,实际反映出中美战略竞争和过去冷战的不同,其深层次原因是数字经济迅速发展,大国之间的博弈已经发生改变,世界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资源正在成为人类财富的最主要来源。

“人工智能:技术与治理”主题的小组讨论现场(中评社 李娜摄)

  中评社北京7月11日电(记者 李娜)第八届世界和平论坛7月8-9日在北京举行。论坛期间举办以“人工智能:技术与治理”主题的小组讨论,邀请来自国内外学界、业界共数十位重量级嘉宾共同讨论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潜在风险和挑战、规范治理等。会议由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荣誉院长傅莹主持。

  傅莹表示,近年来人工智能走进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研发、应用都加快了步伐,一方面期待我们期待人工智能会大幅度的改善、完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对它可能带来的挑战和风险惴惴不安,譬如人工智能的武器化是否会改变战争的形态,甚至威胁人类生存;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是否威胁到就业;公共信息被滥用是否会影响社会安定等等。每一项新技术的突破,都会带来潜在风险,而且这个挑战是跨国界的,所以近年来,对于人工智能的安全问题和人工智能的国际治理的讨论非常热络。对于人工智能伦理规范必要性,中国也是走在了前列,6月17日中国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智能治理的八条原则”,提出要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

  她强调,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大阪G20峰会上表示,中国愿意积极参与国际合作,要共同完善数据治理规则,确保数据的安全、有序利用,要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弥合数字鸿沟,保持社会市场开放,实现互利共赢。对我们参与这方面的研究和讨论是很重要的指导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钹表示,关于人工智能的治理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企业家、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的自律问题,必须本着以人为中心做工作;二是必须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比如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评价标准、数据应用等等;三是致力于研究、开发、可靠、可控的安全的人工智能技术。

  张钹强调,恶意的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国与国的对抗,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没有赢家。

  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全球自主和智能系统伦理倡议执行主任约翰·哈文斯表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设计和研究应该一开始就考虑伦理问题,认真的思考基于价值的决策,尽量让其有实践性、实用性性,可以造福人类。此外,还有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应该欢迎所有的人参与进来,就他所在的AI研究领域单位,有很多中国同事在参与研究与标准制定,他认为要打造和平标准,应欢迎各个国家不同的人融入到讨论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