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阿曼湾危机 中国再迎机遇期?

阿曼湾油船遇袭

  中评社香港6月22日电(评论员 乐国平)最近两个月,阿曼湾不太平。这片沟通波斯湾与印度洋的水域作为国际石油输出命脉,频繁发生运油船遭袭事件。美国一口咬定袭击由伊朗发动,威胁要还以颜色,伊朗则坚称,这些袭击是美国自导自演,图谋抹黑伊朗以制造开战的口实。

  目前这一系列袭击事件的幕后黑手尚未真相大白,不过明眼人想必已经有所洞悉:从船只遇袭情况的照片来看,应该是炸弹所为,但美国出具的“伊朗罪证视频”中,却显示伊朗是通过鱼雷炸毁船只。

  另外,美国对伊朗的不断指控、层层进逼,总让人自然地产生历史重演的感触:美国指责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指责叙利亚阿萨德使用化武屠杀反对派……这些轶事历历在目,随之而来的是中东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连绵战乱。

  美国是否会发动对伊朗的战争?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中东当下最大的变数。而在世界的东方,中国不少人也密切关注着事态的发展。然而,部分中国人对可能发生的伊朗战争却持乐观态度,认为美国会像陷入伊拉克战争泥潭那样,在伊朗折戟沉沙,相应的,中国再次获得若干年的“战略机遇期”,借机发展壮大,直至实力超过美国……

  毫无疑问,对美国而言,伊朗的体量和实力是个比伊拉克更难啃的山芋。伊朗幅员广袤、人口众多,经过几十年发展,其科技和军事水平远在当年伊拉克萨达姆之上,更有核技术加持,因此,同伊朗开战,很大可能会令美国元气大伤,无暇顾及其他地区。但是,在憧憬中国即将获得又一个“战略机遇期”之前,先需要思考两个问题,一是美国是否会打伊朗战争?二是倘若战争真的爆发,是否会像伊拉克一样成为美国的泥淖?   对于第一个问题,很多分析指,美国不敢贸然开战,否则就将步越战、索马里战争或是伊拉克战争的后尘。不过,特朗普及美国共和党对伊朗有着偏执仇恨,因此即使不爆发大战,美国采取针对伊朗的军事行动也在所难免。而且,美国近年来已经找到了发动代理人战争的模式,并行之于利比亚和叙利亚战场,而美国一旦发动战争命令,比美国更加痛恨伊朗的海湾阿拉伯国家及以色列当“急先锋”的可能性很大,届时美国就无需投入正规军了。因此,美国及其中东盟友对伊朗展开军事行动的可能性并不小。

  一旦战争开打,美国是否会像陷入伊拉克战争泥潭那样折戟伊朗呢?答案是不一定的。回顾美国攻打伊拉克的历程,实际上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推翻萨达姆政权,这一部分易如反掌,萨达姆集团的军事力量和政治意志在美军攻势面前不堪一击;但到了第二部分,即推翻萨达姆之后,美国与伊拉克突然蹿起的逊尼派极端主义武装较量时,就屡屡受挫,至今都没能根除伊拉克的极端势力。因此,美国在伊拉克焦头烂额,并非因为萨达姆政权难打,而是遭遇了利用伊拉克权力真空迅速产生的形形色色的极端组织。

  而伊朗与伊拉克的国情存在很大区别,伊朗大多数国民信奉什叶派,没有逊尼派那样执著于教条,何况伊朗国民素质高于伊拉克,城市居民当中有一些相当世俗,因此伊朗出现伊拉克那般规模的宗教极端分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如果伊朗爆发战争,关键部分还是伊朗政府与西方势力的斗争。

  伊朗政府能否有效抵御美国及其盟国的入侵呢?观察当前的叙利亚战场,应该能得到答案。叙利亚政府在伊朗和俄罗斯的高昂援助下,勉强支撑着半壁江山,俄伊为叙利亚付出巨大代价,还在不断输血之中;而美国那一方,只需要扶持几个代理人卖命即可,推翻不了叙利亚政府,就把水搅浑,让叙利亚越来越乱,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利益,直到把对手拖垮。未来倘若有伊朗战争的话,很可能就是同样的局面。

