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问答:“一带一路”何以走深走实?
中评社北京2月12日电(记者 海涵)由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的“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年会暨首届万寿国际形势研讨会”日前在京举行。此次会议以“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为主题,邀请中方理事会90家理事单位代表,部分国内高校智库学者就中方理事会未来工作规划,“大国关系与全球治理”、“‘一带一路’与南南合作”、“政党、思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
在以“‘一带一路’与南南合作”为议题的分论坛上,与会学者对“一带一路”进行了深入研讨,同时也聚焦于研究“一带一路”同“南南合作”的关系。“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已满五年,五年来取得了很多成就。在“一带一路”将要进入下半程的关键节点上,上海大学拉美研究中心主任江时学提出了五个十分务实的问题。对其提出的五个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院长胡必亮认为,这些问题是“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的过程中必然要面对和回应的,只有回答了这些问题,“一带一路”才不会停留在“理念和愿景”的阶段。关于如何深化“一带一路”倡议,他表示,必须要遵循经济规律,不然就会造成资源浪费。
在关于“一带一路与南南合作”的讨论中,江时学于发言时抛出了五个问题:
其一,“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究竟何指?江时学疑惑的是,我们常讲“一带一路”促进互联互通,这个“互联互通”是指中国与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还是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
其二,“一带一路”被称为是新型“南南合作”,新在何处?发问之后,江时学就此问题也给出了自己的几点思考以“抛砖引玉”。他表示,在过去,“南南合作”的政治意义比较多,而最近几年中,人们谈到“南南合作”的时候,不太关注政治领域的合作,而是注重经济领域的合作。此外,当前,新兴经济体在“南南合作”中的作用很大。“这两点或许可以被称之为‘南南合作’的新之所在。”
其三,为何不用参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良好机遇扩大金砖国家的队伍?江时学说,现在有说法称“金砖国家要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仅依靠五个国家就可以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吗?为什么不用参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良好机遇扩大金砖国家的队伍?“相比之下,20国集团或许会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其五,“一带一路”延伸到拉美之后取得了那些成就?江时学说,拉丁美洲成为“一带一路”的自然延伸已经一年有余,那么一年来,“一带一路”在拉美取得了什么成就?中国为这个自然延伸做了什么?拉美又为这个自然延伸做了什么?“一带一路”在拉美具体延伸到了哪些国家?怎么能够取得“一带一路”在拉美的早期收获?
对于江时学在五分钟的发言中所提出的五个利剑般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院长胡必亮进行了回应。他表示,现在已经进入了“一带一路”的下半程。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最初五年,主要的任务是凝聚共识,塑造理念和愿景。而在下半程,主要任务则是走深走实。“实际上都要回答江老师刚刚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若是回答不了,‘一带一路’就永远是理念和愿景。”
如何深化“一带一路”?胡必亮表示,必须要遵循经济规律,不然就会造成资源浪费。“我们用5个类型划分,10个指标,建立了一个模型,对全世界的200多个国家进行了筛选。”在200多个国家中选择了30个发展速度最快、发展的机会最多、发展转型最快、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这样有可能成就南南合作的重任,使金砖+可以加到30个。
他具体介绍说,五个类型,第一个类型是规模大,规模大的机会多,世界影响力也大。有三个指标来判断规模,分别是人口总量、贸易经济量、贸易总量。第二哥类型是制度环境要好。第三个类型是经济发展。第四个类型是结构转型,一定要同时发生结构转型,你结构没有优化,潜力是不大的。第五个类型是发展潜力,农业占的比重不能高于30%,城镇化不能低于30%。此外,潜力还包括人口红利多大和未来的发展潜力。通过这5个类型及10个指标塑造的一个模型,筛选到了30个国家,这个30国集团可以对接“一带一路”和南南合作,它是有一个抓手在的,也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于“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究竟何指?胡必亮说,“互联互通”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之分,包括中国与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两种情况。在亚洲,“六廊六路”是以我为主,因此,所谓的“互联互通”主要指中国与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而在非洲,“一带一路”建设的6000多公里的铁路线和5000多公里的公路都跟中国没有直接的联系,属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
中评社北京2月12日电(记者 海涵)由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的“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年会暨首届万寿国际形势研讨会”日前在京举行。此次会议以“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为主题,邀请中方理事会90家理事单位代表,部分国内高校智库学者就中方理事会未来工作规划,“大国关系与全球治理”、“‘一带一路’与南南合作”、“政党、思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
在以“‘一带一路’与南南合作”为议题的分论坛上,与会学者对“一带一路”进行了深入研讨,同时也聚焦于研究“一带一路”同“南南合作”的关系。“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已满五年,五年来取得了很多成就。在“一带一路”将要进入下半程的关键节点上,上海大学拉美研究中心主任江时学提出了五个十分务实的问题。对其提出的五个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院长胡必亮认为,这些问题是“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的过程中必然要面对和回应的,只有回答了这些问题,“一带一路”才不会停留在“理念和愿景”的阶段。关于如何深化“一带一路”倡议,他表示,必须要遵循经济规律,不然就会造成资源浪费。
在关于“一带一路与南南合作”的讨论中,江时学于发言时抛出了五个问题:
其一,“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究竟何指?江时学疑惑的是,我们常讲“一带一路”促进互联互通,这个“互联互通”是指中国与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还是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
其二,“一带一路”被称为是新型“南南合作”,新在何处?发问之后,江时学就此问题也给出了自己的几点思考以“抛砖引玉”。他表示,在过去,“南南合作”的政治意义比较多,而最近几年中,人们谈到“南南合作”的时候,不太关注政治领域的合作,而是注重经济领域的合作。此外,当前,新兴经济体在“南南合作”中的作用很大。“这两点或许可以被称之为‘南南合作’的新之所在。”
其三,为何不用参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良好机遇扩大金砖国家的队伍?江时学说,现在有说法称“金砖国家要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仅依靠五个国家就可以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吗?为什么不用参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良好机遇扩大金砖国家的队伍?“相比之下,20国集团或许会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