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美实力对比如何?智库报告揭秘
中评社北京3月11日电(记者 海涵)10日下午,《基于博弈视角的中美国家实力消长评估报告》发布会暨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举行。报告主笔人人大重阳执行院长、中国人民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王文、人大重阳助理研究员刘典分别就报告的研究背景和成果进行了简要说明。
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争端一直备受舆论关注,已经成为新的全球热点问题。虽然在暂缓加征关税上两国达成共识,但中美贸易争端仍具有长期性和严峻性。故该报告以中美贸易摩擦为背景,真实客观地比较了中美实力变迁以及分析了两者博弈的战略走向。
一、十年来中国与美国国家实力结构性消长的分层对比
报告显示,从经济规模的角度来看,中国与美国的差距逐渐缩小。中国增长速度非常迅速,占全球份额逐渐扩大,并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年均贡献30%左右。近年来,美国GDP世界份额并没有明显变化,2008年为23.2%,2018年为24.2%。而中国的世界占比却有了很大提升,从2008年的7.2%增长为2018年的15.9%。
报告指出,从国际贸易的角度来看,2018年中国外贸货物进出口总值创历史新高,达30.51万亿元人民币,折合4.6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9.7%。根据美国商务部非正式公布的数据,2018年美国的货物贸易总额约4万亿美元,这意味着2018年中国货物贸易总额超越美国再次领先全球。
报告认为,在国际规则方面,中国正在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中国通过参与创建二十国集团、与东盟达成自由贸易协定、推动WTO改革、促成并发展“一带一路”等,努力地参与到国际事务中,中国对国际规则制定的影响越来越大。美国虽然拥有足够的表决权和话语权,但也受到其他国家的制约,世界体系正在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报告称,在金融发展方面,随着互联网经济在中国普及,中国移动支付规模得到迅速扩张。根据Worldpay对外发布的《关于2018年全球支付报告》,2018年美国电商市场移动钱包支出占比达到20%,2018—2022年电商支付市场复合平均增长率达到9%;而中国电商市场2018年移动钱包支出占比超过65%,实体店市场移动钱包支出占比也超过36%。2018—2022年电商市场将继续保持9%的高复合平均增长率,意味着中国在未来的四年都将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中国的移动支付技术现在已经惠及全球超过8.7亿人,网络时代将给予中国金融“变道超车”的巨大机会。
报告分析说,在科研投入方面,中国保持着世界第二的位置,且研发投入额增长迅速,与美国的差距逐渐缩小。根据普华永道2018年发布的报告,中国研发投入2018年增长34%,成为全球国家中增速最高的国家,美国增速约为7.8%。
报告指出,在高科技出口领域,中国的高科技出口占制成品的百分比基本稳定,从2008年的25.57%上升为2018年的28.8%。而美国出现较大幅度下降,由2008年的25.92%变为2018年的约14%。
二、尽管中国国力迅速增强,但中美差距仍然存在,美国领先于世界的地位并未被根本撼动
从硬实力的角度来看,报告显示,中国经济快速崛起,但美国整体上看仍是世界经济第一强国——
从经济规模来看,2018年美国经济增速达到了2.9%,GDP总量首次突破20万亿美元,达到20.5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中国2018年GDP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人民币(折合约13.6万亿美元),实际增长6.8%,同比上年增长了7.95万亿元,折合约1.4万亿美元,两国GDP总量相比较,中国经济总量相当于美国经济总量的66%,比上年提升3个百分点,意味着中国对于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远超过美国。
在产业结构方面,2018年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2%,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9.7%,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虽然中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向高质量转型,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速明显快于一般工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1%。质量和效益继续提升。但总体上中国的经济产出效率和美国相比仍有非常大的差距。
在城市化进程方面,中国的城市化率和美国相比有较大差距。2018年,中国的城市化率约为59%,远低于美国约82%的城市化水平。
在金融领域,中国以间接融资为主,而美国以直接投资为主,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水平大幅落后于美国。另外中国金融业的自由度偏低,开放程度不足。根据美国传统基金会公布的2018年经济自由度指数,中国的排名仅为110名,而美国为全球第18名。
在军事实力方面,中国的军费支出和美国有着较大的差距。2018年美国的军费预算开支约为6315亿美元,中国军费预算开支约为1748亿美元,美国的军费预算开支约为中国的3.6倍,美国军费支出占其GDP的百分比为3.08%,中国为1.30%。
从软实力的角度看,报告认为,虽然中国的话语权在增强,但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仍是美国——
