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陈先才:融合发展力度应加大

陈先才(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北京6月5日电(记者 海涵)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政治研究所所长、民进党研究中心主任、“两岸融合发展与国家统一政策模拟实验室”主任陈先才日前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就涉台相关议题表达看法。

  此前大陆借由两会及《反分裂国家法》15周年座谈会密集释放对台声音,陈先才对此表示,这同当前两岸关系与台海局势的发展密切相关,尤其是在外部势力加大介入台湾问题的大背景下,中央的表述其实是向外界及各方表明了态度,那就是台湾问题作为中国的国家核心利益,不容外部干预;任何“台独”企图都无法容忍。

  谈及民进党当局在香港议题上的大肆炒作,陈先才坦言,民进党由于其意识形态及“台独”分离主义的政治坚持,始终不愿意看到两岸走上统一之路。民进党为了抵制来自大陆方面要求两岸统一的巨大压力,自然不愿意看到香港在“一国两制”下的稳定发展,因此,他们希望香港的局面越乱越好,也可以借机在台湾社会污名化“一国两制”。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日前新成立了“两岸融合发展与国家统一政策模拟实验室”和“涉台外交研究中心”。陈先才所负责的“两岸融合发展与国家统一政策模拟实验室”将两岸融合发展政策和“一国两制”台湾方案作为了重点研究方向。

  被问及对这两大议题的看法,陈先才指出,融合发展是大陆的重要政策,体现了大陆方面在对台政策方面追求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和实践,当前两岸关系中出现的问题,不是融合发展政策所导致的后果。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是,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的力度还远远不够,还应该加大。“一国两制”是大陆方面解决海峡两岸统一问题的一项基本国策和重大战略构想。在探讨“一国两制”台湾方案中,要增强台湾民意对“一国两制”的认知与接受度,这将是一个重点。同时,在有关“台湾方案”的探讨中,如何推动两岸民主协商,凝聚共识,这部分非常重要。   陈先才,现为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台湾研究院政治研究所所长,民进党研究中心主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创中心社会整合平台执行长、“两岸融合发展与国家统一政策模拟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民进党研究、国家统一问题研究、台海安全问题研究、台湾地区智库研究、“台独”组织研究等。

  以下为专访全文:

  任何“台独”企图都无法得逞

  中评社:5月末,从两会到《反分裂国家法》15周年座谈会,中央密集发出涉台声音,您怎么看近来中央在涉台问题上的一系列表述?

  陈先才:中央近期在涉台问题上的一系列表述,同当前两岸关系与台海局势的发展密切相关,尤其是在外部势力加大介入台湾问题的大背景下,中央的表述其实是向外界及各方表明了态度,那就是台湾问题作为中国的国家核心利益,不容外部干预,同时,也是对台湾民进党当局的警告,任何“台独”企图都无法容忍,尤其是倚美谋“独”的企图不可能成逞。

  中评社:《反分裂国家法》出台已有15年,您如何看待其在遏“独”方面发挥的作用?

  陈先才:我们必须要看到《反分裂国家法》在遏制台独方面的重要作用。其出台15以来,台海局势既有和平发展,也有动荡不安,还有僵持对抗,但“台独”势力始终不敢触及大陆划定的底线,这个底线就是《反分裂国家法》所界定的。《反分裂国家法》虽然文字不多,但威力很大,尤其在遏制“台独”势力的冒险与挑衅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当前两岸关系更为复杂严峻的时期,我们应该继续维持《反分裂国家法》的作用。   中评社:当前的两岸形势同2005年相比已发生很多变化,《反分裂国家法》是否会有局限?

  陈先才:与2005年相比,当前两岸形势、两岸时空环境确实有了较大的变化,包括台湾内部政治生态、政党力量对比,以及民意走向都出现一些新的发展迹象,但《反分裂国家法》在遏制“台独”方面所扮演的作用和独特价值并没有改变,仍然是大陆遏制“台独”的重要法律利器。这一点没有任何的改变。尤其是当前两岸关系情势下,民进党在台湾地区执政,反对“台独”的压力更大,更需要发挥《反分裂国家法》的作用。

  选举利益至上 民进党不辨是非

  中评社:今年两会上推动的香港国安立法引起了民进党当局的激烈抵制,您怎么看待民进党局此举?