  和当年的越南、索马里、伊拉克不同的是,如今的伊朗没有上述三国人民那样“死得起”,毕竟伊朗经济并没有恶化到像之前这三场战争中的人民那样“生无可恋”,伊朗多数人的思想也温和不极端。目前伊朗投入的叙利亚、也门等战场上,往往是招募阿富汗哈扎拉人或者是也门胡塞武装吸纳入伊朗部队,依靠这些贫穷国家的人们冲锋陷阵。伊朗军队自身是否有不畏牺牲的勇气值得推敲。   而且,伊朗内部裂痕比较严重。一方面,伊朗是多民族国家,东部的俾路支人、西部的库尔德人、西北部的阿塞拜疆人、西南部的阿拉伯人都与波斯民族存在或多或少的嫌隙。另一方面,伊朗执政当局内部也派系林立,以内贾德为首的民族主义者、莱希为首的宗教保守势力,和现总统鲁哈尼的改革派斗争不断,哈梅内伊作为超然于派系的仲裁者谨慎维持着派系的恐怖平衡。

  因此,美国若是发动盟国或代理人攻打伊朗,伊朗政府能否有效抵抗是存疑的,伊朗内部的诸多不稳定势力是否会趁机落井下石是有可能的。至于伊朗的盟友俄罗斯已经在叙利亚不断输血,还能否援助得了伊朗呢?而中国虽然会在道义上支持伊朗,但能否有效对千里之外的伊朗提供帮助,也是存在变数的。

  上述这些假设和分析其实是想表明,幻想转移美国的注意力,以获得“战略机遇期”的想法是不成熟的。美国已经将中国列为了最主要对手,这是中国不断增强的实力使然,中美双方的博弈不可避免。美国再怎么表面上对伊朗问题偏执,心里还是明白伊朗和中国孰轻孰重,在哪边需要投入更多的。所以当前的中国,更需要的是直面挑战的决心与勇气,而不是心存侥幸。中国要时刻准备,高度警惕,继续长期和美国展开斗争与合作。

阿曼湾油船遇袭

  中评社香港6月22日电(评论员 乐国平)最近两个月,阿曼湾不太平。这片沟通波斯湾与印度洋的水域作为国际石油输出命脉,频繁发生运油船遭袭事件。美国一口咬定袭击由伊朗发动,威胁要还以颜色,伊朗则坚称,这些袭击是美国自导自演,图谋抹黑伊朗以制造开战的口实。

  目前这一系列袭击事件的幕后黑手尚未真相大白,不过明眼人想必已经有所洞悉:从船只遇袭情况的照片来看,应该是炸弹所为,但美国出具的“伊朗罪证视频”中,却显示伊朗是通过鱼雷炸毁船只。

  另外,美国对伊朗的不断指控、层层进逼,总让人自然地产生历史重演的感触:美国指责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指责叙利亚阿萨德使用化武屠杀反对派……这些轶事历历在目,随之而来的是中东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连绵战乱。

  美国是否会发动对伊朗的战争?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中东当下最大的变数。而在世界的东方,中国不少人也密切关注着事态的发展。然而,部分中国人对可能发生的伊朗战争却持乐观态度,认为美国会像陷入伊拉克战争泥潭那样,在伊朗折戟沉沙,相应的,中国再次获得若干年的“战略机遇期”,借机发展壮大,直至实力超过美国……

  毫无疑问,对美国而言,伊朗的体量和实力是个比伊拉克更难啃的山芋。伊朗幅员广袤、人口众多,经过几十年发展,其科技和军事水平远在当年伊拉克萨达姆之上,更有核技术加持,因此,同伊朗开战,很大可能会令美国元气大伤,无暇顾及其他地区。但是,在憧憬中国即将获得又一个“战略机遇期”之前,先需要思考两个问题,一是美国是否会打伊朗战争?二是倘若战争真的爆发,是否会像伊拉克一样成为美国的泥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