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新书:蔡英文曾表示会处理赦扁问题
中评社台北3月27日电(记者 黄筱筠)“行政院”前院长赖清德出版的新书《用行动带来希望:赖清德的决策风格》本周五将举行新书发表会,其中“阁揆的五百天”一文中,详述赖清德当初同意接任“行政院长”的原因,以及接任“行政院长”之后的种种作为。赖清德在书中提到,当时蔡英文对于陈水扁特赦的问题表示,她会处理,赖清德可以维持赞成特赦陈水扁的说法。
书中提到,当时为了挽救执政困局,几番思量后,赖清德决定接下“行政院长”重担。任命案正式发布前,赖清德进“总统府”和蔡英文见面,当时,赖清德提出四个问题。第一,劳基法修正后的一例一休等问题很严重,他认为应该再修法,蔡英文表示同意再修法。第二,他主张“台湾独立”,蔡英文对他说,他可以在“立法院”维持一贯的说法。第三个问题,赖清德说,他在台南市长任内在议会备询时,已经表态支持特赦陈水扁,当时蔡英文表示,她会处理,赖清德可以维持赞成特赦陈水扁的说法。最后,赖清德提出,台湾宪政体制屡屡出现问题,希望启动宪政改革,蔡英文表示,未来她会推动。
以下赖清德新书《用行动带来希望:赖清德的决策风格》内容摘要:
2017年6月,时任台南市长的赖清德,接获当时“行政院长”林全邀请见面。会面前,赖清德以为是要谈台南市的建设,没想到,两人一坐下,林全开门见山地说,他已决定离开“行政院长”的职位,但必须找到最合适的人接任,他希望赖清德接下这个重担。
一心要在第二届任期内完成“大台南十大旗舰计划”的赖清德,并没有答应林全。他对林全在民进党执政时承担“阁揆”这个重任,表达感谢,也请林全要继续坚持,他一定会力支持林全。
撇开党内同志、朋友与幕僚,对他政治前途的考量与建议不说,赖清德是一个不忘初心、执念单纯的人,他真的想做完八年的台南市长任期,之后的政治之路再做打算,即使卸下台南市长职务之后只能“裸退”,也算完成自己几十年从政的理想与承诺。之后,他可以到世界各国参访交流,了解其他国家的政治、社会、与文化面,也把––台湾介绍给全世界。
对于台南,赖清德有太多的感情和责任。这个有着深厚文化与历史、有着热情且善良人民的地方,是他就读医学院、完成当医生的救人使命感之处,也是他成家立业的地方,更是促使他走向政治之路的民主圣地。
2017年7月,赖清德访问美国回台后,林全再次约赖清德见面。这次林全更坦白地说了,他并不是民进党员,现在执政已出现困境,他认为民进党员应该要站出来。这席话,让赖清德陷入长考。
中继投手扛下重担
在此同时,蔡英文也数次约见赖清德,剖析政治局势,对赖清德委以组阁的重任,希望他一起打拚,共同承担执政的责任。
为了挽救执政困局,几番思量后,赖清德决定接下这个重担。
当年,赖清德放弃医师稳定而大好的前程,投入“国大代表”选举,是为了对台湾民主的坚持与热情。这次,他不顾同志、幕僚的反对,答应接下“行政院长”之职,是为了对民进党与人民的承诺。他对幕僚说:“战士没有选择战场的余地,咱就是得要做下去!”
任命案正式发布前,赖清德再进“总统府”和蔡英文见面,就一些议题做最后确认。当时,赖清德提出四个问题。第一,劳基法修正后的一例一休等问题很严重,对台湾的产业冲击很大,企业和劳工也有很大困扰,他认为应该再修法,“总统”是否同意?蔡英文表示同意再修法。第二,他主张台湾独立,以他担任过多届“立委”的经验,他知道若以“阁揆”身分到“立法院”备询,“立委”一定会询问“台独”相关议题。蔡英文对他说,他可以在“立法院”维持一贯的说法。
第三个问题,赖清德说,前“总统”陈水扁的官司在中途更换法官,并未受到公平审判,加上六年牢狱身体也出问题,陈水扁是台南子弟,他在台南市长任内在议会备询时,已经表态支持特赦陈水扁,“总统”的态度如何?当时蔡英文表示,她会处理,赖清德可以维持赞成特赦陈水扁的说法。最后,赖清德提出,台湾宪政体制屡屡出现问题,希望“总统”启动宪政改革,蔡英文表示,未来她会推动。
2017年9月5日,蔡英文亲自召开记者会,宣布由赖清德接任“阁揆”。蔡英文也交付赖清德七个任务,包括:一、加速执行五加二产业创新计划。二、有效率执行前瞻基础建设计划。三、持续强化劳工安全及福利,在经济转型中,保持产业所需的人力和弹性。四、全力执行能源转型计划,确保供电稳定,落实非核家园。五、接续完成税改工作及已经启动的改革工程。六、加速执行长照及托育计划,以因应人口老化及少子化的社会趋势。七、强化政府国家发展的整体规划,有效管控各项计划的执行进度和预算效能,减少财政上不必要的浪费。
赖清德强调,他的“内阁”是“做实事”的“内阁”,将诚实面对台湾产业结构转型、排除投资障碍、一例一休冲击及能源转型的挑战、少子化、人口老化带来的社会危机、政府计划的管控等议题,务实拟定策略,踏实解决问题,让改革展现效率,让建设加速推动,让经济得以进歩发展。
投入“全国”治理的战场,赖清德不计毁誉,像个拼命三郎。他以“拚经济”为优先,射出三支箭。第一支箭是宣布为军公教人员调薪3%,这个政策带动民间企业响应,根据人力银行调查,超过五成民间企业跟进,加薪的平均比率是3.7%。
