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论》第254期精彩观点抢先看
中评社北京2月4日电(记者 海涵)由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第254期《中国评论》月刊2019年2月号已出刊。本期《中国评论》刊发了关于两岸关系、国际关系等议题的独到分析。内容精彩,值得一读。
本期“总编思语”——《战略主动:习近平国家统一论述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一文中,《中国评论》月刊总编辑、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创中心专家委员周建闽指出,2019年1月2号,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是一个重要历史昭告,此次习近平讲话可称之为“习氏国家统一论述”,是新时代的国家统一宣言,开启了当前和未来一个较长时期两岸关系发展和对台工作的路线图与行动指南,堪称纲领性文件。其根本目的,就是以统一为处理台湾问题的战略思维主轴,将这种战略思维贯穿于一切政策和策略部署之中,以战略主动的作为来牢牢把握两岸关系的主导权和主动权,使两岸关系的发展始终沿着我们既定的目标前行。要掌握战略主动权,第一,核心在于抓住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第二,以我为主,按中国人民的意愿和目标塑造总体对台战略态势,这是化解战略困局难局的重要手段和积极作为;第三,要积极争取话语权,在舆论上占据主动,引领话题,引导舆论朝向对和平统一有利方向发展;第四,要化被动为主动。总体而言,把握战略主动的根本在于我们自身的发展建设程度,是赢得战略主动的物质基础。
本期《中国评论》“智囊阔论”栏目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刊发了《习近平两岸论述的战略意义》、《历届“告台湾同胞书”版本之比较与进展》、《习近平“聚同化异”论与“一国两制”方针》、《寄希望于全体台湾人民的理性“和平统一” ——基于风险决策前景理论的观察》四篇文章。
上海东亚研究所所长章念驰在《习近平两岸论述的战略意义》一文中指出,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的统一观与统一论述终于宣告于世了。这是指导未来 30 年的两岸关系的行为准则,是国家的纲领性文件。它如此全面权威地宣告了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立场与主张,极大丰富了我们的统一理论,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有划时代的意义。掌握两岸关系的主动权,首先在于掌握两岸关系话语权,以及对统一的理论性的解读。这个论说的深刻性和合情合理性,必将让我们牢牢取得这主动权,更高地站到了国际的高度、伦理的高度,增强了统一的正常性和合理性,其意义是巨大的。
美国纽约大学在职终身教授熊玠在《历届“告台湾同胞书”版本之比较与进展》中表示,大陆对台湾同胞的关切与呼吁,在新时代习近平的主持下,重心已由强调一国两地之统一,转而为一个民族复兴而两岸须密切携手的共同大业。正如我下文所言,一国可能难免兄弟阋于墙,但一族则须两岸——甚至海外中华儿女全体——同心同德全力以赴。
中国评论通讯社社长、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郭伟峰在《习近平“聚同化异”论与“一国两制”方针》一文中指出,“聚同化异”论是习近平的辩证思维的体现与方法论的创新,是在和而不同的基础上,与求同存异之说的辩证统一互动,更是传承了毛泽东如何解决矛盾的哲学思想。习近平运用于两岸关系中的“聚同化异”论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阶段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成果。如果用习近平“聚同化异”论去重新认识“一国两制”方针政策,当有新悟。
广州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李海燕在其文章《寄希望于全体台湾人民的理性“和平统一”——基于风险决策前景理论的观察》中指出,主动选择“和平统一”,才能更有效保障台湾广大人民在台湾的利益需求,保障台湾未来治理的稳定和长久。姑且不论政治因素或信仰因素,仅从个体或组织的损失最小、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视角,“和平统一”是最符合理性经济人假设的优先决策选项。“九合一”选举中以“货出得去、人进得来,高雄发大财”等拼经济的选举口号及“讨厌民进党”、“讨厌国民党”等厌恶蓝绿恶斗的政治倾向,取代了“肚子扁扁也要选阿扁”等“民粹主义”感性口号,表明了台湾社会已经从传统熟人社会的感性行为模式转向了公民社会的理性经济人行为模式。基于风险决策前景理论,两岸都要相互瞭解、相互理解,共同协商,相向而行,以两岸利益最大化、以两岸未来光明化处理两岸关系。
