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美中协议尚未达成 谈判仍须努力

  中评社香港2月3日电/中国大陆与美国新一轮的贸易谈判日前顺利结束,使得双方达成协议的可能性大为增加,外界预料习近平与特朗普再度会面时应可敲定。不过,双方根本矛盾仍然存在,重大分歧也很难解决,所以只能审慎乐观,不必过高期待。

  大华网路报今天专栏说,美中第六轮谈判,外界寄望甚高,主要是习近平与特朗普先前达成的“九十天期限”,即将于三月一日到期,如果届时双方仍未达成协议,美国就会对2000亿美元中国大陆进口产品关税从10%提高到25%,非但中国大陆会受到严重冲击,举世都将受到连带影响。

  白宫的声明指出,美国在这次谈判中着重中方改善结构性问题及减少贸易逆差,“达成有意义的承诺”。大陆方面则强调,双方高度重视智慧财产权保护和技术转让问题,也同意加强合作,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以符合改革开放的大方向;中方也将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中美贸易平衡化发展,扩大自美进口农产、能源、工业和服务;此外,为建立“有效的双向实施机制”,以确保落实各项措施,两国已就“实施的框架和基本要点达成原则共识”。显示双方不仅在缓解贸易逆差方面达成具体共识,更在若干结构性的问题上,进行坦诚而有建设性的讨论。

  会后,特朗普接见大陆首席谈判代表刘鹤时,中方成员向特朗普宣读习近平托付的亲笔信,其中提到中美关系正处于关键时期,希望“双方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继续合作,相向而行、加紧磋商,争取尽早达成对双方都有利的协议”,刘鹤并且代表习近平正式提议让中美元首会晤;特朗普除了大表认同,也认为两国贸易谈判“取得重大进展”,三月一日的谈判大限“或许没有必要延长”。这些迹象看来,似乎十分乐观,只要特朗普与习近平再度会晤,贸易协议很快就可以签订。

  中美贸易冲突以来,双方谈判一直没有达成预期目标,为什么此时此地双方愿意“相向而行”?外界的看法是,去年底的习特会发挥元首外交的引领作用,本轮谈判就是在习特会的基础上,针对贸易平衡、技术转让、智慧财产权保护、双向实施机制等共同关心的议题,进行更进一步的交流;再者,美方提出的主要诉求,基本上与大陆坚持的改革开放,方向一致。例如美国强调的智慧财产权保护和技术转让,本来就是中国大陆近年高度重视的课题,而且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也符合大陆改革开放的大方向。   更重要的是,多日来的贸易冲突,已经使中美两国都受到相当影响。以中国大陆来讲,虽然2018年大陆对美贸易总值6335.2亿美元,同比增加8.5%,其中出口478 4.2亿美元,增长11.3%;进口1551亿美元,增长0.7%;贸易顺差3233.2亿美元,同比更扩大17.2%;不过,大陆2018年的GDP成长只有6.6%,创下二十八年来的新低,一旦协议无法达成,美国加征关税税率提高、范围扩大,经济成长势将更加放缓。

  美国方面,贸易冲突的负面影响,看起来似乎较中国要小。据学者评估,美国对中国大陆商品加征关税商品,价值虽然高达2500亿美元,但其伤害换算成经济成长率,仅仅相当于0.3个百分点。不过,受到贸易冲突波及,2018年许多企业裁员或是延缓投资计划;道琼、标普与纳斯达克三大股市指数同步下跌,进入熊市,农民和消费者也都饱受其害。

  换言之,中美两国都有尽快将贸易冲突告一段落的意愿,这才是谈判可望达成协议的最主要原因。尽管如此,由于贸易战只是美国遏制“中国崛起”整体战略中的一环,即使三月之前双方达成协议,并不意味中美今后就会相安无事,美国还是会不断施压,逼迫中国大陆让步。而在中国大陆方面,虽然不得不做必要的妥协,在若干攸关国家发展的项目上,例如“2025中国制造”或是“一带一路”等等,纵使转为低调进行,甚至改变名称,但绝对不会在压力下终止。

  另外在谈判中,包括停止对国企及战略产业的补贴以及落实保护美方智慧财产权等,双方都仍有不同意见,美国立场又十分强硬,要想达到特朗普所说“当习主席和我见面时,每一点都会一致”,恐怕不是那么容易。有鉴于此,协议虽然有望达成,但谈判仍须继续努力。   中评社香港2月3日电/中国大陆与美国新一轮的贸易谈判日前顺利结束,使得双方达成协议的可能性大为增加,外界预料习近平与特朗普再度会面时应可敲定。不过,双方根本矛盾仍然存在,重大分歧也很难解决,所以只能审慎乐观,不必过高期待。

  大华网路报今天专栏说,美中第六轮谈判,外界寄望甚高,主要是习近平与特朗普先前达成的“九十天期限”,即将于三月一日到期,如果届时双方仍未达成协议,美国就会对2000亿美元中国大陆进口产品关税从10%提高到25%,非但中国大陆会受到严重冲击,举世都将受到连带影响。

  白宫的声明指出,美国在这次谈判中着重中方改善结构性问题及减少贸易逆差,“达成有意义的承诺”。大陆方面则强调,双方高度重视智慧财产权保护和技术转让问题,也同意加强合作,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以符合改革开放的大方向;中方也将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中美贸易平衡化发展,扩大自美进口农产、能源、工业和服务;此外,为建立“有效的双向实施机制”,以确保落实各项措施,两国已就“实施的框架和基本要点达成原则共识”。显示双方不仅在缓解贸易逆差方面达成具体共识,更在若干结构性的问题上,进行坦诚而有建设性的讨论。

  会后,特朗普接见大陆首席谈判代表刘鹤时,中方成员向特朗普宣读习近平托付的亲笔信,其中提到中美关系正处于关键时期,希望“双方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继续合作,相向而行、加紧磋商,争取尽早达成对双方都有利的协议”,刘鹤并且代表习近平正式提议让中美元首会晤;特朗普除了大表认同,也认为两国贸易谈判“取得重大进展”,三月一日的谈判大限“或许没有必要延长”。这些迹象看来,似乎十分乐观,只要特朗普与习近平再度会晤,贸易协议很快就可以签订。

  中美贸易冲突以来,双方谈判一直没有达成预期目标,为什么此时此地双方愿意“相向而行”?外界的看法是,去年底的习特会发挥元首外交的引领作用,本轮谈判就是在习特会的基础上,针对贸易平衡、技术转让、智慧财产权保护、双向实施机制等共同关心的议题,进行更进一步的交流;再者,美方提出的主要诉求,基本上与大陆坚持的改革开放,方向一致。例如美国强调的智慧财产权保护和技术转让,本来就是中国大陆近年高度重视的课题,而且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也符合大陆改革开放的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