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权:柯文哲正悄然启动“登极之旅”行程

柯文哲

  中评社香港1月15日电/曾经“见报率”有所减弱一段时间的台北市长柯文哲,昨日终于“浦头”,而且还是在苏贞昌宣誓就任“行政院长”的大新闻“吸睛”时间,毫不担心自己的新闻效应将会被冲淡,可见他抛出这个“试探气球”的处心积虑。

  澳门新华澳报今天发表富权的文章说,柯文哲昨日公布的新闻消息,都是属于外事活动的性质,一是将在台北市政府大楼十一楼设置“国际政经战情室”,主要由市政府副发言人陈冠廷、市政府秘书处主任研究员李缙颖、陈建璋等人组成;二是柯文哲已经确定在三月中旬访问美国,行程以美东为主,总计七天,除访华府之外,还将包括东岸大城纽约、波士顿、亚特兰大等地,主要拜访当地生计、新创产业,也会和当地留学生、侨界进行交流,另外也不排除可能会在华盛顿安排演说。

  台北市长是地方官员,按照规定,对外事务是“中央”职权,地方政府虽然也可有外事活动,但市政府也已经在秘书处内设立国际事务组,综理推动与国际城市交流、接待访台重要外宾、安排市政府首长赴国外参加国际组织会议及活动、

  对驻台外国“使馆”及机构提供服务与协助等职能,但都是属于地方政府的涉外事务。柯文哲为何还要搞一个明显是与对方政府事务关联性不大,应是由“中央”操作的“国际政经战情室”?因此,这个“国际政经战情室”的设立,已经超越台北市政府的业务范畴,折射率柯文哲抱有“更上层楼”的强烈企图心。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柯文哲设立这个“国际政经战情室”,既是为了因应短期即时需要,为他在三月间出访美国作筹备,包括搜集资料及安排行程、撰写讲稿等,希望这次美国之旅,能够成为“赴考之旅”,让美国政要当面对他进行“考试”,争取美国支持他参加二零二零年“总统”大选;也是为了参选并在当选“总统”,尚在侯任阶段,提前熟悉国际事务的长期需要。毕竟,他原来只是一名医生,在参选并出任台北市长之前,并没有关心国际事务;在参选并出任台北市长后,也是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市政事务方面。如要参选“总统”而且有幸当选并出任,要涉及的政务就很多,其中大量的政务是在对外关系方面。如果在国际上普遍认同一个中国政策,但仍有可乘之罅的情况下,发展对外关系,就是重要政绩之一。尤其是在台湾民众对“走不出国际”的现实情况普遍怀有郁闷情绪,能够拿捏得好并有所“突破”,就将会大有成就。   实际上,柯文哲做了几年台北市长,尝到了“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的权力滋味,而且还上了瘾,要停建大巨蛋,要拆卸忠考西路陆桥,都是他一声令下就予以实施,多么威风。柯文哲做完这四年第二任的台北市长之后,不可能“降格”去选“立委”。倘无法“更上层楼”,就只有回到台大医院当医生,最多的是利用在“双城论坛”中建立的关系,到上海等地推销叶克膜而已。而在台湾地区的民主发展史上,美国极为重要。现在有机会“更上层楼”,为何要轻易放弃?

  文章指出,在台湾地区的民主发展史上,美国的因素极为重要。从一九九六年“总统”由全民选举产生,李登辉就到美国康乃尔进行“母校之行”,以发表《民之所欲,长在我心》演说,向美国递送“投名状”开始,每一届“总统”选举的参选人,从陈水扁到马英九再到蔡英文,无一例外都要到美国“拜码头”,争取美国政要的支持。而在赖清德辞去“行政院长”之后,当即就传出他将会出外游学,其中不排除也将会到美国去。朱立伦也被盛传,将会到美国寻求支持。就此,柯文哲有心要参选“总统”,就不能忽略争取美国的支持。而且,趁着蔡英文受身份及时间限制,而未能到华府一行,柯文哲就更不能轻易放弃这个可以获得美国青睐的机会。

