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日本积极推动构建新的地区经济秩序

  中评社香港3月10日电(评论员胡志勇)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废除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后,日本积极与各国确认自由贸易体制的重要性,在日本的积极斡旋下,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已于2018年底生效。日本还将与东盟签新的经济合作伙伴协定,东盟建设与教育等领域将对外资开放,并新增投资人与国家的纷争解决条款。

  日本加大对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与安全合作,反映了安倍政府欲主导未来国际经贸规则制定的战略目的。日本的自贸战略几乎囊括了世界所有主要经济体,东盟成为日本海外扩张的热土。

  在经济总量被中国超越背景下,日本希望借助高标准协定增强话语权,并将其作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FTA)等亚太地区的自贸谈判“范本”,主导未来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在未来对中国、美国贸易谈判中争取更多的主动权。 

  早在2007年,日本就与东盟在菲律宾就缔结经济合作协定达成了最终一致。日本将在协定生效后对相当于进口额90%的东盟产品撤销关税,其中包括电子机械、汽车零部件和钢铁等。这是日本首次与区域集团缔结的经济合作协定。但大米等产品被排除在贸易自由化对象之外。
  
  近年来,日本与东盟的市场一体化取得了积极进展,借助政府开发援助积极拉拢东盟各国对抗中国,东盟已成为继美国和中国之后日本的第三大交易伙伴。安倍再次上台执政以来,遍访了东盟国家,意在与东盟国家加强经济安全等领域的合作以制衡中国。

  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同盟,日本积极强化跟东南亚那些与中国有冲突的国家发展合作关系,对中国形成战略包围,或战略对冲,以共同抗衡中国。但东盟国家欢迎与日本进行经济合作,但不想卷入中日对立之中。东盟不愿意成为日本对华战略包围圈中的一环。东盟期待与日本经济发展而不愿意卷入中日对立,并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大国保持一种战略均衡关系。

  而且,中国十分重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历来把东盟作为周边外交的首要和优先方向。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相互依存度日益增大,中国已成为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积极加速推进东亚一体化,加快构建东亚经济共同体。中国一直积极参与10+3合作,加大自贸区建设,加强财金、互联互通、环境、气候变化、人文等领域合作,推进区域一体化,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同发展。  
  近年来,日本积极在东盟国家开展经贸合作,不断扩大在东南亚的经济活动范围,对东盟国家大量投资和援助,越来越多的日本中小企业进入东南亚市场,与中国展开地缘经济竞争,以削弱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

  日本为抗衡中国全面支持缅甸,积极参与缅甸经济特区开发。2015年9月启动的迪拉瓦经济特区,成为缅甸第一个和最成功的经济特区。

  同时,日本与缅甸和泰国一道参加土瓦经济特区项目,日本提供约67亿美元用于对湄公河地区的经济援助。

  日本对东盟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逐年上升,电力和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成为日本企业的主要目标,与中国争夺在东盟的影响力。
  
  而且,近年来,日本在积极投资和援助东盟的同时,还积极参加“东盟地区论坛”等地区多边对话机制,推进与东南亚国家之间“1对1”的安全对话。日本自卫队频繁出访东盟国家,使自卫队直接或间接地进出南海地区,不断加强其在东盟国家的军事与安全存在,介入南海事务;日本还频频与东南亚国家海军举行海上联合军事演习,主持召开反海盗国际会议,以救灾、资金、技术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将势力和影响渗透到南海地区,在不断扩大日本在南海地区影响力的同时,共同牵制中国。

  日越关系急速升温,日本已成为越南最大的援助国,日企对越投资的规模明显增大。
 
  由于目前中国贸易与投资的产业层次较低,集约化程度较为落后,与日本存在明显的差距。日本和东盟之间的经济合作伙伴协定的签署,将有助于日本企业更大规模进军东盟,将直接促使中、日企业在东盟国家的竞争更趋激烈,中国在东盟国家的市场份额可能随之流失,日本在东盟国家的经济影响力将进一步上升,中、日两国在东盟国家将不得不面临新一轮地缘经济的竞争。   中评社香港3月10日电(评论员胡志勇)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废除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后,日本积极与各国确认自由贸易体制的重要性,在日本的积极斡旋下,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已于2018年底生效。日本还将与东盟签新的经济合作伙伴协定,东盟建设与教育等领域将对外资开放,并新增投资人与国家的纷争解决条款。

  日本加大对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与安全合作,反映了安倍政府欲主导未来国际经贸规则制定的战略目的。日本的自贸战略几乎囊括了世界所有主要经济体,东盟成为日本海外扩张的热土。

  在经济总量被中国超越背景下,日本希望借助高标准协定增强话语权,并将其作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FTA)等亚太地区的自贸谈判“范本”,主导未来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在未来对中国、美国贸易谈判中争取更多的主动权。 

  早在2007年,日本就与东盟在菲律宾就缔结经济合作协定达成了最终一致。日本将在协定生效后对相当于进口额90%的东盟产品撤销关税,其中包括电子机械、汽车零部件和钢铁等。这是日本首次与区域集团缔结的经济合作协定。但大米等产品被排除在贸易自由化对象之外。
  
  近年来,日本与东盟的市场一体化取得了积极进展,借助政府开发援助积极拉拢东盟各国对抗中国,东盟已成为继美国和中国之后日本的第三大交易伙伴。安倍再次上台执政以来,遍访了东盟国家,意在与东盟国家加强经济安全等领域的合作以制衡中国。

  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同盟,日本积极强化跟东南亚那些与中国有冲突的国家发展合作关系,对中国形成战略包围,或战略对冲,以共同抗衡中国。但东盟国家欢迎与日本进行经济合作,但不想卷入中日对立之中。东盟不愿意成为日本对华战略包围圈中的一环。东盟期待与日本经济发展而不愿意卷入中日对立,并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大国保持一种战略均衡关系。

  而且,中国十分重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历来把东盟作为周边外交的首要和优先方向。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相互依存度日益增大,中国已成为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积极加速推进东亚一体化,加快构建东亚经济共同体。中国一直积极参与10+3合作,加大自贸区建设,加强财金、互联互通、环境、气候变化、人文等领域合作,推进区域一体化,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