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现场:台湾七族群代表齐聚沈阳谈愿景
中评社沈阳2月24日电(记者 海涵)23日下午,全国台联副会长、辽宁省台联会长张百良,全国台联台胞部部长高伟一行会见了应沈阳市台联邀请前来辽宁参访的台湾少数民族参访团。与会人员就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月二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及台湾少数民族同胞的诉求和远景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台湾少数民族亦是家人
全国台联台胞部部长高伟在开场白中表示,一月二号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四十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标志着两岸关系跨进新时代。两岸关系的发展正在脱离过去的节奏,并加快向前推进。现在两岸的经济社会各领域正在广泛、深度融合,同时也开启了“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探索,两岸政治协商的大门也已经打开。“这个新时代与在座的各位台湾少数民族乡亲都有着密切关系,”原住民议事联盟具有群众性和广泛的代表性,堪当重任,也应当重任。在新时代,台湾少数民族乡亲的意见很重要,不可或缺。长期以来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帮扶不遗余力,投入力度前所未有,规模无比浩大,这是由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发展战略决定的,也是宪法所规定的,乃是国本、国脉之所系。我们应该把这个制度延伸到两岸关系上,按照“两岸一家亲”的思想,对台湾少数民族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帮扶和对台湾少数民族灿烂文化的弘扬与扶持应该即时启动,逐步探索并进行总体规划和制度安排。
全国台联副会长、辽宁省台联会长张百良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1.2讲话”的主要内容,他指出,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一是全面回顾了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重大成就;二是深刻昭示了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必然统一的历史大势,揭示了台湾前途命运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联系;三是郑重提出了新时代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重大政策主张;四是鲜明表达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的严正立场。此外,他重点谈到了习总书记讲话中深得台胞关注的一些内容,比如,一些令人深刻的暖心语句,以及“两制”台湾方案等。最后,他还介绍了大陆的民族政策,并指出,台湾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事实充分证明,台湾少数民族同胞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台湾繁荣兴旺做出了杰出贡献。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台湾少数民族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与空间。
辽宁省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副局长张智光首先介绍了大陆多民族的国情和辽宁多民族的省情。他说,大陆有56个民族并存,其中汉族最多。在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差别较大。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大陆的少数民族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大概有1700多万;其次是回族,大概1100多万;第三是满族;第四是维吾尔族。除了人数差别之外,还有分布上的重大差别,大陆的少数民族总的来说是“大杂居小聚居”,主要分布在各个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大陆有5个自治区,几乎都是在较为偏远的地方,如:广西、西藏、新疆、内蒙、宁夏。自治区之下还有30个自治州,比如吉林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新疆的昌吉回族自治州,甘肃的临夏回族自治州等。自治州之下还有120个自治县。辽宁省也是多民族省份,56个民族齐全,五个世居少数民族,其中最大的是满族,超过一半的满族都在辽宁。其次,他还介绍了大陆的少数民族政策。他表示,大陆的民族政策,简单来说是“各民族平等”,具体即“各民族平等互助团结和谐”,“一手抓各民族共同奋斗,一手抓各民族共同繁荣,两手抓”。大陆对少数民族没有歧视只有照顾,至少是平等的。国家运用制度体系,大力扶持少数民族区域的发展,每年国家都会拨转款帮助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且每年都会有增加,此外,还有文化、社会事业、教育人才方面的一些优惠政策。通过采取以上的一些措施,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形势非常好。
沈阳市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局长杨志宏分别从哲学命题、流行命题和民族文化命题三个角度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并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包括台湾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共同的梦,这是每个民族的共同使命和共同光荣。
沈阳市和平区西塔街道安图社区书记李哲和沈阳市沈河区马官桥街道福陵社区书记黄来英分享了大陆基层少数民族社区的治理经验。
“高山族”?一个美丽的误会
赛夏族头目、台湾原住民议事联盟主席根志优首先用本民族语言同在场各位问了好。他表示,习近平主席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上的讲话令人敬佩和感动。不下于11年的赴陆交流经验,让他很真实地看到了大陆正在努力推进的扶贫工作。同时,他也对大陆的少数民族政策深表敬佩。看完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他最大的感想就是,大陆的少数民族政策其实也是台湾少数民族一直追求的少数民族政策。2019年是新的一年,对两岸共同合作发展有重要历史意义。
“我提一个要求,也是多年来所有原住民心中共同的要求,那就是‘台湾没有高山族’,这是个美丽的误会,”根志优说,建议大陆不要称台湾原住民为“高山民族”,这个称呼不正确也不尊重。日本在1895年到达台湾后为了掠夺台湾所有的资源,将住在平地的人叫做“平浦族”,将住在高山上的人叫做“高山族”。“高山”两字音译过来意思是“未开化的人”。1945年8月15号日本战败,国民党政府沿用了日据时代“高山族”的称呼。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也继续沿用了“高山族”,并一直延续至今,形成了一个误解。
“2019年1月2号习近平主席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对台讲话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这个美丽的误会若能够解开,这才可推动两岸少数民族迈向新时代,但具体名称两岸可协商,”根志优表示。
处困境 企盼家人施援手
继根志优发言之后,台湾其他与会的少数民族代表相继发言,表达了台湾少数民族最真诚的期盼和最迫切的呼声。
台湾的少数民族处于边缘地带,经济弱势,台湾当局经济发展的重点不在于偏乡边陲,对少数民族的帮扶做得不到位。此外,台湾的原住民传统上一直以采集打猎为主,直到1949年国民政府来了之后经济思维才开始开化,可谓是台湾经济思维开化最慢的一个群体。加之台湾是选举社会,资源分配与选票多寡有很大关系,少数民族在台湾人口不多,相对应的资源分配很不公平。
对于此种境况,台湾原住民议事联盟秘书长、来自阿美族的林进福表示,希望大陆相关机构可以选择重点乡镇进行辅导和资源帮助,其中建设世界级的生态村是可行的。
排湾族长老章正辉表示,原住民都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是台湾省的少数民族。希望大陆可以通过非官方的组织、渠道进行对接,挑选一些重点的区域进行交流和帮扶。同时,要以人才为本,希望大陆高等学校到原乡推动招生,这不仅有利于原住民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有利于未来的两岸交流。
达悟族谢宜真提到了原住民种植的农特产的销路问题。原住民社会中最急迫的事情是,部里很多好吃的农特产,但卖不出去。前几年两岸刚开放时,中间商获得了很大收益,中间商低价收购,高价卖出,赚足了差价,原住民没有获得好处。“大陆是否可以不透过中间商,直接采购,可以直接帮助,让原住民最直接地感受到大陆的帮助。”农特产销不出去带来的最大恶果就是土地的流失,种植农产品入不敷出,很多年轻人就选择外出打工,土地被财团买走,流失得很快。
鲁凯族李金龙、李美慧和吴耀福都在部落里发展观光业,搞民宿。他们希望可以透过两岸的交流,加深彼此的了解,让更多的大陆游客可以到原住民部落里参观游览,也希望大陆可以对台湾的少数民族进行一些人才和资源等方面的帮扶。
在最后,根志优总结说,“希望大陆的少数民族政策可以真正落实、帮助到原住民,当我们站起来的时候,希望同大陆的民族兄弟们共圆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