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专论:中美关系发展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是海德堡1927年提出来的。其基本含义是“你不可能同时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它的速度”。粒子位置的不确定性,反映出量子物理中许多规律。经济学家分析经济现象的时候,使用了量子物理学这个概念,把不确定性放在嘴边。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中美两国关系不确定性是中美两国关系最大的确定性。这种说法充满了辩证的色彩,但是,无法准确描述中美两国关系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中美两国关系发展的确是不确定的,但是,中美两国关系发展并非毫无规律可以遵循。冷战期间美国为了战胜苏联,积极地向中国靠拢,而中国为了摆脱对苏联的依赖,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利用冷战期间美苏之间的矛盾,实现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
事实证明,国际关系发展的需要,是中美两国关系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中国为了营造实现现代化的国际空间,愿意和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所有国家搞好关系。中国有发展中美两国关系的良好意愿,中国愿意在不牺牲国家根本利益情况下,在处理中美两国关系过程中作出适当的让步,换取美国对中国的支持或者不干涉中国的内政。
不过,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美国试图通过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施加压力,以便扩大美国在中国市场上的影响力。可是,情形正好相反。中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模范遵守者,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开展对外贸易。虽然美国不断对中国出口美国产品的企业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诉讼,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很多麻烦。但总体而言,中国对美国出口额持续增长,中美两国成为重要的贸易伙伴。
为了减轻自己的国际责任,美国希望中国在联合国以及联合国下属的国际组织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顺势而为,加强在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其他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充分利用国际法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支持国际社会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秩序。美国对中国采取遏制战略,试图确保美国的霸权利益不受损害。然而,中美两国关系发展历史经验教训表明,美国对中国采取一系列策略并没有产生积极的效果。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之后,对中国发动全面贸易战。美国政府对中国出口美国的绝大多数产品增加征收惩罚性关税,目的就是要迫使中国乖乖就范。可是,在美国政府强大压力面前中国岿然不动。美国权衡利弊之后不得不派出高级代表团到中国举行双边谈判。现在中美两国高级别谈判已经接近尾声,双方在农业问题上字斟句酌,争取在用词上达成一致意见。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在处理中美两国关系问题上中国必须以静制动,以逸待劳,如果跟随美国的指挥棒转,那么,中美两国关系将会处于不确定状态。
只要坚持按照联合国宪章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办事,中国在处理中美两国关系问题上就会争取主动。中国不会挑战美国的国家利益,但是,中国也不愿意看到美国对中国发号司令。中国愿意与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似乎还不愿意和中国平起平坐。中国不愿意和美国分庭抗礼,但是,中国已经能依靠自己的国家实力与美国抗衡。中美两国关系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中美两国关系发展必然会影响国际格局。中美两国国家实力的此消彼长,必然会推动建立多边的国际秩序。中国国家主席访问欧洲与欧洲主要国家领导人达成共识,双方一致认为在国际关系发展中必须坚持多边主义,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尊重各国的利益关切,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
其次,中美两国在经济领域相互依存,美国对中国发动贸易战损人不利己。美国进入后工业化社会之后,从中国进口大量工业制成品。现在美国希望改变这种现状,从其他国家进口工业制成品。可是,美国进口商很快发现,由于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工业配套齐全,中国生产的工业制成品在价格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中国在工业制成品领域具有绝对的竞争力。如果美国拒绝购买中国的工业制成品,那么,受到损失的是美国企业和美国消费者。
美国认为中国之所以在工业领域具有相对较强的竞争力,是因为中国科技发展迅速,因此,试图采取措施遏制中国的工业发展政策。不过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美国对中国实施的制裁措施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中国不会放弃自己的工业发展规划,中国更不会放弃自己的科教兴国战略。中国独立自主发展自己的工业体系,中国自力更生建立自己的知识产权体系。美国对中国实施全面遏制,只能会加快中国工业化发展的步伐,让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积累更多的知识产权。
第三,美国处理国际热点问题独木难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领导世界各国建立国际秩序,美国对于世界的稳定曾经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是,美国为了维护自己的霸权利益,在冷战期间拉帮结派。冷战结束之后,美国为了强化自己世界领袖地位,到处煽风点火,结果导致美国的国际形象受到严重损害。
