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环卫夫妇坚守岗位25年
他俩都是环卫工人:丈夫叫郑尚洪,妻子叫李德容。1994年,两人从四川泸州来到这里,负责片区400余户居民的环卫工作,每天需要上楼收取垃圾。25年来,他们没有一次回家过年。为方便照顾,夫妇俩把双方老人都接到重庆,郑尚洪的母亲已90岁高寿。
每天凌晨3点,夫妇俩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郑尚洪说,除了吃饭、中午休息一会儿,他们要一直工作到下午5点半。
这些年,谢家湾的发展日新月异,各方面的条件越来越好了。“街上建了爱心驿站,为我们提供热水和临时休息场所。”郑尚洪说。
除了基础设施,社会风尚也在悄然变化:以前,过年期间烟花燃放带来大量垃圾,一个早上就要装满3个大车;近年限制烟花燃放,垃圾越来越少了,今年更是禁止部分区域燃放烟花,包括文化三村。“更可以轻松一些了!”李德容说。
在九龙坡区,像郑尚洪夫妇这样的环卫工人共有4100多名,2018年清运全区生活垃圾40余万吨。
谈及未来,“希望大家多一些尊重、理解……”郑尚洪还有两个愿望:一是老母亲健康长寿,全家健康;二是乘坐一次高铁,“体验一下一小时跑350公里的感觉!”
(来源:人民日报)
他俩都是环卫工人:丈夫叫郑尚洪,妻子叫李德容。1994年,两人从四川泸州来到这里,负责片区400余户居民的环卫工作,每天需要上楼收取垃圾。25年来,他们没有一次回家过年。为方便照顾,夫妇俩把双方老人都接到重庆,郑尚洪的母亲已90岁高寿。
每天凌晨3点,夫妇俩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郑尚洪说,除了吃饭、中午休息一会儿,他们要一直工作到下午5点半。
这些年,谢家湾的发展日新月异,各方面的条件越来越好了。“街上建了爱心驿站,为我们提供热水和临时休息场所。”郑尚洪说。
除了基础设施,社会风尚也在悄然变化:以前,过年期间烟花燃放带来大量垃圾,一个早上就要装满3个大车;近年限制烟花燃放,垃圾越来越少了,今年更是禁止部分区域燃放烟花,包括文化三村。“更可以轻松一些了!”李德容说。
在九龙坡区,像郑尚洪夫妇这样的环卫工人共有4100多名,2018年清运全区生活垃圾40余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