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环答中评:大湾区建设丰富一国两制实践
中评社北京2月21日电(记者 海涵)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李环日前就《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接受了中评社记者采访,她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不同于世界其他著名湾区的一大特点就是“一国两制”,规划中的十一个城市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的,国际上没有先例。这也决定了大湾区具有独特的优势,也面临不小的挑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丰富了新时代“一国两制”实践,为港澳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内涵提供了新的机遇。
作为继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之后的又一世界级湾区经济体,粤港澳大湾区的特点何在?对此,李环表示,与世界上其他湾区如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是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地区,香港、澳门加上珠三角九市共十一个城市总面积5.6平方公里,目前人口约7000万人。虽然面积大、人口多,但在GDP总量、人均GDP、GDP占各自国家的比例以及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等方面,粤港澳大湾区与其他三个湾区相比,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一国两制”,这十一个城市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的,国际上没有先例。这也决定了大湾区具有独特的优势,也面临不小的挑战。
谈及优势,李环认为,有以下五个方面:其一,港澳作为自由开放的经济体,连同广东的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优势,可继续在国家发展中发挥引领示范、先行先试的作用;其二,香港澳门作为中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经济水平处于领先地位,而内地珠三角九市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也已初步形成以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题的产业结构,这使得整个大湾区经济实力雄厚;其三,湾区内有国际一流的机场、深海港口,交通发达,上下游产业链完整,科技创新产业聚集,人才汇聚,对外开放程度高,国际金融及专业服务突出,区位优势明显;其四,湾区内城市间有较好的合作基础,粤港澳这些年来不断深化合作,在基础设施、投资贸易、生活服务等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合作经验;其五,当前国家开启新一轮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进程,并致力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无论是支撑“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际经济合作,还是参与国家治理,都可以大胆试、大胆闯,开辟出一条新路来。
至于粤港澳大湾区面临的挑战,李环指出,主要有两个:一是港澳与珠三角九市的制度不同,分属不同关税区,要实现市场各要素的便捷、高效流通,需要各相关机构、部门的大力协调,创新发展,不断突破;二是湾区内十一个城市发展层次不齐,各有优劣势,如香港的优势是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劣势是缺乏完整产业链,经济较为脆弱,澳门则“好也博彩业,劣也博彩业”,经济结构过于单一。如何更好地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协同发展、共同发展、共享发展,还需要付出很多努力。
谈及粤港澳三地青年交流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作用,李环说,青年是国家的未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注重粤港澳三地青年的交流,不仅体现在支持青年创新、创业上,而且体现在强化湾区的教育与人才培养上。按照大湾区目前分两步走的发展目标来看,2019年到2035年有16年的时间,基本上是从幼儿园到进入大学的时间,也就是说大湾区内的人才培养是可持续的,长远的。大湾区只有能够吸引、留住青年人才,让一代一代年轻人在这里接续奋斗、工作生活,才能真正把大湾区建设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四大核心引擎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香港而言意义非比寻常。李环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给香港发展带来新契机。不光是经济上将有更广阔拓展空间,而且会对港人的思维观念产生较大影响。新的空间可以创造价值,也可以形塑思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的香港,在大湾区建设中可发挥专长,在金融、物流、专业服务等领域发挥引领作用,巩固既有优势,培育新优势,成为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大都会。具体而言,香港的机遇包括: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引领带动大湾区建设国际金融枢纽,打造服务“一带一路”的投资、融资平台;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进一步发展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协助大湾区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风险预警、防范和化解体系;发展创新科技事业,吸引高新技术产业来港融资,服务大湾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创中心;利用自身金融、法律等专业优势,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如可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项目投资和商业争议服务;发挥社区治理优势,协助大湾区完善各项社会服务设施;等等。
中评社北京2月21日电(记者 海涵)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李环日前就《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接受了中评社记者采访,她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不同于世界其他著名湾区的一大特点就是“一国两制”,规划中的十一个城市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的,国际上没有先例。这也决定了大湾区具有独特的优势,也面临不小的挑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丰富了新时代“一国两制”实践,为港澳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内涵提供了新的机遇。
作为继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之后的又一世界级湾区经济体,粤港澳大湾区的特点何在?对此,李环表示,与世界上其他湾区如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是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地区,香港、澳门加上珠三角九市共十一个城市总面积5.6平方公里,目前人口约7000万人。虽然面积大、人口多,但在GDP总量、人均GDP、GDP占各自国家的比例以及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等方面,粤港澳大湾区与其他三个湾区相比,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一国两制”,这十一个城市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的,国际上没有先例。这也决定了大湾区具有独特的优势,也面临不小的挑战。
谈及优势,李环认为,有以下五个方面:其一,港澳作为自由开放的经济体,连同广东的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优势,可继续在国家发展中发挥引领示范、先行先试的作用;其二,香港澳门作为中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经济水平处于领先地位,而内地珠三角九市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也已初步形成以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题的产业结构,这使得整个大湾区经济实力雄厚;其三,湾区内有国际一流的机场、深海港口,交通发达,上下游产业链完整,科技创新产业聚集,人才汇聚,对外开放程度高,国际金融及专业服务突出,区位优势明显;其四,湾区内城市间有较好的合作基础,粤港澳这些年来不断深化合作,在基础设施、投资贸易、生活服务等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合作经验;其五,当前国家开启新一轮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进程,并致力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无论是支撑“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际经济合作,还是参与国家治理,都可以大胆试、大胆闯,开辟出一条新路来。
至于粤港澳大湾区面临的挑战,李环指出,主要有两个:一是港澳与珠三角九市的制度不同,分属不同关税区,要实现市场各要素的便捷、高效流通,需要各相关机构、部门的大力协调,创新发展,不断突破;二是湾区内十一个城市发展层次不齐,各有优劣势,如香港的优势是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劣势是缺乏完整产业链,经济较为脆弱,澳门则“好也博彩业,劣也博彩业”,经济结构过于单一。如何更好地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协同发展、共同发展、共享发展,还需要付出很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