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佑美国哈佛大学演说 谈华语音乐创作

  中评社香港5月5日电/音乐人罗大佑日前接受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邀请,赴美进行演说,讨论华语音乐创作与年代、地域、传统、性别、风格关系,也接受口述影像录制他音乐生涯的心路历程。

  罗大佑接受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邀请,在美国波士顿时间5月2日于哈佛大学科学中心以中文进行演说,论坛主题为“华语流行音乐四十年”。

  据中央社报道,罗大佑与音乐人高晓松、知名作词家方文山、知名作词人尹约,以及哈佛大学东亚系两位教授等多位华语乐坛人士齐聚,一同讨论华语音乐创作与年代、地域、传统、性别、风格间的关系。

  论坛开放学生免费参加,仅250多张门票非常抢手,一开放索取门票,不到半天之内就全数额满。现场约250名师生全程专注聆听完,结束时许多师生纷纷起立鼓掌,会后甚至有不少学生要求签名。

  演说隔天,罗大佑与高晓松及哈佛大学两位教授就音乐相关历史进行口述录制,口述影像将提供哈佛大学的学生、教授、学者当作学术和研究使用,也是哈佛燕京图书馆首次有华语乐坛创作者,以口述历史方式记录乐坛上历史性的一刻。   唱片公司种子音乐今天表示,录制内容主要描述罗大佑多年来音乐生涯,从第一首歌“闪亮的日子”开始,一路到“家III”专辑的心路历程,及他这半生的成长与思想养成,并首次透露许多从未对外公开说过的私密内心话,将成为未来研究罗大佑的重要资料之一。

  在口述聊天的过程中,高晓松问罗大佑,“如何看待至今仍持续保有做音乐的热情?”罗大佑说,“我曾以为只会写歌到四十多岁,但一路继续走来,越来越发现音乐是一生的事业。”他提到,现在每一次去演唱会表演的心情,都抱持着“在这个舞台敢站上来,就不要
怕死”。

  种子音乐指出,这段口述历史将被封存起来,这些所有对话需先经过罗大佑本人决定同意何时公开,口述影像将作为保密档案保存在哈佛燕京图书馆当中。过程气氛十分愉快,哈佛大学也与罗大佑相约10年后,等罗大佑75岁时,再来做一次口述历史,记录下这些重要的
音乐相关内容。

  罗大佑将趁此行程做短暂休息,5月3日晚间转飞纽约拜访老朋友,并观赏百老汇的音乐剧“窈窕淑女”,待短暂休息后,将全力投入巡演筹备工作。   中评社香港5月5日电/音乐人罗大佑日前接受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邀请,赴美进行演说,讨论华语音乐创作与年代、地域、传统、性别、风格关系,也接受口述影像录制他音乐生涯的心路历程。

  罗大佑接受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邀请,在美国波士顿时间5月2日于哈佛大学科学中心以中文进行演说,论坛主题为“华语流行音乐四十年”。

  据中央社报道,罗大佑与音乐人高晓松、知名作词家方文山、知名作词人尹约,以及哈佛大学东亚系两位教授等多位华语乐坛人士齐聚,一同讨论华语音乐创作与年代、地域、传统、性别、风格间的关系。

  论坛开放学生免费参加,仅250多张门票非常抢手,一开放索取门票,不到半天之内就全数额满。现场约250名师生全程专注聆听完,结束时许多师生纷纷起立鼓掌,会后甚至有不少学生要求签名。

  演说隔天,罗大佑与高晓松及哈佛大学两位教授就音乐相关历史进行口述录制,口述影像将提供哈佛大学的学生、教授、学者当作学术和研究使用,也是哈佛燕京图书馆首次有华语乐坛创作者,以口述历史方式记录乐坛上历史性的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