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日韩打贸易战 美日韩同盟摇摇欲坠?
中评社北京7月30日电(评论员 张迎春)G20大阪峰会刚刚曲终人散,“保卫自由贸易”的倡议言犹在耳,日本就急不可待地对韩国打响了“贸易战”。在没有告知韩方的情况下,日本突然就出口韩国的半导体核心原料加强审查与管控,这是自1965年韩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日本政府首次对韩国施加经济制裁。
在日前召开的G20大阪峰会上,日本作为主办国,口口声声“为实现自由、公正、非歧视、稳定的贸易和投资环境,保持市场开放作出努力”,接下来却出尔反尔,日本经济产业省1日宣布,从4日起加强“高纯度氟化氢”、“光刻胶”和“氟聚酰亚胺”这三种半导体核心原料对韩国的出口管制。按照日本方面要求,日本企业每份合同都必须向相关机构提出出口申请,接受单独审批。日本《读卖新闻》分析,鉴于当前日韩关系持续紧张,日本政府大多不会予以批准,所以这就如同禁运。此外,日本对韩新一轮制裁也已如箭在弦:自下月1日起,日本还将把韩国从“白色国家”名单中删除,意味着韩方将不再享有出口优待。
日本这次出手,可谓“精准打击”,戳中了韩国的软肋。半导体工业是韩国首屈一指的出口支柱产业,韩国企业对日本产“高纯度氟化氢”、“光刻胶”和“氟聚酰亚胺”的依赖度分别为43.9%、91.9%和93.7%,而且日本的产量分别占全球份额的70%、72%和90%。这三种核心原料在半导体生产中不可或缺,由于其含有剧毒、不易存储,韩国企业普遍存货有限,也无法找到替代货源。核心原料受制于人,对于韩国经济打击之重,不言而喻。
面对自身产业严重依赖日本的现实,短期来看,韩国经济承受着巨大冲击,一时难有良策。但从长远来看,这将倒逼韩国升级产业,加速补齐半导体产业短板,也将直接削弱日本的竞争力。更何况,“杀敌一千、自伤八百”,贸易战没有真正的赢家,日本限制对韩出口,也会造成日本企业投资与产能过剩、半导体材料滞销积压。有评论指出,对于日本企业来说,放弃韩国开辟新的市场,同样意味着高昂的成本和不可小觑的经济损失。而当韩国摆脱了对日依赖,两国经济进一步脱钩,日本企业将蒙受长远的损失。
那么,日本为什么还要执意挑起这场也许会自食其果的贸易纠纷呢?据日韩媒体解读,本次日韩危机是由韩国劳工向日本企业索赔案争议引发。去年,韩国最高法院相继对多个“强征劳工”案作出判决,采取法律强制手段,要求日本企业对二战期间强征韩国劳工进行赔偿,日本方面则称,按照1965年《日韩请求权协定》,两国及国民之间的赔偿请求权已彻底了结,拒绝支付赔偿金。因此,日方发起贸易制裁,被看作是“日本对韩国的政治报复”,意在迫使韩国在劳工索赔问题上妥协。
日韩关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除了与日本侵略历史直接相关的劳工问题、慰安妇问题之外,领土争议问题、军方“雷达照射事件”等众多症结导致日韩两国摩擦不断。有专家分析,日本对韩贸易制裁,是日韩关系的一次重大转折,这显示出两国间的矛盾日积月累,已从历史问题的固有矛盾、军事领域的互相质疑,延烧至经贸领域,甚至已有走向全面对抗之虞。
因此,日韩贸易争端如何收场,令人关注。从以往看,没有美国的斡旋,单凭韩日两国,很难打破僵局。但种种迹象显示,美方对介入日韩冲突并不积极。与前总统奥巴马不同,特朗普政府秉持“美国优先”的外交理念,对美日、美韩同盟框架颇为冷淡,对日韩矛盾也是视若无睹。随着日韩关系持续恶化,作为精明的商人,特朗普清楚,在日韩历史或者领土问题上的任何介入,归根结底是要选边站,因而不实质介入就成了最实用的选择。况且,日韩争端目前对美国影响有限,美方乐得置身事外。
但是,日韩作为美国在东亚的重要盟国,如果争端继续走向失控,美国在东亚的安全架构恐将坍塌。也无庸讳言,审视这场争端,可以发现,美国对日韩盟国的控制力、影响力正在弱化。美国对日韩索取多于付出,在强迫两国负担军费之外,还动辄以贸易制裁相威胁,特朗普即便想要在两国间和稀泥,已经很难再找到抓手。尤其是日韩两国都有着极其鲜明的民族个性,两国关系短期之内,恐怕很难转圜。
中评社北京7月30日电(评论员 张迎春)G20大阪峰会刚刚曲终人散,“保卫自由贸易”的倡议言犹在耳,日本就急不可待地对韩国打响了“贸易战”。在没有告知韩方的情况下,日本突然就出口韩国的半导体核心原料加强审查与管控,这是自1965年韩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日本政府首次对韩国施加经济制裁。
在日前召开的G20大阪峰会上,日本作为主办国,口口声声“为实现自由、公正、非歧视、稳定的贸易和投资环境,保持市场开放作出努力”,接下来却出尔反尔,日本经济产业省1日宣布,从4日起加强“高纯度氟化氢”、“光刻胶”和“氟聚酰亚胺”这三种半导体核心原料对韩国的出口管制。按照日本方面要求,日本企业每份合同都必须向相关机构提出出口申请,接受单独审批。日本《读卖新闻》分析,鉴于当前日韩关系持续紧张,日本政府大多不会予以批准,所以这就如同禁运。此外,日本对韩新一轮制裁也已如箭在弦:自下月1日起,日本还将把韩国从“白色国家”名单中删除,意味着韩方将不再享有出口优待。
日本这次出手,可谓“精准打击”,戳中了韩国的软肋。半导体工业是韩国首屈一指的出口支柱产业,韩国企业对日本产“高纯度氟化氢”、“光刻胶”和“氟聚酰亚胺”的依赖度分别为43.9%、91.9%和93.7%,而且日本的产量分别占全球份额的70%、72%和90%。这三种核心原料在半导体生产中不可或缺,由于其含有剧毒、不易存储,韩国企业普遍存货有限,也无法找到替代货源。核心原料受制于人,对于韩国经济打击之重,不言而喻。
面对自身产业严重依赖日本的现实,短期来看,韩国经济承受着巨大冲击,一时难有良策。但从长远来看,这将倒逼韩国升级产业,加速补齐半导体产业短板,也将直接削弱日本的竞争力。更何况,“杀敌一千、自伤八百”,贸易战没有真正的赢家,日本限制对韩出口,也会造成日本企业投资与产能过剩、半导体材料滞销积压。有评论指出,对于日本企业来说,放弃韩国开辟新的市场,同样意味着高昂的成本和不可小觑的经济损失。而当韩国摆脱了对日依赖,两国经济进一步脱钩,日本企业将蒙受长远的损失。
那么,日本为什么还要执意挑起这场也许会自食其果的贸易纠纷呢?据日韩媒体解读,本次日韩危机是由韩国劳工向日本企业索赔案争议引发。去年,韩国最高法院相继对多个“强征劳工”案作出判决,采取法律强制手段,要求日本企业对二战期间强征韩国劳工进行赔偿,日本方面则称,按照1965年《日韩请求权协定》,两国及国民之间的赔偿请求权已彻底了结,拒绝支付赔偿金。因此,日方发起贸易制裁,被看作是“日本对韩国的政治报复”,意在迫使韩国在劳工索赔问题上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