  或许,在华府的眼中,无党籍的柯文哲更符合美国“不统不独不武,维持现状”的台海政策。实际上,国民党的政治纲领倾向于“统”,民进党仍未废除“台独党纲”,柯文哲没有这两个“包袱”,更趋近于美国的台海政策立场。柯文哲必须抓紧机会,向华府“报到”,并阐明自己的立场,争取支持。因此,在他三月间美国之行的行程安排中,就将有拜访华府之举,包括国务院及重要的涉台海事务智库,并也不排除可能会在华盛顿进行演说。   此前,柯文哲在被问到是否参加二零二零年“总统”大选时,都是模糊以对。现在这两个对外事务安排,则是他决心要参选的“肢体语言”,尽管在口头上可能还将会“看看再说”。而在此前,因为民进党和国民党的情势尚未明朗,他仍要掂量参选的前景及得失。尤其是四名“独派”发表公开信要求蔡英文退选,反而让蔡英文虚火上升之际,他更是要“睇定先”。

  但近日蔡政府的党政人事布局,却给柯文哲看到了希望。一是卓荣泰出任民进党主席,就等于是为蔡英文争取连任“保驾护航”;二是“行政院”总辞”后,各部会仍然是由旧人“回巢”,这证明蔡政府并没有吸取“九合一”选举惨败的教训,更不会为了“二零二零”而进行改革。因此,民进党在“总统”大选中,可能还将再输一次。而民进党的败选,就是自己胜选的机会及保证。

  实际上,各种民调都显示,在柯文哲加入战局,形成绿、蓝、柯三足鼎立的情形下,柯文哲的民调竟然都会赢。而且,民进党倘是派出蔡英文参选,柯文哲因的机率更高。以目前民进党的人事布局看,蔡英文参选争取连任的可能性进一步增高,这就等于柯文哲胜选的机会进一步提升。既然如此,就无需再扭扭拧柠,而应当为参选“总统”而豁然“亮剑”了。而为参选“总统”扎开马步所打出的第一“拳”,就是到美国“拜码头”,争取华府的支持,亦即促使华府放弃逐渐倾向于“独”的蔡英文,及更明确不支持可能会进一步靠拢中国大陆,增加美国对“台海失衡”忧虑的朱立伦,从而完全支持没有“统独包袱”的柯文哲。

柯文哲

  中评社香港1月15日电/曾经“见报率”有所减弱一段时间的台北市长柯文哲,昨日终于“浦头”,而且还是在苏贞昌宣誓就任“行政院长”的大新闻“吸睛”时间,毫不担心自己的新闻效应将会被冲淡,可见他抛出这个“试探气球”的处心积虑。

  澳门新华澳报今天发表富权的文章说,柯文哲昨日公布的新闻消息,都是属于外事活动的性质,一是将在台北市政府大楼十一楼设置“国际政经战情室”,主要由市政府副发言人陈冠廷、市政府秘书处主任研究员李缙颖、陈建璋等人组成;二是柯文哲已经确定在三月中旬访问美国,行程以美东为主,总计七天,除访华府之外,还将包括东岸大城纽约、波士顿、亚特兰大等地,主要拜访当地生计、新创产业,也会和当地留学生、侨界进行交流,另外也不排除可能会在华盛顿安排演说。

  台北市长是地方官员,按照规定,对外事务是“中央”职权,地方政府虽然也可有外事活动,但市政府也已经在秘书处内设立国际事务组,综理推动与国际城市交流、接待访台重要外宾、安排市政府首长赴国外参加国际组织会议及活动、

  对驻台外国“使馆”及机构提供服务与协助等职能,但都是属于地方政府的涉外事务。柯文哲为何还要搞一个明显是与对方政府事务关联性不大,应是由“中央”操作的“国际政经战情室”?因此,这个“国际政经战情室”的设立,已经超越台北市政府的业务范畴,折射率柯文哲抱有“更上层楼”的强烈企图心。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柯文哲设立这个“国际政经战情室”,既是为了因应短期即时需要,为他在三月间出访美国作筹备,包括搜集资料及安排行程、撰写讲稿等,希望这次美国之旅,能够成为“赴考之旅”,让美国政要当面对他进行“考试”,争取美国支持他参加二零二零年“总统”大选;也是为了参选并在当选“总统”,尚在侯任阶段,提前熟悉国际事务的长期需要。毕竟,他原来只是一名医生,在参选并出任台北市长之前,并没有关心国际事务;在参选并出任台北市长后,也是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市政事务方面。如要参选“总统”而且有幸当选并出任,要涉及的政务就很多,其中大量的政务是在对外关系方面。如果在国际上普遍认同一个中国政策,但仍有可乘之罅的情况下,发展对外关系,就是重要政绩之一。尤其是在台湾民众对“走不出国际”的现实情况普遍怀有郁闷情绪,能够拿捏得好并有所“突破”,就将会大有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