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兴瑞:举全省之力推进大湾区建设

  中评社北京4月16日电/“广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迅速行动、积极有为,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广东省省长马兴瑞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详细介绍规划纲要公布以来广东在推进大湾区建设上采取的措施和未来的行动计划。

  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这标志着大湾区建设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新阶段。此前,广东已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同时成立了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金融合作等6个专项小组,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协调全省建设工作。

  “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把大湾区建设作为新时代广东改革开放的总牵引,最大程度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最大程度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建设工作。”马兴瑞表示。

  善用“两制”之利

  “‘一国两制’,依法办事”是规划纲要确立的基本原则。规划纲要提出,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有机结合起来,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涉及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无论是国际、国内都没有可资借鉴的经验,是一项具有开创性、探索性的事业。”马兴瑞说。

  2018年,广东省围绕推进大湾区规则相互衔接开展了“深调研”,全面梳理8个方面30个具体问题,赴国家18个部委汇报对接、争取支持,推动港澳居民申领居住证、取消办理就业许可证、降低跨境通信资费、境外人才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补贴、支持港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广东省科技计划等便利措施出台,相关成果得到三地民众的高度认同。

  下一步,广东将在坚守“一国两制”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推动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重点抓好营商环境、科技创新政策、社会民生等方面的对接工作。其中在营商环境方面,广东将牢牢把握《外商投资法》出台的重要机遇,进一步优化大湾区内地城市在市场准入、产权保护、法制保障、政务服务等方面的制度安排。

  “我们还将推动持有居住证的港澳居民在粤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享受与内地居民同等的财政补贴和社保待遇。”他说。   构筑创新发展新高地

  纵观规划纲要全文,“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被确定为大湾区建设的首要任务。而粤港澳大湾区能否真正比肩国际一流城市群,其关键也在于创新。

  “党中央把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国家布局的三个科技创新中心之一,为我们构筑创新发展新高地、引领带动珠三角地区率先实现创新转型提供了重大平台。”马兴瑞说。

  粤港澳大湾区在创新发展方面具备较好的基础。统计数据显示,当前,粤港澳大湾区的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等居全国第一。同时,大湾区内拥有4所世界100强大学,拥有较高的科技成果市场转化应用效率。

  马兴瑞表示,广东将充分融合和发挥三地创新优势,与港澳共同推动“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更好吸引和对接全球创新资源,高起点参与国际科技前沿合作与竞争,共同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建立和完善跨境科研合作机制,把广东较为完善的科研体系、产业体系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与港澳高端科研力量强和科研合作国际化水平高的优势结合起来。”他表示,一是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上形成湾区优势,二是加快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三是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社会环境。   发挥大湾区建设“纲”的作用

  执本则末从,纲举则目张——对于新时代广东改革开放而言,大湾区建设就是发挥总牵引作用的“纲”。

  3月2日,《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正式公布。这份沉甸甸的实施意见按照远中近三个阶段,描绘了广东推进大湾区建设从2020年到2022年、再到2035年“三步走”路线图。

  对照规划纲要和实施意见,广东将近中期看得比较准的、可以加快实施的重点工作分解为9个方面、共100条重点举措,形成了《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这是广东列给自己的大湾区建设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

  马兴瑞说,规划纲要提出的构建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网络化空间格局和中心城市与重要节点城市功能互补、合理分工的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格局,也是广东接下来努力的方向。一是发挥好广州、深圳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二是进一步提升重要节点城市发展水平,形成融合珠江口东西两岸的区域经济发展轴带,加快谋划形成一批新平台、新载体、新举措,提升大湾区城市群整体实力和全球影响力。特别是支持珠海依托港珠澳大桥直通家门口的优势,加快建设成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

  打造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平台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定位之一。未来,广东将与港澳共同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推动全省制造业与港澳服务业“组团出海”,并依托香港中西文化交汇、澳门联系葡语系国家密切的优势,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湾区故事、广东故事。

  “我们将与港澳一起推动开放资源融合、开放优势互补、开放举措联动,引领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把开放大门越开越大,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大局。”马兴瑞说。   中评社北京4月16日电/“广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迅速行动、积极有为,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广东省省长马兴瑞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详细介绍规划纲要公布以来广东在推进大湾区建设上采取的措施和未来的行动计划。

  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这标志着大湾区建设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新阶段。此前,广东已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同时成立了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金融合作等6个专项小组,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协调全省建设工作。

  “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把大湾区建设作为新时代广东改革开放的总牵引,最大程度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最大程度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建设工作。”马兴瑞表示。

  善用“两制”之利

  “‘一国两制’,依法办事”是规划纲要确立的基本原则。规划纲要提出,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有机结合起来,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涉及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无论是国际、国内都没有可资借鉴的经验,是一项具有开创性、探索性的事业。”马兴瑞说。

  2018年,广东省围绕推进大湾区规则相互衔接开展了“深调研”,全面梳理8个方面30个具体问题,赴国家18个部委汇报对接、争取支持,推动港澳居民申领居住证、取消办理就业许可证、降低跨境通信资费、境外人才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补贴、支持港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广东省科技计划等便利措施出台,相关成果得到三地民众的高度认同。

  下一步,广东将在坚守“一国两制”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推动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重点抓好营商环境、科技创新政策、社会民生等方面的对接工作。其中在营商环境方面,广东将牢牢把握《外商投资法》出台的重要机遇,进一步优化大湾区内地城市在市场准入、产权保护、法制保障、政务服务等方面的制度安排。

  “我们还将推动持有居住证的港澳居民在粤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享受与内地居民同等的财政补贴和社保待遇。”他说。

奶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