本期《中国评论》“智库报告”栏目刊登了台湾政治大学博士朱骏的《台湾的前途与价值在统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研究员、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高端智库特约研究员张建的《港澳在新时代改革开放中的进路——关于习近平总书记港澳发展新思路讲话的思考》两篇文章。
在《台湾的前途与价值在统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文中,作者指出,台湾自 1945 年重回中国的怀抱,就与大陆处于国内关系。1949 年之后,台湾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无不是面对大陆而做出的直接或间接反应。谈论台湾前途必然涉及与大陆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关系,随着大陆改革开放与全球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纠结的程度越来越深。若不能理顺两岸关系,前途必受负面影响,不言而喻。
本期“智库之声”栏目刊登了台湾劳动党主席吴荣元和台湾中国统一联盟主席戚嘉林于2018年12月20日应邀参加中国评论通讯社、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第八届港台影响力论坛时所作的主题演讲全文。
在题为《新时代的台湾统一运动》的演讲中,吴荣元表示,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更有权利推动祖国的统一,这是台湾人民未来发展很重要的历史契机。今天祖国大陆发展成欣欣向荣的最大市场,台湾有幸作为中华民族一份子,不好好把握机遇,将来到哪里找未来发展的出路?所以我们统一运动就是为台湾子孙做功德,不仅是政治正确的态度,也是实现历史正义的正确道路。明年元旦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台湾问题随着改革开放、国家战略的调整,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这个新历史阶段因为有“台独”分离路线的干扰破坏,使得台湾没有把握到祖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这是让我们觉得最痛心的地方。在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贸易国,中国经济对世界的贡献已经达到30%。这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重大历史飞越,这不是在自我炫耀,而是要让我们整个国家、人民了解走过来的那条路不是那么轻易得到的,是几代中国人艰辛奋斗取得的成果。
戚嘉林在题为《台湾统派在新形势下的历史任务》的演讲中指出,台湾统派有两大历史性任务,第一,要发出引导“统一”的声音。他指出,现阶段实务面而言,台湾统派可扮演宣传统一论述的角色和加强理论武装的角色,批驳将“统一”污蔑成投降,向中共归降阻挠统一的论述。他认为,在台湾不乏民众受独派卖台投降等歪理影响,对此,不但要据理驳斥,还要提出积极细腻的论述。第二,应主动探讨“一国两制”。他说,看到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到要“牢牢掌握两岸关系发展主导权和主动权”,很受启发。台湾统派生长在台湾,生活在台湾,具有临场感的优势,因此更有多一份的使命。台湾统派一定要具体批驳“一国两制妖魔化”,而且要坚信,只要时机成熟,台湾社会一定会接受一国两制的“统一”概念。同时,他认为,论述“一国两制”的第一要务是驳斥陈水扁蓄意曲解挑拨中央与地方关系是主人与佣人关系的论述,要勇于提出“先一国,后两制”的概念,绝不可让独派有可借机颠倒主从的挑拨离间的机会。
彭维学在《“九合一”选举与台海局势新脉动》一文中指出,台湾“九合一”选举虽是一次地方层级选举,但蕴藏深刻政治意涵:岛内政治格局演变、社情民意走势、大陆影响地位发生近 30 年来的重大深刻变化,大陆“遏独促融促统”战略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岛内“台独抗中”与“融陆壮台”两条路线斗争出现有利于陆的重要拐点。当然,台海局势尚未发生根本变化,两岸关系走势依然复杂。
