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展映在京举行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中评社北京7月8日电/7月7日,2019年度“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展映仪式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刘川生、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郝芳华、副校长周作宇等主办方嘉宾,中国文联副主席郭运德、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原党组书记兼常务副主席齐鸣秋、中华文化促进会驻会副主席于广华、中影股份集团董事长喇培康、中影股份集团总经理江平等文化界、影视界专家学者以及31名外国青年导演和教师代表200多人出席此次活动。

  “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是由北京师范大学会林文化基金、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主办的文化体验与影像创作实践项目,迄今已经举办九届,已有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格鲁吉亚、印度、新加坡、韩国、以色列、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等60个国家77所高校610名青年参与,摄制短片609部,先后获得100余项国际奖。

  2019年度“看中国”从4月9日启动仪式起,至7月7日展映仪式止,共历时90天,汇集来自38个国家42所高校的102位外国青年导演,呈现102部以“时刻·时节·时光”为主题的纪录短片。他们跟随着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的轨迹,走过雄伟壮阔的港珠澳大桥;从四川大熊猫的身影中悟出动静相宜的太极图,在外滩海关钟楼里听38年如一日的回响;扎根西安教书60余载的“西部红烛”教授还在坚持给本科生授课,哈尔滨中央大街上卖报的退伍老兵讲述着防洪纪念塔的过往;山东曲阜的祭孔大典千年不绝,鄂托克旗乌兰牧骑的歌舞自1959年绵延至今;青海玉树的小女孩在震后9年慢慢长大,而停工14年的首钢园区也将在3年后焕发新生……外国青年导演们在“时刻·时节·时光”年度主题引导下,探寻中国人有关“时间”的故事,观察中华文明对于时间观念的辩证思考,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社会的时代变迁和历史成就,及其背后的文化理念,风俗观念和价值体现。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看中国”创始人黄会林先生表示,9年来,为支持“看中国”项目,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与海内外合作高校和单位均付出了大量人力、物力以推动和落实。“看中国”的成功既是海内外高校合作的成功,也是各国影视艺术工作者合作的成功,更是世界不同文化和人民之间渴望交流、互相理解的成功。“看中国”在中外青年之间架设起一座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友谊“桥梁”。全世界都将从“看中国”作品中看到精彩纷呈的文化交融。   此次展映式播放了6部代表作品,分别是:“看中国·山东行”印度导演Pragadeesh Marimuthu (普拉加迪什·马里穆图)跟随 49岁的残疾自行车运动员展现家庭与梦想故事的《车轮不息》(Unbroken Wheels);意大利青年导演Andrea Vallero(安德里亚·瓦莱罗)流连重庆“交通茶馆”观察人生百态的《观茶》(Jiao Tong Tea House);以色列导演Or Itzhak Ben Zrihen (奥尔·伊扎克·本·兹里昂)追寻青海湖畔的“候羚人”葛玉修拍摄中华对角羚的《莽野之目》(Eye In The Wild);韩国青年导演Seenae Choi(莎拉)深入女性剪纸家日常生活,采访祖孙两位励志弘扬传统文化的女艺术家的《大剪小剪》(Big Scissors Small Scissors);斯里兰卡导演Hewa Madduma Dilina Janadith Nawarathne (赫瓦·马杜马·迪利纳·贾纳迪·纳瓦拉特纳)深入西安古寺从佛教经典中感悟生命的《大道至简》(Simple i);美国导演Bricen Allen Standish (布雷森·艾伦·斯坦迪什)用自己新奇的视角沉浸于国家大剧院的建筑之美及人文关怀的《巨蛋》(The Egg)。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中评社北京7月8日电/7月7日,2019年度“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展映仪式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刘川生、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郝芳华、副校长周作宇等主办方嘉宾,中国文联副主席郭运德、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原党组书记兼常务副主席齐鸣秋、中华文化促进会驻会副主席于广华、中影股份集团董事长喇培康、中影股份集团总经理江平等文化界、影视界专家学者以及31名外国青年导演和教师代表200多人出席此次活动。

  “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是由北京师范大学会林文化基金、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主办的文化体验与影像创作实践项目,迄今已经举办九届,已有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格鲁吉亚、印度、新加坡、韩国、以色列、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等60个国家77所高校610名青年参与,摄制短片609部,先后获得100余项国际奖。

  2019年度“看中国”从4月9日启动仪式起,至7月7日展映仪式止,共历时90天,汇集来自38个国家42所高校的102位外国青年导演,呈现102部以“时刻·时节·时光”为主题的纪录短片。他们跟随着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的轨迹,走过雄伟壮阔的港珠澳大桥;从四川大熊猫的身影中悟出动静相宜的太极图,在外滩海关钟楼里听38年如一日的回响;扎根西安教书60余载的“西部红烛”教授还在坚持给本科生授课,哈尔滨中央大街上卖报的退伍老兵讲述着防洪纪念塔的过往;山东曲阜的祭孔大典千年不绝,鄂托克旗乌兰牧骑的歌舞自1959年绵延至今;青海玉树的小女孩在震后9年慢慢长大,而停工14年的首钢园区也将在3年后焕发新生……外国青年导演们在“时刻·时节·时光”年度主题引导下,探寻中国人有关“时间”的故事,观察中华文明对于时间观念的辩证思考,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社会的时代变迁和历史成就,及其背后的文化理念,风俗观念和价值体现。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看中国”创始人黄会林先生表示,9年来,为支持“看中国”项目,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与海内外合作高校和单位均付出了大量人力、物力以推动和落实。“看中国”的成功既是海内外高校合作的成功,也是各国影视艺术工作者合作的成功,更是世界不同文化和人民之间渴望交流、互相理解的成功。“看中国”在中外青年之间架设起一座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友谊“桥梁”。全世界都将从“看中国”作品中看到精彩纷呈的文化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