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圣地延安告别绝对贫困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关键时期。陜西省扶贫办表示,延川县和宜川县的贫困发生率已经在2018年底分别降至1.06%和0.58%,达到了中国政府制定的贫困县退出标准。
延安革命老区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它作为红色革命根据地,是中共中央和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军队奔赴抗日前线、走向新中国的出发点。
延安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沟壑纵横,生态脆弱,历史上极端贫困。据《延安地区志》记载,从明初到新中国成立前的580余年间,延安共发生乾旱、洪涝等灾害200余次。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曾将陜北描述为“我在中国见到的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延安人民一直在与贫困作斗争。2015年以来,中国中央和各级财政累计向延安投入了62.5亿元人民币扶贫资金,精准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等工程,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确保“村村过硬、户户过硬”。
为保证脱贫不落一户,不落一人,延安选派了1784名第一书记、1546个驻村工作队、3.74万名干部驻村入户,精准施策,“把贫困户镶嵌在产业链上”。
在洛川县,有劳动能力的2836户贫困户中有2604户建起苹果园。目前延安市苹果种植面积达374.4万亩,农民人均种植苹果面积2.5亩。2018年,苹果种植业产值128.7亿元,果业收入占到延安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
陜北民俗文化也成了安塞区脱贫的“名片”,剪纸、民歌、腰鼓、农民画和曲艺,让当地上千名贫困群众从文化旅游产业中受益。
今日的延安,互联网销售农产品成为一种“时尚”。很多农民通过互联网把陜北土特产销往全球。在宜川县,电子商务服务网点覆盖了所有贫困村。
如今在延安,脱贫人口吃穿不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也有保障。延安市宝塔区冯庄乡康坪村70岁的村民徐俊富说:“过去仅靠延安的耕地养活不了延安人。对比过去贫瘠困苦的日子,我根本想不到延安能有今天!”
延安市洛川县菩提乡的贫困户王旺升2016年只花7000元钱就翻新了土坯房,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四间新房;用无息贷款扩展了7亩新苹果园,算上他在合作社每年千余元的分红等收入,如今每年收入近8万元。
“教育扶贫让我把儿子培养成了大学生,他现在老庙镇政府任职。新苹果园挂果后,收入还会翻番。”王旺升说。
延安改变了过去经济发展单一依靠能源的局面。除了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以外,华为大数据中心、英雄互娱电竞等高科技企业也纷纷入驻。
延安现在是中国“国家森林城市”,路网纵横交错,高楼大厦林立……如今的延安,已经让许多游客感慨“认不出来了”。
延安市市长薛占海表示,延安告别绝对贫困,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宗旨、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充分彰显。
“告别绝对贫困,不仅改善了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了公共服务供给,缩小了城乡发展差距,有效增加了群众收入,提升了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发展能力,而且对于中国特别是革命老区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具有借鉴意义。”薛占海说。
中共陜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徐新荣说,在贫困县摘帽后,延安将继续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协调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确保老区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在2020年同步够格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延安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历经80多年矢志不渝,告别绝对贫困,现在是一个崭新的起点。”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副教授何磊说,延安精神将鼓舞干部群众继续向前,也将激励中国人民取得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关键时期。陜西省扶贫办表示,延川县和宜川县的贫困发生率已经在2018年底分别降至1.06%和0.58%,达到了中国政府制定的贫困县退出标准。
延安革命老区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它作为红色革命根据地,是中共中央和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军队奔赴抗日前线、走向新中国的出发点。
延安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沟壑纵横,生态脆弱,历史上极端贫困。据《延安地区志》记载,从明初到新中国成立前的580余年间,延安共发生乾旱、洪涝等灾害200余次。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曾将陜北描述为“我在中国见到的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延安人民一直在与贫困作斗争。2015年以来,中国中央和各级财政累计向延安投入了62.5亿元人民币扶贫资金,精准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等工程,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确保“村村过硬、户户过硬”。
为保证脱贫不落一户,不落一人,延安选派了1784名第一书记、1546个驻村工作队、3.74万名干部驻村入户,精准施策,“把贫困户镶嵌在产业链上”。
在洛川县,有劳动能力的2836户贫困户中有2604户建起苹果园。目前延安市苹果种植面积达374.4万亩,农民人均种植苹果面积2.5亩。2018年,苹果种植业产值128.7亿元,果业收入占到延安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
陜北民俗文化也成了安塞区脱贫的“名片”,剪纸、民歌、腰鼓、农民画和曲艺,让当地上千名贫困群众从文化旅游产业中受益。
今日的延安,互联网销售农产品成为一种“时尚”。很多农民通过互联网把陜北土特产销往全球。在宜川县,电子商务服务网点覆盖了所有贫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