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全胜:在台湾问题上要有新思维
中评社北京3月20日电(记者 海涵 实习记者 冯帆 武毅)美国美利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兼亚洲研究理事会主席赵全胜日前参加由上海市公共关系研究院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合办的“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研讨会时从美国的大战略、美国对台方针政策和中国大陆对台政策三个面向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复合型竞争合作共存模式最符合目前中美状态。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虽然不变,但却在很多具体做法上有了很多变化,冲击着一个中国的底线。而中国大陆则应该仔细体会习近平主席有关解决台湾问题方案的讲话,在台湾问题上要有新思维。
赵全胜说,台湾问题要放在中美大框架下。曾有韩国学者问他道,“如果中美关系可分为三种,即:一是重回冷战;二是通过妥协、慢慢走向G2;三是长期复合型竞争合作共存,你怎么看?”
赵全胜回答说:“前两种模式都不符合现实,复合型目前最符合中美状态。”关于复合型中的竞争与合作——中方强调中美合作,美方则强调中美竞争,两边的强调点不同,但其实都是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不过从大趋势来看中美双方竞争因素大于合作因素,中美对峙会呈现出长期的状态。但是对峙状态发展的时间点和走向尚不确定。
谈及美国的印太战略,赵全胜表示,从美国主观上来讲,是想搞“美日+1”框架,即美国为主帅,日本为副帅,然后再搞“抓手”也就是 “+1”——韩国首当其冲、印度、澳大利亚、菲律宾、越南、台湾都在其列,但至于是否能够实现则要另说。例如如果“台海有事”,日本会和美国一起介入,但韩国表示“不会介入”。对于菲律宾和越南,中国则采取了釜底抽薪的方法。印太战略没有一个完整机制,但思路大致如此。在美国的印太战略里,当然离不开台湾牌,希望台湾成为其在印太地区的重要“抓手”。
他指出,对美国来说,“台湾牌”成本低,效益高,打了似乎也没关系。但怎么能让美国成本高一点则值得大陆认真思考。事实上,国内对美国打“台湾牌”的动力和决心以及方法有时会有一厢情愿的想法。中国希望不与美国发生冲突,多与美国合作,希望美国内部友华力量超过友台力量,但希望不等于现实,要看到美国做法(例如去年通过的台湾旅行法)的严重性。
此外,就中美关系和台海局势,赵全胜提出了“四个不变”:第一,美国把中国视为战略对手的共识不会改变,在相当长时期中国会是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第二,蔡英文“台独”倾向不会改变;第三,特朗普打台湾牌的做法不会改变;第四,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主权立场不会改变。如果沿着这四个不会改变发展下去,中国国内已经没有多少空间可以退让了。而且现在美国已经在扫除周边的障碍,比如去年夏天拉美的几个国家与台湾断交,美国直接对这几个国家施以颜色。美国在国际范围内为台湾站台,中美则有可能在台湾问题上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对峙。
在台湾问题上大陆如何应对美国,赵全胜提出了几个想法:第一,多层次,包括领导人峰会,的外交互动中反覆传达中国大陆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二,要明确有底线警告,并不厌其烦地警告;三,如果美国在台湾问题上跨越红线,国内要有心理准备和反制措施。
说到大陆的对台政策,赵全胜认为,我们要仔细体会习近平主席有关解决台湾问题方案的讲话,在台湾问题上要有新思维:一是要启动民间大范围多层次关于台湾方案的讨论和互动,不但包括大陆,而且也包括台湾岛内和海外华人;二是要赏罚分明,对“台独”分子要明确打击,好处和优惠要给一般的民众和同意两岸统一的人士;三是思维上要思变。实际上在台湾我们面临两大反对势力,一股力量是“台独”势力,另一股是既“反台独”又“反共”,不认同大陆的政治制度。这两者是不一样的,要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真正从“一国两制”的角度出发,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方案。
中评社北京3月20日电(记者 海涵 实习记者 冯帆 武毅)美国美利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兼亚洲研究理事会主席赵全胜日前参加由上海市公共关系研究院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合办的“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研讨会时从美国的大战略、美国对台方针政策和中国大陆对台政策三个面向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复合型竞争合作共存模式最符合目前中美状态。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虽然不变,但却在很多具体做法上有了很多变化,冲击着一个中国的底线。而中国大陆则应该仔细体会习近平主席有关解决台湾问题方案的讲话,在台湾问题上要有新思维。
赵全胜说,台湾问题要放在中美大框架下。曾有韩国学者问他道,“如果中美关系可分为三种,即:一是重回冷战;二是通过妥协、慢慢走向G2;三是长期复合型竞争合作共存,你怎么看?”
赵全胜回答说:“前两种模式都不符合现实,复合型目前最符合中美状态。”关于复合型中的竞争与合作——中方强调中美合作,美方则强调中美竞争,两边的强调点不同,但其实都是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不过从大趋势来看中美双方竞争因素大于合作因素,中美对峙会呈现出长期的状态。但是对峙状态发展的时间点和走向尚不确定。
谈及美国的印太战略,赵全胜表示,从美国主观上来讲,是想搞“美日+1”框架,即美国为主帅,日本为副帅,然后再搞“抓手”也就是 “+1”——韩国首当其冲、印度、澳大利亚、菲律宾、越南、台湾都在其列,但至于是否能够实现则要另说。例如如果“台海有事”,日本会和美国一起介入,但韩国表示“不会介入”。对于菲律宾和越南,中国则采取了釜底抽薪的方法。印太战略没有一个完整机制,但思路大致如此。在美国的印太战略里,当然离不开台湾牌,希望台湾成为其在印太地区的重要“抓手”。
他指出,对美国来说,“台湾牌”成本低,效益高,打了似乎也没关系。但怎么能让美国成本高一点则值得大陆认真思考。事实上,国内对美国打“台湾牌”的动力和决心以及方法有时会有一厢情愿的想法。中国希望不与美国发生冲突,多与美国合作,希望美国内部友华力量超过友台力量,但希望不等于现实,要看到美国做法(例如去年通过的台湾旅行法)的严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