近年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接连写入联合国官方文件,“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与新型全球治理观受到了世界的普遍支持。但是,目前的国际协调机制仍由发达国家主导,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都只是被动接受者。虽然中国的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在增强,但由于中国并未获得与实力相匹配的份额,从而导致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相对弱化,且对国际事务影响力不足。
从国家创新体系角度来看,美国已经基本形成了较为全面的创新体系,有上万家企业拥有研发实验室,而中国还未形成较为完整的创新体系,且在具体操作方面并没有形成完整切实的方案。
在遏制竞争对手方面,美国具有三大优势:美元、美军和国际规则制定者,因此美国可以采取直接制裁、“次级制裁”等多种手段来实现遏制竞争对手的目的。在这三个方面,中国都无法与美国相比。
从金融信息服务角度来看,中国的金融信息服务产业起步晚、水平低、影响力弱,相关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而美国金融信息服务产业发达,从金融信息评级机构的数量和质量上都占有优势地位。
在文化产业方面,美国的文化产业资金来源广,科技转化率高,文化输出的范围也非常广,能有效推广美国的价值观。中国的文化产业起步晚,产业发展尚不完备,虽然近年来文化产品输出的规模扩大,但总体来看影响力仍十分有限。
三、中美未来博弈的新思考
报告认为,从整体态势上看,中国对美国的互动地位已从战略被动变为战略对等,美国已明确将中国定义为“战略性竞争对手”。中国按照自己的发展节奏积极地参与全球事务,相应的,美国政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逐渐减少,美国智库界则密切关注中国的动态。
报告指出,从全球形象上看,中国相较美国的国际地位已从战略寡助变成战略多助。“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等均获得世界的认可和支持,相反美国推行“美国优先”、“美国第一”等政策,则使美国盟友体系日益松散。
另外,报告表示,美国对中国目前“复兴”的程度和影响的评估和反应,已从防御和战略层面发展至更为实质性的领域。关于“美国衰落”和“中国复兴”现实争论的背后事实,也是中美两国实力的对比。中美双方在全球和地区事务上的争执点很可能进一步增多。中国在发展时不得不保持高度的谨慎。同时中国必须认识到中美两国之间只有加强合作,继续努力构造新型的中美大国关系,才能解决当前世界面临的问题。
报告指出,虽然中美贸易冲突有了缓和的迹象,但是中美之间的分歧与对立仍具有长期性和严峻性。中美双方加强合作的关键是要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精神妥善管控,坚持求同存异,就如何处理分歧达成一定程度共识,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
报告认为,中国需要认清中美在经贸领域博弈的本质,积极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打造新型世界经济合作网络。要做到:
第一,做好“持久战”应对的思想准备,以政策耐力、政策定力应对美国攻势。中美贸易冲突的爆发并非偶然,也并非美国特朗普政府的短期策略,中美经贸领域的结构性矛盾是长期存在的。中国应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保持战略警惕与战术耐力,明确规划经济发展方向,改革开放的成就不是中美贸易摩擦可以否定的。
第二,积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世界经济的创新引擎。在全球价值产业链中,中国仍处于不利地位,只有通过创新研发实现产业升级,改变技术落后的状态,才能改变中国的被动局面,重塑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
第三,组建新型国际合作网络,国际广泛交友,推动全球体系的公正合理化。中国的外交理念、外交政策有目共睹,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交往格局对中国非常重要,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搭建新型的国际合作网络则更为重要。
中评社北京3月11日电(记者 海涵)10日下午,《基于博弈视角的中美国家实力消长评估报告》发布会暨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举行。报告主笔人人大重阳执行院长、中国人民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王文、人大重阳助理研究员刘典分别就报告的研究背景和成果进行了简要说明。
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争端一直备受舆论关注,已经成为新的全球热点问题。虽然在暂缓加征关税上两国达成共识,但中美贸易争端仍具有长期性和严峻性。故该报告以中美贸易摩擦为背景,真实客观地比较了中美实力变迁以及分析了两者博弈的战略走向。
一、十年来中国与美国国家实力结构性消长的分层对比
报告显示,从经济规模的角度来看,中国与美国的差距逐渐缩小。中国增长速度非常迅速,占全球份额逐渐扩大,并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年均贡献30%左右。近年来,美国GDP世界份额并没有明显变化,2008年为23.2%,2018年为24.2%。而中国的世界占比却有了很大提升,从2008年的7.2%增长为2018年的15.9%。
报告指出,从国际贸易的角度来看,2018年中国外贸货物进出口总值创历史新高,达30.51万亿元人民币,折合4.6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9.7%。根据美国商务部非正式公布的数据,2018年美国的货物贸易总额约4万亿美元,这意味着2018年中国货物贸易总额超越美国再次领先全球。
报告认为,在国际规则方面,中国正在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中国通过参与创建二十国集团、与东盟达成自由贸易协定、推动WTO改革、促成并发展“一带一路”等,努力地参与到国际事务中,中国对国际规则制定的影响越来越大。美国虽然拥有足够的表决权和话语权,但也受到其他国家的制约,世界体系正在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