  陈先才:民进党由于其意识形态及“台独”分离主义的政治坚持,始终不愿意看到两岸走上统一之路。民进党早期的“台独党纲”是要“把台湾从中国领土中分离出去”,后来尽管民进党通过了“台湾前途决议文”,以及蔡英文上台执政以来,民进党声称要“维持两岸现状”,但民进党始终不敢与其“台独党纲”进行公开的政治切割,甚至保持一定的暧昧关系。这些都表明民进党骨子里仍然没有放弃对“台独”的坚持。正因为如此,民进党为了抵制来自大陆方面要求两岸统一的巨大压力,自然不愿意看到香港在“一国两制”下的稳定发展,因此,他们希望香港的局面越乱越好,也可以借机在台湾社会污名化“一国两制”,这就是民进党当局不愿意看关香港国安立法的原因。因为国安立法一旦通过,有助于恢复香港社会的稳定,为“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更好实施创造条件。

  中评社:去年民进党也是借香港议题大肆发挥,炒作所谓的“亡国感”,为今年年初的“二合一”选举拉来不少选票。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是否台湾的民意基础已被“台独”势力裹挟?

  陈先才:这与民进党的文化有直接的关系。民进党本身就是一个选举利益至上的政党,为了选举利益,民进党可以炒作任何议题,在他们眼里,没有是非,没有黑白,只有选举和选票。在今年年初的“二合一”选举中,民进党正是大肆炒作“反中”、“反统”等议题,拉抬两岸对立的氛围,达到挟持选票的目的。虽然蔡在这次选举中拿到了800多万的选票,开创了台湾大选以来候选人得票的最高纪录。但民意如流水,台湾选民在投票的那个时间节点基于各种现实考量,把选票给了蔡。这里必须要强调的是,蔡的得票总数与民进党的政党票数有较大的落差,尤其是把票投给蔡的人,并不都是要支持“台独”的人,两者之间有较大的区别。不能把蔡的大比分获胜,简单类比成台湾民意基础已被“台独”势力所裹挟。完全是两回事。事实上,台湾选民在投票时刻的决定是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性影响,绝非单一的统独之考量。   对台工作当久久为攻 融合发展力度应加大

  中评社:尽管民进党当局不断拉高两岸对抗,但大陆一直在积极出台惠及台胞的各种政策,比如“31条”、“26条”以及最近出台的“11条”,对此,您怎么看?大陆持续出台惠台措施对促进两岸融合发展、争取台湾民心发挥了那些作用?

  陈先才:这表明大陆方面在对台方面,越来越不受台湾岛内政局的影响和左右,坚持以我为主,按照大陆自己的既定步骤与方案来推动。这也说明大陆对台政策日趋自信和充满定力。大陆持续出台惠台措施,对促进两岸融合发展,争取台湾民心方面的作用还是有目共睹。对台工作需要久久为攻,不只是需要战略与战术的综合运用,还是争取台湾民意支持的长期性、系统性工程,更是涉及到化解两岸敌意,实施涉台治理等重大议题,不能急功近利。两岸民间开放以来,尽管两岸关系充满曲折发展,但总的历史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那就是台湾已经越来越没有实现“台独”的能力了,目前两岸的较量更多的是体现在台湾政治势力在竭力拖延两岸统一的进程。这个斗争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中评社:ECFA是否继续的问题近来备受关注,如今两岸关系空前复杂严峻,您如何看待ECFA的去留问题?

  陈先才:ECFA的去留本身已不是纯经济的问题,而是涉及到政治决定的问题。从两岸关系的历史进程来看,ECFA可以说来之不易,两岸都应该珍惜。尤其是在当前疫情下,两岸经济发展都面临较为复杂的严峻局面,两岸更应该携手合作,毕竟两岸经济合作直接与两岸人民的福祉利益紧密相关联。当然,在当前两岸情势下,由于民进党当局在选举期间以及当前的疫情中,继续操作“反中”议题,导致两岸关系的大倒退,尤其是两岸民意对抗的氛围高涨,责任完全在民进党方面。这恐怕还需要民进党方面在改善两岸关系要做出实质性的努力。

  中评社:我们注意到,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日前成立了“两岸融合发展与国家统一政策模拟实验室”和“涉台外交研究中心”,您所负责的“两岸融合发展与国家统一政策模拟实验室”着重关注两岸融合发展政策模拟分析。对于未来两岸进一步的融合发展,您有何想法和建议?

  陈先才:两岸融合发展是新时期大陆方面对台政策的总基调,也是其重要内容。我们成立两岸融合发展与国家统一政策模拟实验室,其目的就是要对融合发展政策进行模拟分析,提升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理论与实践的科学水平与创新能力。   有关两岸进一步的融合发展,我个人的看法是,融合发展是大陆的重要政策,体现了大陆方面在对台政策方面追求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和实践,未来应该加大融合发展的力度。融合发展政策的成效,不应以台湾选举结果来作为判断的主要标准。当前两岸关系中出现的问题,不是融合发展政策所导致的后果。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是,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的力度还远远不够,还应该加大。

  两岸统一是进行时 而非未来时

  中评社:“两岸融合发展与国家统一政策模拟实验室”中还有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是“一国两制”台湾方案模拟分析。可否请您谈谈您对“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看法?

