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纲:确保大行小微贷款增三成

易纲表示,人行近年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取得了积极成效。

  中评社香港5月31日电/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昨日在“2019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和直接融资问题,是现在最重要的任务。人行要确保实现今年国有大型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0%以上、小微企业信贷综合融资成本降低1%的目标。对此,受访专家认为,国有大行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体现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方向。

  破融资难须解决信用担保难题

  香港商报报道,易纲昨天指出,民营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金融的供给不适合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金融供给和需求矛盾的具体体现。“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和直接融资问题,是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任务。”

  易纲提到,为促进上述问题得到解决,人行近几年通过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等方式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取得了积极成效。根据易纲提供的数据,截止到今年4月,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的余额大数是10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0%,增速度比上年末高了5%,支持小微企业2300多万户。分析人士认为,尽管人行在不断加大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的力度,比如近几年企图通过在信贷、债券和股权三个方面来破解民营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但实际上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困扰民营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由于中小微企业缺乏信用担保和贷款抵押物,银行在这方面较为惜贷,不敢对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这是根本原因所在。

  招商银行研发中心研究员赵野对记者分析称,由于银行无法实现对小微企业的风险管控问题,出于商业的本质,银行在投放信贷方面存在一定的顾虑。但既然目前的国家政策方针有这样的安排,作为国有大型银行,有必要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国有银行本身就要承担国家的一些宏观调控职责,这跟其他商业银行不一样,他们本身有这样的特殊性,应该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做出更多的努力。因此,国有大型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0%以上,如果要做,是可以实现的。”赵野说。
  多措并举同时解决供需乏力

  对于小微企业融资贵的问题,易纲提到,要实现小微企业信贷综合融资成本降低1%的目标。为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利率,人行此前的做法是通过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来实现。“今年以来,我们已经做了两次定向的中期借贷便利,余额是5200多亿,同时我们再贷款、再贴现都是力度比较大的。”易纲说,在民营企业发债方面,人行在去年的10月创建了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对民营企业发债的信用进行担保。截至目前,发债的工具已经发出去87只,金额将近400亿元。

  对此,赵野认为,中小企业本身的经营状况不是很好,如果企业的生产利润率不及银行的借贷利率,企业本身也缺乏动力增加投资、扩张生产线。因此,为小微企业减税降费、降低融资成本是目前迫在眉睫的事情。他指出,除了传统的手段外,监管部门也应该实施其他配套政策,比如改革和完善金融机构监管、考核、激励等机制,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赵野还指出,在风险管控上,可以通过金融科技的手段来分析企业的运营情况,掌握企业的经营情况后,调整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人行副行长陈雨露稍早前也提到,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鼓励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政策措施,同时强化政策效果的评估监测,按季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小微企业信贷政策导向的效果评估,督促商业银行完成内部绩效考核和尽职免责机制,合理运用金融科技的手段提升客户获取和风控的能力,更好地实现愿贷、能贷、会贷,增强小微和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商业可持续性。
  近年支持小微企业贷款政策

  【观点】

  阎庆民:正统筹板块改革

  中证监副主席阎庆民表示,中证监将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构建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的新平台。正统筹推进新三板和其他板块的改革,研究优化新三板的发行、交易等制度安排,改善市场的流动性,提升市场融资,交易功能,增强市场活力和吸引力,更好地服务中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同时将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丰富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工具,增强工具灵活性。支持产业投资基金、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为文化产业和科创企业提供资本的支撑。

  王兆星:将进一步便利外资

  银保监副主席王兆星表示,银保监持续放宽外资机构准入的条件,对外开放的步伐从未停止。截至今年4月,共有来自54个国家和地区的215家外国银行在华设立了41家外国银行法人;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保险机构在华设立了59家外资保险机构和14家外资保险中介机构。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不断加大在华资源投入。银保监将进一步简政放权,最大限度减少和优化行政审批,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一步减少外资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将更多事前审批转变为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优化行政许可程序、提升审批效率、提高透明度,不断提高外资金融机构经商的便利条件。

  孙国锋:币策应营造适宜金融环境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认为,货币政策要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稳健货币政策力度把握是否合适,主要看货币条件是否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与物价稳定的要求相匹配,要保持宏观杠杆率的总体平稳,结构优化,既避免货币政策失之于松,导致宏观杠杆率过快上升,新增债务过度扩张,也避免货币政策失之于紧,导致货币政策信用收缩,全社会信用收缩,金融存量债务兑付压力过大。

  刘世锦:探索金融支持关键技术机制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指出,过去九年,中国经济逐步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今后可能会转到6%、5%的增速,进入中速而又高质量发展的平台。要从低效率部门改进、低收入阶层增收、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升级、前沿领域创新等方面探索新增长动能。加快探索市场化方式,解决为“卡脖子”和“备胎”技术提供金融支持的机制和产品。

  李稻葵:建议A股实施同股不同权

  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指出,一定要解放思想,适当修改公司法、证券法,允许同股不同权制度的存在,保护创始人对公司的控制权。他同时建议在上海设立金融检察院和由公安部领导的证券监察局,加强资本市场法治建设。

易纲表示,人行近年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取得了积极成效。

  中评社香港5月31日电/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昨日在“2019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和直接融资问题,是现在最重要的任务。人行要确保实现今年国有大型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0%以上、小微企业信贷综合融资成本降低1%的目标。对此,受访专家认为,国有大行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体现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方向。

  破融资难须解决信用担保难题

  香港商报报道,易纲昨天指出,民营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金融的供给不适合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金融供给和需求矛盾的具体体现。“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和直接融资问题,是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任务。”

  易纲提到,为促进上述问题得到解决,人行近几年通过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等方式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取得了积极成效。根据易纲提供的数据,截止到今年4月,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的余额大数是10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0%,增速度比上年末高了5%,支持小微企业2300多万户。分析人士认为,尽管人行在不断加大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的力度,比如近几年企图通过在信贷、债券和股权三个方面来破解民营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但实际上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困扰民营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由于中小微企业缺乏信用担保和贷款抵押物,银行在这方面较为惜贷,不敢对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这是根本原因所在。

  招商银行研发中心研究员赵野对记者分析称,由于银行无法实现对小微企业的风险管控问题,出于商业的本质,银行在投放信贷方面存在一定的顾虑。但既然目前的国家政策方针有这样的安排,作为国有大型银行,有必要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国有银行本身就要承担国家的一些宏观调控职责,这跟其他商业银行不一样,他们本身有这样的特殊性,应该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做出更多的努力。因此,国有大型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0%以上,如果要做,是可以实现的。”赵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