张明睿在《九合一选举中的民意、民粹与民心问题》一文中表示,民主政治可称为“代议政治”,透过选举多数决之后,构建代议体制,形成“精英政治”的政府治理体系。民主政治也是“民意政治”,精英政策的施作与民众产生直接的关系,而多数民众可以对公共政策进行意见表达。那政策的取舍,是出自政府部门的“精英”,还是“多数民意汇集”的“公民”主张,目前学理上并无定论。然而,政治精英组织政团、社团,透过集体的力量,取得权力与治理运作,表现主张与理念。由前述内含,可以归纳为“精英治理─政治团体─选举多数决─公民意见”等概念。
冷波在《台“九合一”选举结果透露的深层意涵及其影响评估》中指出,台“九合一”选举结果显示,岛内“利绿不利蓝”的政治生态已在两年半时间里快速逆转,民进党2020年下台的可能性增大。更重要的是,选举透露出随着岛内、两岸深刻变化,岛内以“统独”蓝绿为核心的旧政治意识形态退潮,强调“超越蓝绿、经济民生第一、希望两岸合作”成为新的政治正确。这一重大深刻变化相对“利红利蓝不利绿”,将对岛内政治生态和两岸关系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在本期《中国评论》“智库研究”栏目中,两位来自台湾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台湾的地方选举展开了分析。
台湾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陆籍研究生冯宁默在《从“韩流”看台湾网络时代下的非典型选战》一文中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演进,网络逐渐被应用于选举之中,成为除传统选举方式的又一大亮点,崛起并深化发展。当网络遭遇选举时,双方如何因应与互动?网络为 2018 年台湾九合一选举带来了什么,又怎样帮助了韩国瑜一波三折最终当选高雄市长?后真相时代(post-truth),民众擅长因循自己的观点寻找证据,诞生了先结论、后论证的思维方式。这种思考方式形成了后真相政治(post-truth politics),网络成为了传播“后真相”的重要载体。
本期“智库观察”栏目中刊登了文化大学国发大陆所副教授刘性仁的《对黄嘉树及王英津两位教授两岸观点的新思考》,该文简要介绍了黄嘉树的新两岸统合概念与王英津复合式一国两制台湾模式,并认为,两位教授的主张对台湾都保有一定的弹性,所谓的弹性是建立在两岸谈判协商的基础上,也就是顶层设计,要习当局与蔡政府拍板才算数。如果有蔡习会,这或许就是此议题对话的契机。文章指出,两岸关系的矛盾与冲突必须要有及时对话及沟通的机制,并且按照双方所发生冲突事务的不同性质而采取不同的解决机制。倘若双方所发生的冲突属于事务性范畴,可依循有关法律来解决;若双方所发生冲突属于政治性范畴,恐怕就必须要以政治性方式来解决。
本期“智库回眸”栏目刊登了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杨剑的《两岸共同的事业——论两岸共同媒体中评社》一文。2003 年,杨剑先生的论文最先提出了“两岸共同媒体”的新概念,并对其内涵进行充分的论述。时任《中国评论》月刊社长的郭伟峰由此得到全新的启发,并将有关理论具体运用于中评社的实践之中,在实践中求发展,获得了两岸关系新闻传播与两岸民众情感沟通的历史突破。郭伟峰认为,杨剑先生的卓越见识是中评社得以成功的重要思想动能。
本期“智库思考”栏目刊发了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院长、教授潘俊武的《南海仲裁案认定岛礁法律地位之法理谬误——评析南海仲裁庭对海洋法公约的错误解释与适用》和文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中华文学传承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尚光一的《闽台互鉴视角下当代家规家训承继刍论》两篇文章。
在《南海仲裁案认定岛礁法律地位之法理谬误——评析南海仲裁庭对海洋法公约的错误解释与适用》一文中,作者潘俊武指出,南海仲裁案中有关岛礁法律地位的认定主要涉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21条的解释与适用,特别是121条第3款的解释和适用。南海仲裁庭在其裁决文件中着重对该条款中的一些关键词语肆意解释,最后得出结论:南海南沙群岛的所有地物只能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21条第3款所规定的“岩礁”,不能享有自己的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事实上,仲裁庭的做法存在着严重的错误,特别是其对121条第3款的解释和适用从根本上违反了《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相关规定。
