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有英德”修正主义VS“泰”山不动教条?

  中评社香港5月23日电/澳门新华澳报今天发表富权的文章说,曾记否?今年初在民进党进行主席补选登记时,只有“每月一唱衰小英”的游盈隆宣布参选,而在民进党内外看好度最高,实际上也是蔡英文属意的接班人郑文灿,却也像三年前国民党“总统”党内初选时代朱立伦那样,爱惜羽毛,避免羽毛折损,而不愿出选党主席,却是不顾“新潮流系”与“谢系”的“血海深仇”,在深夜找来几位中生代,共同密商推荐“最懂协调”的谢长廷子弟兵卓荣泰出选,以抗衡游盈隆,因而卓荣泰被普遍认为是“保皇党”?

  事态的发展,却是让人们摔碎满地玻璃。卓荣泰好像不是“保皇党”,而是更像民进党“民主”、“进步”创党精神的捍卫者,因而对蔡英文及其支持者的为了保位,在采取拖延战术,以图拖垮赖清德的同时,又不断修改初选规则,要像对待国民党那样,对赖清德“赶尽杀绝”的难看吃相极为看不过眼,在昨午主持民进党中执会,面对“挺英”中执委提出新方案,要推翻原已由中执会通过的初选时程及方式的决议之际,挺身而出,力抗“挺英”的多数中执委提出的新方案,并当场发表声明发飙,还决定结束这次中执会,留待下周三的中执会决定。表面上看,卓荣泰是要捍卫民进党“民主”、“进步”的创党精神,维护中执会的决定,抗拒为一人而随意修订,但在客观上,却有“偏袒”在中执会内处于弱势的赖清德之嫌,实际上一众“挺英”中执委就是如此批评卓荣泰。这就也是在客观上,上演一幕“相逢一笑泯恩仇”,为“世仇”的“新潮流系”的赖清德“保驾护航”。

  实际上,昨午召开的中执会,按照原定议程,是最后确定民进党党内“总统”初选方案。但在此前,虽然蔡英文和赖清德的代表经过三次协调,对其中一些分歧取得共识,但对民调采对比式或互比式,是否与韩国瑜、柯文哲进行三方对比,是否纳手机以及相关比例等议题,却仍然各说各话。为此,蔡英文与陈菊摆下“鸿门宴”,邀集各县市党部主委开会,赴会的十九名党部主委在此情况下签署了“挺英”的连署书。但仍然有台南市、屏东县、台东县等三个党部的主委没有到场及参与连署,据说是“另有要事,不克出席”。不过,凑巧的是,这三名主委都是“挺赖”的,或本身就是“新潮流系”。可能是事先得悉“鸿门宴”的意图,而籍词避席。   本来,按照三月十三日中执会决议的时程,昨日的中执会应该通过讨论“总统”初选日程及民调方案。但“挺英”中执委却提出新版本,虽然在日程上也是定于在六月十日至十四日进行民调,但民调的方式却改为民调方式采手机、固话比例各半,采取三人对比,对手为高雄市长韩国瑜及台北市长柯文哲。而党主席卓荣泰的提案,则以协调小组对民调采对比式或互比式,是否与韩国瑜、柯文哲进行三方对比,是否纳手机,进行三次协调均无共识为由,主张回归三月十三日原定初选办法执行。在讨论过程中,在协调会议中担任赖清德代表的中执委林俊宪,强调不应初选进行到一半修改游戏规则,担忧此例一开,后患无穷。但却遭到各派系中执委的围剿。

  在交锋并僵持两个小时后,仍未获共识。卓荣泰突然发表一篇声明,强调三月十三日的中执会已经通过初选公告,并指责昨日的中执会却把它推翻,并强调集合党内前辈菁英智慧的结晶,已经行之多年,是为了让党内各类公职的初选制订的,并且适用于所有的参与者,绝不是为任何个人单独制定。这套制度能存在迄今,运作无碍,彰显了党初选制度的民主价值和进步性,不论“总统”初选有几位登记参选,制度的公平性都不应该受到影响,只有制度被严格遵守,才能赢得党内外人士的信心。

  随后,卓荣泰直接宣告会议休息,愤而离席。与此同时,赖清德突然现身党中央,与卓荣泰、陈菊、柯建铭、郑文灿进行协调。会议在晚间七时再开,不过却仅有短短不到两分钟,卓荣泰强调规则不是不能改,但必须要以双方阵营都有共识为前提,并宣布中执会散会,待五月二十九日中执会再协调。

  文章说,事态很明显,蔡英文不但是要采取拖延战术,拖到没有资源、没有舞台、没有团队的赖清德“断气”为止,而且还要采用对赖清德极为不利的民调方式。而赖清德是本来就诉求要速战速决,尤其是眼看到目前蔡英文因为支持“同婚法案”而民调突然升高,甚至有可能超越自己,但自己仍有胜算机会的情况下,希望闯关成功。   但赖清德也似乎是退让了一步,推出新方案:如果蔡英文赢韩国瑜,他无条件支持蔡继续竞选连任;如果他没有赢韩国瑜,他也全力支持蔡英文竞选连任;如果他赢韩国瑜、韩国瑜又赢蔡英文,请蔡英文还有党中央、党内同志支持他,提名他出马竞选“二零二零”。这也等于是采取了如同“挺英”中执委“修正主义”的态度,陷坚持“教条主义”的卓荣泰于不义。

