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知行合一 中日回暖有长路要走
进入2019年,日本首相安倍在例行国会第7次发表施政演说。关于对华关系,他在演说中称,“(要)把日中关系提高到新阶段”,之后还在中国的农历新年之际首次用中文拜年。2019年更是被确定为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日本海上自卫队舰艇也将时隔约7年半于今年4月再次访华……纵观近两年来日本政府的种种行动和表态,我们发现,安倍政府的对华政策在由“全面防范牵制”正在逐步转向“选择性合作”。
我们认为,中日关系在重要的时间节点上开始转圜,是令人欣喜的一件事。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中日关系的改善还只是刚刚起步,两国之间还存在着深层次的主要矛盾。
第一、中日之间的结构性问题仍在
尽管中日关系在从寒冰期慢慢解冻,但中国老话说得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日关系因很多结构性的问题,不可能短时间内被扭转,近些年来,双方在一些重要敏感议题上各持立场。尽管中日双方在多种会谈场合上都强调“中日互为合作伙伴及互不构成威胁”的共识,也都承诺要推进各种合作和建立政治互信,以及妥善管控分歧等,但是这些表述其实都只是一些原则,双方在如何理解这些原则以及如何落实这些原则方面存在不小的差异,可以说,历史问题、领土问题、日台关系这些影响中日关系走向的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只是被管控起来了。中日关系要想真正从竞争走向协调,从而把中日关系推向新时代,还必须做很多工作。
去年安倍首相访华,日本表示终止对华ODA,理由是因为“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二经济大国,日本对华开发援助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安倍如此说法,实质表明等同日本已承认中国成为大国,已不再是当年需要协助的国家。但尽管如此,日本对华的冷战思维仍然在一些地方不时得有所表现。譬如去年年末日本政府批准的新版《防卫计划大纲》和《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就对中方说三道四;譬如一些日本媒体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以来,也热衷于炒作“中国威胁论”,使得日本民众对华亲近感回升乏力。可以说,在两方关系大趋势转好的情况下,日方一些人的这种思维和做法不利于中日关系改善发展,也不利于地区的和平稳定大局。
第三、日对华战略之不确定性仍在
众所周知,二战结束以来,美日同盟被美国视为安定亚太地区的重要支柱,美日两国多年来的互帮互扶使得日本不仅以美国马首是瞻,对美国的依赖程度也愈益加深。不过自从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来,其“保护主义”和“美国优先”的理念让日本深感不确定性增加,尤其是第一次特金会后,白宫宣布将暂时终止美韩的军演,更让日本对于长期依赖美国的安全保障忐忑不安。于是,安倍内阁的国家战略逐渐地从扮演美国急先锋角色调整为寻求在美、中之间的新平衡的战略发展。尽管美日关系在特朗普上台后有微妙改变,但考虑到美日同盟的历史因素,我们可以说日本对华战略还存在不确定性,其改善对华关系仍没有上升至国家战略层次。
今年日本新天皇将继位,G20峰会也将在大阪举行。我们认为,在中日关系重回正常轨道、积极信号频出的大背景下,中日双方需要抓住时机,以实际的行动增进缺失的互信,增加大局共识点,改善国民感情,为两国开辟出更为广阔的合作空间,迎来稳定和光明的前景!
进入2019年,日本首相安倍在例行国会第7次发表施政演说。关于对华关系,他在演说中称,“(要)把日中关系提高到新阶段”,之后还在中国的农历新年之际首次用中文拜年。2019年更是被确定为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日本海上自卫队舰艇也将时隔约7年半于今年4月再次访华……纵观近两年来日本政府的种种行动和表态,我们发现,安倍政府的对华政策在由“全面防范牵制”正在逐步转向“选择性合作”。
我们认为,中日关系在重要的时间节点上开始转圜,是令人欣喜的一件事。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中日关系的改善还只是刚刚起步,两国之间还存在着深层次的主要矛盾。
第一、中日之间的结构性问题仍在
尽管中日关系在从寒冰期慢慢解冻,但中国老话说得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日关系因很多结构性的问题,不可能短时间内被扭转,近些年来,双方在一些重要敏感议题上各持立场。尽管中日双方在多种会谈场合上都强调“中日互为合作伙伴及互不构成威胁”的共识,也都承诺要推进各种合作和建立政治互信,以及妥善管控分歧等,但是这些表述其实都只是一些原则,双方在如何理解这些原则以及如何落实这些原则方面存在不小的差异,可以说,历史问题、领土问题、日台关系这些影响中日关系走向的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只是被管控起来了。中日关系要想真正从竞争走向协调,从而把中日关系推向新时代,还必须做很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