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届香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硕果累累

“第21届香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颁奖典礼

  中评社香港4月1日电/由特区政府教育局课程发展处资优教育组委托香港新一代文化协会主办、香港科技园公司及南华早报SCMP合办的“第21届香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颁奖典礼于3月31日在香港科学园第三期大展览厅圆满举行,大会邀得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常任秘书长杨何蓓茵,JP、中联办教育科技部副部长刘建丰主礼,大赛评判、支持机构和赞助机构代表、校长、老师和各界来宾出席,共同见证香港青少年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成就。

  本届大赛吸引了全港近400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大约4000件作品参赛。大赛宗旨是推动STEM教育—科学(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及数学(Mathematics)教育,培养学生在跨学习领域的综合能力。

  香港新一代文化协会总干事苏祉祺博士致欢迎辞时,首先向获奖同学表示祝贺。苏祉祺指出,今届大赛有三大亮点:一是外队数目多。在南华早报SCMP的合办及支持下,今年大会邀请了7支境外队伍的11个项目参加第21届大赛,竞逐“外队优秀项目奖”,包括来自北京、广东、澳门以及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四个国家的代表队;大赛期间,大会还为7个外队及香港学生举办了一个名为“黑客松”(STEMATHON)的配套活动,促进了香港与内地以及一带一路国家青少年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二是评判数目多,为历年之冠,本届各组评判人数逾七十人,由各大专院校、各行各业专家代表组成,确保赛事的权威性及公信力;三是作品水平高,在昨日的总评和公开展览中,很多作品都很具创意、水平很高,这些成绩,与特区政府近年积极推动STEM教育有密切关系。

  苏祉祺代表协会感谢教育局过去十几年来一直支持举办这项“科创大赛”以及组织香港代表队参加全国及全球最大规模的科学比赛,他强调,香港必须迎难而上,才能追赶创新的步伐。期望特区政府能投入更多资源,充分调动民间机构的积极力量,为香港培育更多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让香港青年看到新希望和新出路。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常任秘书长杨何蓓茵

  教育局常任秘书长杨何蓓茵于致辞指出,教育局正积极推动STEM教育,促进学生在数理、科技范畴的学习,提升他们对学习科学及科技的兴趣,同时加强他们对创新科技的正面价值观和态度,以及培养开拓与创新精神。透过不同持份者的紧密合作,可产生协同效应,加强学生学习创新科技的果效。她勉励同学积极参与不同类型的STEM学习活动,并多了解创新科技在社会不同层面的应用和发展,考虑将来投身创科行列,贡献国家、社会。她亦高度赞扬及肯定香港新一代文化协会21年多来的努力,协会透过全方位的培训计划以及全港赛、全国赛、国际赛等,为香港师生提供了舞台和成长机会,同时为香港培育及发掘了一大批创科人才,希望协会能继续与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紧密合作,造福社会。

  本届大赛特别大奖分别由不同的学校夺得,小学组得主为大埔旧墟公立学校(宝湖道)的陈劭旻,作品为“荧光陷阱”;初中组得主是来自圣保罗男女中学的郑丞志,作品为"Sleep-well lover";高中组得主是来自圣保禄学校的彭恺晴、马诺沂、李佩瑜的""Pop-Star" Extended Release Pills"。而“少年科学家”殊荣则由拔萃女书院的陈劭颐勇夺,她的作品为"Getting the best out of wolfberries: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eyesight",评判尤为欣赏她对研究的认真与热诚,以及对所研究范畴的透彻认知和掌握。本届大赛外队优秀项目一等奖由菲律宾团队夺得,其他大赛得奖项目还包括“科学幻想画”、“研究及发明”、“优秀STEM教师”、“优秀STEM教具”、“优秀STEM活动”、“优秀STEM学校”及多个专项奖等。

“第21届香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颁奖典礼

“第21届香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颁奖典礼

  中评社香港4月1日电/由特区政府教育局课程发展处资优教育组委托香港新一代文化协会主办、香港科技园公司及南华早报SCMP合办的“第21届香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颁奖典礼于3月31日在香港科学园第三期大展览厅圆满举行,大会邀得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常任秘书长杨何蓓茵,JP、中联办教育科技部副部长刘建丰主礼,大赛评判、支持机构和赞助机构代表、校长、老师和各界来宾出席,共同见证香港青少年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成就。

  本届大赛吸引了全港近400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大约4000件作品参赛。大赛宗旨是推动STEM教育—科学(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及数学(Mathematics)教育,培养学生在跨学习领域的综合能力。

  香港新一代文化协会总干事苏祉祺博士致欢迎辞时,首先向获奖同学表示祝贺。苏祉祺指出,今届大赛有三大亮点:一是外队数目多。在南华早报SCMP的合办及支持下,今年大会邀请了7支境外队伍的11个项目参加第21届大赛,竞逐“外队优秀项目奖”,包括来自北京、广东、澳门以及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四个国家的代表队;大赛期间,大会还为7个外队及香港学生举办了一个名为“黑客松”(STEMATHON)的配套活动,促进了香港与内地以及一带一路国家青少年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二是评判数目多,为历年之冠,本届各组评判人数逾七十人,由各大专院校、各行各业专家代表组成,确保赛事的权威性及公信力;三是作品水平高,在昨日的总评和公开展览中,很多作品都很具创意、水平很高,这些成绩,与特区政府近年积极推动STEM教育有密切关系。

  苏祉祺代表协会感谢教育局过去十几年来一直支持举办这项“科创大赛”以及组织香港代表队参加全国及全球最大规模的科学比赛,他强调,香港必须迎难而上,才能追赶创新的步伐。期望特区政府能投入更多资源,充分调动民间机构的积极力量,为香港培育更多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让香港青年看到新希望和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