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关注:博鳌第二天 与会代表聚焦大湾区
中评社北京3月28日电(记者秦正阳李娜)3月27日,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进入第二日。不少与会代表在论坛发言或接受采访时,都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建言献策。
张燕生:最紧迫的是形成合作共识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单独关税区和四个中心城市的情况下,构成的跨区、跨界的经济合作区。“应该讲是世界性创举,是一个百年大计。我们中国人总说慢工出细活,这不是一个很快就能做成的事,大湾区规划的主题一定是合作。”
“我认为最紧迫的是要形成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共识。”张燕生表示,大湾区目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建成世界级城市群。大湾区内的三个都市圈就形成三个极点带动,一是香港、深圳为极点带动东莞、惠州,二是广州、佛山为极点带动肇庆,三是澳门、珠海为极点带动中山、江门。“三个极点带动应发挥什么样的差异化的功能,这些问题都要经过充分讨论形成共识,才可能达成良好行动。这是一项非常值得长期关注的建设。”
贾康:大湾区建设需要高效率协调机制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对中评社记者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涉及香港、澳门、广东三个行政区划,在建设过程中必然面临摩擦,因此就需要有高效率的协调机制帮助实现合作共赢。且港澳长期实施市场经济,有相对稳定的法治环境,内地城市应有意识地向国际规则靠齐。在大湾区建设过程中,不论对于内地城市,或对于港澳,都必然会催生制度创新。
李扬:大湾区必须在金融方面又突出表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在回答中评社记者提问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想要形成世界影响力,就必须在金融方面有突出表现,但这并非是能够一蹴而就的。他介绍说,自己所在的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作为智库机构,期望建立一套稳定、持续、可检验的指标体系,够刻画“9+2”城市群中各城市金融发展状况,刻画湾区内各地区之间经济、金融的关联程度,并与区外地区进行比较。这将有助于下一步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政策建议。第一批研究成果将于今年6月公布。
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于3月26日至29日在中国海南博鳌举行。今年博鳌论坛的主题是“共同命运 共同行动 共同发展”,下设五大版块:“开放型世界经济”、“多边主义、区域合作、全球治理”、“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和“热点前沿”版块。作为中国今年首个重要主场外交活动,博鳌论坛年会吸引了6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嘉宾。
中评社北京3月28日电(记者秦正阳李娜)3月27日,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进入第二日。不少与会代表在论坛发言或接受采访时,都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建言献策。
张燕生:最紧迫的是形成合作共识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单独关税区和四个中心城市的情况下,构成的跨区、跨界的经济合作区。“应该讲是世界性创举,是一个百年大计。我们中国人总说慢工出细活,这不是一个很快就能做成的事,大湾区规划的主题一定是合作。”
“我认为最紧迫的是要形成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共识。”张燕生表示,大湾区目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建成世界级城市群。大湾区内的三个都市圈就形成三个极点带动,一是香港、深圳为极点带动东莞、惠州,二是广州、佛山为极点带动肇庆,三是澳门、珠海为极点带动中山、江门。“三个极点带动应发挥什么样的差异化的功能,这些问题都要经过充分讨论形成共识,才可能达成良好行动。这是一项非常值得长期关注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