第二支箭是减税,“行政院”的税改方案在“立法院”三读通过后,受薪阶级大幅减税,包括薪资扣除额自12.8万增加至18万、标准扣除额从9万增加至11万、身心障碍特别扣除额提高至18万;有学龄前儿童的四口之家、总收入123万元以下的家庭不会被课税,以减轻家庭负担。企业的税赋负担也降低,虽然营所税由17%调整为20%,但保留盈余从10%砍半为5%,综所税最高税率从45%降为40%,同时拉近内、外资课税标准,以吸引外籍人才留台。
第三支箭是改善投资环境,包括解决五缺、松绑法规、提高行政效率、修改劳基法一例一休等规定。赖清德任内,指示各部会松绑了数百条法令,让不合时宜的函释、行政规则及法规命令松绑,建立更弹性与高效能的行政文化。他也成立“加速投资台湾专案会议”,亲自主持会议,逐项解决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让企业可以放心投资台湾。
解决五缺 瘦了三公斤
赖清德曾经说过,医学院的训练与教育,除了让他拥有医疗专业外,也让他接受扎实的实证科学训练。这种训练,就是要诚实面对问题,务实寻找解决之道。这也是他从政以来,一直维持的问政与执政风格。因此,当企业界呼吁台湾有土地、水、电、人力和人才的“五缺”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已经喊了很久,表示这是台湾产业发展面临的一大问题,赖清德认为,政府要诚实面对,不是一直解释问题为何存在,而是要务实解决问题。
要解决“五缺”问题,涉及的部会与法规非常多,赖清德成立“加速投资台湾专案会议”,由他亲自主持,召集各部会举行一场又一场的会议,白天开会,晚上回到官邸继续研读资料,那段期间,他瘦了三公斤。
历经密集讨论与盘点问题,逐项研拟出解决方案后,就任不到两个月,赖清德从11月6日起,一连召开四场记者会,分别提出“排除企业投资障碍”解决缺地、稳定供水、稳定供电、解决缺工缺人才的具体做法,回应企业对解决“五缺”的呼吁。
为了让“全国”供电量更稳定,解决企业最大的担忧,赖清德也展现魄力,2018年2月初在“行政院”拍板定案,重启核二厂二号机。这个决定引起很大的关注与争议,但赖清德一肩扛下,也对外说明,核二厂二号机再运转,并没有违反《电业法》规范核二厂要如期除役的目标,也没有影响“2025年非核家园”的目标。
核二厂二号机再转之后,满载发电量达九十八万瓩,可挹注备转容量率百分之二点七,让那一年炎夏的用电高峰期,备转容量率都维持在百分之六以上,解决缺电的危机。
中评社台北3月27日电(记者 黄筱筠)“行政院”前院长赖清德出版的新书《用行动带来希望:赖清德的决策风格》本周五将举行新书发表会,其中“阁揆的五百天”一文中,详述赖清德当初同意接任“行政院长”的原因,以及接任“行政院长”之后的种种作为。赖清德在书中提到,当时蔡英文对于陈水扁特赦的问题表示,她会处理,赖清德可以维持赞成特赦陈水扁的说法。
书中提到,当时为了挽救执政困局,几番思量后,赖清德决定接下“行政院长”重担。任命案正式发布前,赖清德进“总统府”和蔡英文见面,当时,赖清德提出四个问题。第一,劳基法修正后的一例一休等问题很严重,他认为应该再修法,蔡英文表示同意再修法。第二,他主张“台湾独立”,蔡英文对他说,他可以在“立法院”维持一贯的说法。第三个问题,赖清德说,他在台南市长任内在议会备询时,已经表态支持特赦陈水扁,当时蔡英文表示,她会处理,赖清德可以维持赞成特赦陈水扁的说法。最后,赖清德提出,台湾宪政体制屡屡出现问题,希望启动宪政改革,蔡英文表示,未来她会推动。
以下赖清德新书《用行动带来希望:赖清德的决策风格》内容摘要:
2017年6月,时任台南市长的赖清德,接获当时“行政院长”林全邀请见面。会面前,赖清德以为是要谈台南市的建设,没想到,两人一坐下,林全开门见山地说,他已决定离开“行政院长”的职位,但必须找到最合适的人接任,他希望赖清德接下这个重担。
一心要在第二届任期内完成“大台南十大旗舰计划”的赖清德,并没有答应林全。他对林全在民进党执政时承担“阁揆”这个重任,表达感谢,也请林全要继续坚持,他一定会力支持林全。
撇开党内同志、朋友与幕僚,对他政治前途的考量与建议不说,赖清德是一个不忘初心、执念单纯的人,他真的想做完八年的台南市长任期,之后的政治之路再做打算,即使卸下台南市长职务之后只能“裸退”,也算完成自己几十年从政的理想与承诺。之后,他可以到世界各国参访交流,了解其他国家的政治、社会、与文化面,也把––台湾介绍给全世界。
对于台南,赖清德有太多的感情和责任。这个有着深厚文化与历史、有着热情且善良人民的地方,是他就读医学院、完成当医生的救人使命感之处,也是他成家立业的地方,更是促使他走向政治之路的民主圣地。
2017年7月,赖清德访问美国回台后,林全再次约赖清德见面。这次林全更坦白地说了,他并不是民进党员,现在执政已出现困境,他认为民进党员应该要站出来。这席话,让赖清德陷入长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