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团队发自贸区说帖 要蔡政府接招回应
中评社高雄5月10日电(记者 高易伸)高雄市经济发展局局长符和中10日上午在市政总质询时接受媒体联访表示,高雄市已准备好“自由经济贸易区”的“说帖”,并交付给“中央部会”并期待能有好结果,高雄市新闻局同步公布说帖内容。
高雄市长韩国瑜上任后积极争取设置自由贸易经济特区,但民进党上至蔡英文、“行政院长”苏贞昌乃至于地方议员皆反对,强调不能让MIT变成MIC。
如今该说帖已成,韩团队强调,通过与否权责在“立法院”,未来要做什么事,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何有效管理?都属于中央及立法的权责,高雄市希望“中央”给高雄一个优先示范的机会。
有关高雄市争取自贸区的说帖内容如下:
一、前言
高雄拥有海空双港优势,并以制造业为产业发展重点,惟在世界工厂崛起后,高雄制造业优势不再,而新兴产业的发展尚未能有效填补制造业缺口,加以近年人口成长趋缓,青年人需求之产业别工作机会不多,外有区域贸易协议形成,已逐渐限缩高雄产业发展空间,值此,应再次检视高雄产业环境,提出新的经济动能,引进高薪高值产业,促成金流、人流的引入,爰提出“自由贸易经济特区”(下称自由经贸特区),藉此突破高雄产业发展困境。
二、点燃产业动能
高雄服务业产值仅占45%,但提供就业人口60%,发展高附加价值服务业乃高雄产业转型、摆脱低薪的关键。为引进高薪高值产业,促成金融、人流的引入,在高雄现有产业条件下,争取国际医疗、金融专区、国际教育等专业服务业为推动重点。
(一)国际医疗机构及医疗观光健康产业
1.高雄拥有高医、长庚、义大与荣总四大医学中心,市立医院及专门医院亦相当普及。
2.全球医疗器材市场规模预估未来几年仍将持续成长,高雄科学园区78家厂商,其中医材厂商达57家,群聚效益明显。
3.高雄医疗器材产业产值由2009年新台币3.1亿元,成长至2017年21亿,国内人造关节市占率2017年约20%,皆是由高雄厂商负责锻造,而牙科产品线36种,高雄厂商生产其中27种,已形成牙科、骨科为主的医材产业聚落。
4.本府卫生局已成立观光医疗推动小组。自由经贸特区成立“国际医疗观光园区”,提供国际人士就医谘询、医院联系以及联合行销等服务,以医疗为主,环绕高阶医材、生技研发、健康产业以及银发养生等产业,带动周边健康产业经济效益。
(二)成立金融服务专区
1.设置“国际金融业务分行(OBU)”、“证券商国际证券分公司(OSU)”,以非居住民为对象,开放运用信托机制投资国外商品等业务。
2.提高自由经贸特区资金进出自由度,且对区内银行业之各种限制减轻或取消,以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前来从事大规模国际金融活动,便于侨外资金之吸收。
3.金融服务业将衍生法务与会计等“高附加价值”间接相关服务业,可置于亚洲新湾区,藉以带动高雄产业转型与地方高阶人才就业。
(三)引进外国教育资源
1.大学经“教育部”评鉴办理完善,绩效卓著,得与外国优质大学合作,于区内设立分校、分部或外国大学之分校、学院或外国大学之学院、办理学位专班或专业学(课)程之单位。
2.例如高雄需要石化产业高值化、发展观光餐饮业,可与外国大学合作办理学位专班或专业学(课)程,提高石化产业研发能力及培训观光餐饮专业人才。
三、自由经贸特区内可以:
医疗:允许外国人来台合设医院,担任院长,但健保不给付。
金融:允许外国人及国内专业投资机构投资非新台币计价金融商品。
教育:允许外国大学来台设立分校、学位专班、专业学(课)程。
人才:允许外国专业人士落地签证,不含蓝领,一定期限内所得半数课税。
四、结语
1.高雄做为国际港湾城市,自由化与国际化是必要推动方向,期盼中央以“试点试行”、“示范推动”角度,协助高雄为产业找出路、为人民带来希望,一起让台湾更好。
2.对业者而言,区域经济整合已经使得台湾厂商在进出口贸易上造成障碍,再不透过自由经贸特区走出去,台湾产业未来竞争面临挑战。
3.高雄自由贸易港区进驻率已达97%以上,且目前仅针对科学园区与加工出口区开放,未能照顾一般产业园区。自由经贸特区将扩大委托工业区和产业园区进行后厂加工,对高雄制造业有很大的帮助。
4.高雄服务业虽提供高于制造业之就业机会,但产值偏低,未来亟需引进如律师、会计师、创投、金融等高端专业服务业,为鼓励企业根留台湾,产业设厂投资发展,国际金融提供专业服务为方向之一。
5.高雄要成为亚洲金融中心、企业国际总部就要走上开放的道路,针对人才、资金与法规松绑,如国际人士来台仍有许多限制必须对于白领来台停留时间、签证、税务等给予松绑。
6.目前自由贸易经济特区修法的权责在“立法院”,未来里面要做什么事,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何有效管理?都属于“中央”及立法的权责,高雄市政府要的其实就是希望“中央”给高雄一个优先示范的机会。
中评社高雄5月10日电(记者 高易伸)高雄市经济发展局局长符和中10日上午在市政总质询时接受媒体联访表示,高雄市已准备好“自由经济贸易区”的“说帖”,并交付给“中央部会”并期待能有好结果,高雄市新闻局同步公布说帖内容。
高雄市长韩国瑜上任后积极争取设置自由贸易经济特区,但民进党上至蔡英文、“行政院长”苏贞昌乃至于地方议员皆反对,强调不能让MIT变成MIC。
如今该说帖已成,韩团队强调,通过与否权责在“立法院”,未来要做什么事,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何有效管理?都属于中央及立法的权责,高雄市希望“中央”给高雄一个优先示范的机会。
有关高雄市争取自贸区的说帖内容如下:
一、前言
高雄拥有海空双港优势,并以制造业为产业发展重点,惟在世界工厂崛起后,高雄制造业优势不再,而新兴产业的发展尚未能有效填补制造业缺口,加以近年人口成长趋缓,青年人需求之产业别工作机会不多,外有区域贸易协议形成,已逐渐限缩高雄产业发展空间,值此,应再次检视高雄产业环境,提出新的经济动能,引进高薪高值产业,促成金流、人流的引入,爰提出“自由贸易经济特区”(下称自由经贸特区),藉此突破高雄产业发展困境。
二、点燃产业动能
高雄服务业产值仅占45%,但提供就业人口60%,发展高附加价值服务业乃高雄产业转型、摆脱低薪的关键。为引进高薪高值产业,促成金融、人流的引入,在高雄现有产业条件下,争取国际医疗、金融专区、国际教育等专业服务业为推动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