  陈先才:“一国两制”是大陆方面解决海峡两岸统一问题的一项基本国策和重大战略构想。长期以来,由于两岸的结构性矛盾没有得到化解,以及台湾各主要政党及政治势力对“一国两制”的污名化,使得台湾民众对“一国两制”出现情绪性的反弹,并不了解其真实内容。因此,在探讨“一国两制”台湾方案中,要增强台湾民意对“一国两制”的认知与接受度,这将是一个重点。同时,在有关“台湾方案”的探讨中,如何推动两岸民主协商,凝聚共识,这部分非常重要。

  中评社:在此前蔡英文的“5·20就职演讲”中,她明确表示“不接受‘一国两制’”。在这样的情势下,大陆将如何推动祖国统一事业?

  陈先才:民进党政治人物基于其分离主义意识形态,当然会对两岸统一持排斥立场,蔡的这番话就代表了民进党阵营对两岸最终走向与地位归属的鲜明立场。但从中国大一统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当前国际政治格局及中国大陆的发展状况来观察,两岸统一之历史进程事实上早已开启,目前可以说是进行时,而非未来时。换言之,国家的统一进程并非是由民进党或其政治人物所能单方面决定。大陆方面目前正在稳步推进国家统一事业之进展,但这项工作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非一时之功。包括当前推动的各项惠台政策,其本质都是祖国统一事业的重要一环。   中评社:最后,可否请您再具体介绍一下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两岸融合发展与国家统一政策模拟实验室”和“涉台外交研究中心”的相关情况。

  陈先才:两岸融合发展与国家统一政策模拟实验室,旨在立足新时代,面向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战略需求,围绕国家统一形势分析与预测、国家统一情境仿真模拟、两岸融合发展政策模拟分析、国家统一政策模拟分析、“一国两制”台湾方案模拟分析等方向开展研究和教学,通过人工智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力图构建能够增进祖国大陆、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国际社会对“两岸融合发展政策”和“国家统一政策”理解和支持的政策模拟平台。实验室不仅能为我院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其他重要科研项目提供支撑,创新两岸融合发展和国家统一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同时有助于培养有志于两岸交流和国家统一事业的优秀创新性骨干人才和涉台专门人才,从而提升两岸融合发展和国家统一政策制定的科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推动两岸关系融合发展和推进祖国统一进程贡献力量。

  “涉台外交研究中心”是我院继民进党研究中心、两岸青年研究中心后,因应培育建设国家高端智库之需要,按照“问题导向、基础扎实、特色鲜明、学科交叉”的原则成立的又一院级研究中心。当前,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美关系复杂严峻的形势下,两岸在涉外领域斗争更加频繁激烈,涉台外交研究中心的成立将有助于提高我院在涉台外交领域的研究水平,加强与大陆其他涉台外交研究团队和学者的联系,巩固我院与国外高校和智库沟通密切的优势。

陈先才(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北京6月5日电(记者 海涵)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政治研究所所长、民进党研究中心主任、“两岸融合发展与国家统一政策模拟实验室”主任陈先才日前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就涉台相关议题表达看法。

  此前大陆借由两会及《反分裂国家法》15周年座谈会密集释放对台声音,陈先才对此表示,这同当前两岸关系与台海局势的发展密切相关,尤其是在外部势力加大介入台湾问题的大背景下,中央的表述其实是向外界及各方表明了态度,那就是台湾问题作为中国的国家核心利益,不容外部干预;任何“台独”企图都无法容忍。

  谈及民进党当局在香港议题上的大肆炒作,陈先才坦言,民进党由于其意识形态及“台独”分离主义的政治坚持,始终不愿意看到两岸走上统一之路。民进党为了抵制来自大陆方面要求两岸统一的巨大压力,自然不愿意看到香港在“一国两制”下的稳定发展,因此,他们希望香港的局面越乱越好,也可以借机在台湾社会污名化“一国两制”。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日前新成立了“两岸融合发展与国家统一政策模拟实验室”和“涉台外交研究中心”。陈先才所负责的“两岸融合发展与国家统一政策模拟实验室”将两岸融合发展政策和“一国两制”台湾方案作为了重点研究方向。

  被问及对这两大议题的看法,陈先才指出,融合发展是大陆的重要政策,体现了大陆方面在对台政策方面追求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和实践,当前两岸关系中出现的问题,不是融合发展政策所导致的后果。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是,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的力度还远远不够,还应该加大。“一国两制”是大陆方面解决海峡两岸统一问题的一项基本国策和重大战略构想。在探讨“一国两制”台湾方案中,要增强台湾民意对“一国两制”的认知与接受度,这将是一个重点。同时,在有关“台湾方案”的探讨中,如何推动两岸民主协商,凝聚共识,这部分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