美国在处理中东巴勒斯坦问题上偏袒以色列,从而使美国失去了调解人的资格。美国要想处理国际热点冲突问题,必须与包括中国在内的联合国安理会其他常任理事国合作。如果美国单独行事,那么最终很可能会成为众矢之的,甚至有可能会陷入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
当年美国气势汹汹发动伊拉克战争,可是,美国很快发现,伊拉克战争虽然推翻了萨达姆•侯赛因政权,但是,并没有赢得伊拉克人民的尊重。现在伊拉克境内反对美国的情绪日益高涨,伊拉克什叶派政府和美国宿敌伊朗关系越来越密切,如果美国不改变动辄使用武力或者威胁使用武力解决问题的做法,那么,美国有可能会成为国际社会的孤家寡人。
中美两国关系发展不确定性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美国国内已经形成普遍共识,认为中国是美国最大竞争对手,中国早晚有一天会实现经济总量世界第一,将美国远远地甩在后面。美国先后两届总统宣布美国永远不会成为世界“第二”,让“美国再次伟大”,就是把中国作为战略目标。美国朝野各界形成的普遍共识,为中美两国关系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隐患。美国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只要是为了遏制中国,那么,在美国国会就一定能够通过。美国国会之所以大比例通过强化与中国台湾关系的法案,根本原因就在于,美国试图通过干涉中国的内政,以达到影响中国决策的目的。如果不能改变美国错误思维定势,纠正美国国内的舆论倾向,那么,要想确保中美两国关系健康发展是不可能的。今后台湾问题可能会影响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台湾问题可能成为中美两国关系发展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其次,美国政府经济政策为中美两国关系发展带来了严重不确定性。中美两国经济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中国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可以向美国提供大量廉价工业制成品,而美国已经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美国可以向中国提供大量的投资以及其他金融服务,并且与中国开展知识产权领域的合作。
但是,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美国政府已经意识到,美国进入后工业化社会之后,经济面临空壳化或者虚拟化危险。美国除了强化在航空制造、生物科技、互联网络、现代农业领域的优势地位之外,希望重返工业化社会,让美国成为现代工业化国家。
不过,由于美国通信企业选择了错误技术发展路线,在通讯设备制造和通信技术发展领域存在明显的劣势,因此,美国虽然将中国华为公司和中国中兴公司拒之门外,但美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仍然无法建立起来。痛定思痛,美国联邦政府不得不改变对中国通信企业制裁措施,允许美国芯片制造企业继续向中国出口产品,帮助中国中兴公司恢复生产。这是中美两国经济关系发展的典型案例,同时也说明中美两国经济关系发展受到中美两国政治关系严重影响。如果美国政府在处理中美两国经济关系问题上缺乏理性,那么,中美两国经济关系发展一定会出现波折。
第三,中美两国竞争不是策略上的竞争而是战略上的竞争,中美两国竞争决定了今后谁是世界真正的领袖,决定了谁是世界真正的经济中心。中国无意挑战美国的霸权利益,但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决定了,中国有可能会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如果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那么,中国必然会成为世界的中心。
中国已经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邀请世界各国企业和政府参加向中国出口商品。这说明中国对外开放充满自信,同时也说明中国具有足够能力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举办进口博览会,标志着中国不仅能走出去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能迎进来带动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发展。中国正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中国也必将是世界未来经济秩序的缔造者。中美两国综合实力此消彼长,使得美国在处理中美两国关系问题上方寸已乱,美国很可能会动用国家力量干扰中美两国竞争关系,很可能会通过不正当手段达到他们想达到的目的。如果美国政府在处理中美两国贸易关系问题上不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办事,那么,中美两国关系发展一定会充满变数。
不确定性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是海德堡1927年提出来的。其基本含义是“你不可能同时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它的速度”。粒子位置的不确定性,反映出量子物理中许多规律。经济学家分析经济现象的时候,使用了量子物理学这个概念,把不确定性放在嘴边。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中美两国关系不确定性是中美两国关系最大的确定性。这种说法充满了辩证的色彩,但是,无法准确描述中美两国关系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中美两国关系发展的确是不确定的,但是,中美两国关系发展并非毫无规律可以遵循。冷战期间美国为了战胜苏联,积极地向中国靠拢,而中国为了摆脱对苏联的依赖,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利用冷战期间美苏之间的矛盾,实现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
事实证明,国际关系发展的需要,是中美两国关系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中国为了营造实现现代化的国际空间,愿意和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所有国家搞好关系。中国有发展中美两国关系的良好意愿,中国愿意在不牺牲国家根本利益情况下,在处理中美两国关系过程中作出适当的让步,换取美国对中国的支持或者不干涉中国的内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