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让企业和民众得实惠
经济日报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文章保湿,从经济学意义上说,减税降费的目的,是在供给侧放松供给约束、调动供给潜力,特别是在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时,更是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措施。增值税减税措施4月1日落地后,市场上马上传来智能手机、中高档汽车等产品降价消息。可见,在自身感受到流转税税负降低之后,企业的降价举措符合市场竞争的基本逻辑。
文章分析,增值税是流转税,是中国税收的第一大税种。在这个第一大税种上采取力度空前的减税措施,自然会降低流转税负,实际上是扩大了企业参与竞争、优胜劣汰的弹性空间。流转税是间接税,其负担可转嫁,企业在减税过程中减轻税负压力的同时,也可以采取策略,适当地对自己的产品和服务降价,以求扩大市场份额。这是一种正常的竞争行为,最终利好的是消费者。
这是因为流转税虽然看起来首先是由企业承担的,实际上企业承担税负之后,税收负担会在各相关企业的竞争中形成一系列转嫁。运行到最后,这种负担主要是由最终的消费者承担的。对增值税这一流转税减税后,各环节上的相关企业可酌情在竞争中对自己的产品和服务降价,以求在竞争中取得更有利的位置,保持或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消费者得到了企业让出的这个实惠,其实正是国家对企业减让的税金。
从全链条看,国家的减税政策让终端消费者受益了。中国有近14亿人的巨大消费市场,消费者在结构上以中等和中低收入群体为主,这些群体购买消费品的价内税收负担降低,就是使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减税过程中得到了更好满足,从而使社会成员更好地分享改革开放带来的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