《闽台互鉴视角下当代家规家训承继刍论》一文表示,两岸同根同源,家规家训有着相同的源流和众多共通的内涵,特别是,闽台之间家规家训一脉相承。就闽台都有广泛影响的家规家训而言,包括出自《朱子家训》、《颜氏家训》、《包拯家训》、《诲学说》、《袁氏世范》等经典中的格言,文学典籍中所提倡的精神,古代修身齐家的名句格言,以及代代相传、同宗同源的家规家训。不过就台湾现状而言,当前传统儒家思想脉络下的家规家训,已在台湾年轻人特别是城市年轻人中的影响日益减弱。同时,随着“少子化”趋势的蔓延,核心家庭逐渐成为台湾社会的主要单元,核心家庭中各个成员顺应时代潮流所达成的共识正成为新的家规家训。未来,闽台通过家规家训领域的深化交流、彼此影响与互相确认,将推动家规家训以活力重生的姿态在两岸民众间继续存在与发展。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中国评论》2019年2月号,总第254期。
中国评论月刊1998年在香港创刊,至今逾20年,是目前两岸唯一一份两岸都特许公开销售的智库杂志。以“沟通两岸、融汇中华”为宗旨的中国评论月刊,已从一般的时政评论杂志,转型成为研判两岸及东亚安全情势、提出政策意见、构建解决两岸问题理论框架、提出思考方向的智库杂志,深受两岸及海外智库专家学者的肯定与好评。
中评社北京2月4日电(记者 海涵)由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第254期《中国评论》月刊2019年2月号已出刊。本期《中国评论》刊发了关于两岸关系、国际关系等议题的独到分析。内容精彩,值得一读。
本期“总编思语”——《战略主动:习近平国家统一论述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一文中,《中国评论》月刊总编辑、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创中心专家委员周建闽指出,2019年1月2号,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是一个重要历史昭告,此次习近平讲话可称之为“习氏国家统一论述”,是新时代的国家统一宣言,开启了当前和未来一个较长时期两岸关系发展和对台工作的路线图与行动指南,堪称纲领性文件。其根本目的,就是以统一为处理台湾问题的战略思维主轴,将这种战略思维贯穿于一切政策和策略部署之中,以战略主动的作为来牢牢把握两岸关系的主导权和主动权,使两岸关系的发展始终沿着我们既定的目标前行。要掌握战略主动权,第一,核心在于抓住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第二,以我为主,按中国人民的意愿和目标塑造总体对台战略态势,这是化解战略困局难局的重要手段和积极作为;第三,要积极争取话语权,在舆论上占据主动,引领话题,引导舆论朝向对和平统一有利方向发展;第四,要化被动为主动。总体而言,把握战略主动的根本在于我们自身的发展建设程度,是赢得战略主动的物质基础。
本期《中国评论》“智囊阔论”栏目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刊发了《习近平两岸论述的战略意义》、《历届“告台湾同胞书”版本之比较与进展》、《习近平“聚同化异”论与“一国两制”方针》、《寄希望于全体台湾人民的理性“和平统一” ——基于风险决策前景理论的观察》四篇文章。
上海东亚研究所所长章念驰在《习近平两岸论述的战略意义》一文中指出,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的统一观与统一论述终于宣告于世了。这是指导未来 30 年的两岸关系的行为准则,是国家的纲领性文件。它如此全面权威地宣告了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立场与主张,极大丰富了我们的统一理论,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有划时代的意义。掌握两岸关系的主动权,首先在于掌握两岸关系话语权,以及对统一的理论性的解读。这个论说的深刻性和合情合理性,必将让我们牢牢取得这主动权,更高地站到了国际的高度、伦理的高度,增强了统一的正常性和合理性,其意义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