  现在看来,由卓荣泰及秘书长罗文嘉主持的中央党部,与蔡英文拉开距离。就以罗文嘉来说,以历来中执会的议案没有表决为由,坚持“共识决”,来抗衡“英派”中执委仗着人多势众而提出的“多数决”。不过,当“挺英”中执委指责中央党部向赖清德提供记者室发表声明时,卓荣泰与罗文嘉都强调这是赖清德的个人行为,与之撇清光绪。罗文嘉此举,既是出于对“民主”、“进步”初衷的坚持,也可能是要为旧老板陈水扁出一口气,发泄对蔡英文迟迟不愿意宣布特赦陈水扁的不满。

  这就矛盾了。按照《民主进步党党章》规定,民进党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代会”,在“全代会”闭会期间,由中执会行使权力,“党中央”应是中执会,而现时大多数中执委“挺英”。相对之下,中央党部应是执行机构,执行“全代会”和中执会的决定,本身没有权力。不过问题是,正如卓荣泰所言,他的主席是全体党员一人一票选举产生的,拥有全体党员授权,其权力不比“全代会”及其选举产生的中执会低。而且细究起来,“全代会”的党员代表,除了一人一票选举产生的票选党代表之外,还有“当然党代表”,包括党籍的主要党公职等,比例不低。这就使得“全代会”及其选举产生的中执会的“民意授权”成分,比党主席稍低了一些。

  还造成另一个意外情况,本来按照党章规定,中执会是每两个月召开一次,每周举行的是中常会,但中常会却没有确定党内初选办法的权力。在时间紧迫下,卓荣泰决定下周三再次召开中执会,这就缔造了连续举行中执会的“记录”。

  昨日这场高潮迭起,精彩万分的“权斗戏”,不但可能会导致民进党分裂,可能还将会催发纪律严明的“新潮流系”,也可能会摇摇欲坠。一方面,某些利益既得者如陈菊、林锡耀等,是“头号英粉”。另一方面,赖清德本身就是“新潮流系”,而不参与连署的党部主委,也是“新潮流系”。

  这就让“新潮流系”总召郑文灿左右为难。本来,他作为蔡英文的接班人,应是“挺英”。事实上也是如此,他连夜推出卓荣泰,就是为了“挺英”。但他作为“新潮流系”的总召,又不能因此而让“新潮流系”分裂。因此,昨日采取“躲避策略”,在中执会开会时,他却在桃园之光会场表扬桃园市国中、小杰出团队,并对在场记者表示,等到活动结束后才赶到中执会会场,还声称“要看时间许不许可让他发言”。但讵料在时间上失算,由于会议久而不决,他还是“赶上”了休息时的协调小组与赖清德的非正式协商,要躲也躲不了。   中评社香港5月23日电/澳门新华澳报今天发表富权的文章说,曾记否?今年初在民进党进行主席补选登记时,只有“每月一唱衰小英”的游盈隆宣布参选,而在民进党内外看好度最高,实际上也是蔡英文属意的接班人郑文灿,却也像三年前国民党“总统”党内初选时代朱立伦那样,爱惜羽毛,避免羽毛折损,而不愿出选党主席,却是不顾“新潮流系”与“谢系”的“血海深仇”,在深夜找来几位中生代,共同密商推荐“最懂协调”的谢长廷子弟兵卓荣泰出选,以抗衡游盈隆,因而卓荣泰被普遍认为是“保皇党”?

  事态的发展,却是让人们摔碎满地玻璃。卓荣泰好像不是“保皇党”,而是更像民进党“民主”、“进步”创党精神的捍卫者,因而对蔡英文及其支持者的为了保位,在采取拖延战术,以图拖垮赖清德的同时,又不断修改初选规则,要像对待国民党那样,对赖清德“赶尽杀绝”的难看吃相极为看不过眼,在昨午主持民进党中执会,面对“挺英”中执委提出新方案,要推翻原已由中执会通过的初选时程及方式的决议之际,挺身而出,力抗“挺英”的多数中执委提出的新方案,并当场发表声明发飙,还决定结束这次中执会,留待下周三的中执会决定。表面上看,卓荣泰是要捍卫民进党“民主”、“进步”的创党精神,维护中执会的决定,抗拒为一人而随意修订,但在客观上,却有“偏袒”在中执会内处于弱势的赖清德之嫌,实际上一众“挺英”中执委就是如此批评卓荣泰。这就也是在客观上,上演一幕“相逢一笑泯恩仇”,为“世仇”的“新潮流系”的赖清德“保驾护航”。

  实际上,昨午召开的中执会,按照原定议程,是最后确定民进党党内“总统”初选方案。但在此前,虽然蔡英文和赖清德的代表经过三次协调,对其中一些分歧取得共识,但对民调采对比式或互比式,是否与韩国瑜、柯文哲进行三方对比,是否纳手机以及相关比例等议题,却仍然各说各话。为此,蔡英文与陈菊摆下“鸿门宴”,邀集各县市党部主委开会,赴会的十九名党部主委在此情况下签署了“挺英”的连署书。但仍然有台南市、屏东县、台东县等三个党部的主委没有到场及参与连署,据说是“另有要事,不克出席”。不过,凑巧的是,这三名主委都是“挺赖”的,或本身就是“新潮流系”。可能是事先得悉“鸿门宴”的意图,而籍词避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