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苏“内阁”当务之急 避免经济空洞化
首先,就两岸问题而言,自2016年5月20日民进党执政以来,由于坚决不承认“九二共识”,被中国大陆认为是破坏两岸政治协商的互信基础,导致两岸关系迈向紧张对峙的状态,尤其是这二年大陆观光客来台人数锐减,更冲击台湾观光相关产业的生存发展,苏“内阁”应该尽速修补两岸关系。
然而,由于民进党政府的“国安”与两岸团队全数留任,且“国安”与两岸政策依法是属于“总统”的职权,苏院长很难有置喙的余地,但期望苏院长不要像自称“务实台独工作者”的赖前院长一样,这不但违反“中华民国宪法”与增修条文,以及相关的法律规范,也触及中国大陆的红线,严重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主流民意期待苏“内阁”根据“宪法”与增修条文来定位两岸关系,也就是在法理上主张“一个中国”原则,名称为“中华民国”,而“中华民国”自1949年分治迄今,目前分为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未来是要追求国家统一的,依法绝不主张“台湾独立”。
如果苏“内阁”就职后,民进党政府还是不承认“九二共识”,建议苏“内阁”至少应该尊重1992年两岸海基、海协函电往来所达成这段双方同意的历史文字:“关于一个中国的意涵,双方同意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如此两岸关系才不至于继续恶化下去,两岸才可能有和平稳定的发展基础。
其次,就经济问题而言,民进党执政后,台湾经济表现无法让人民有实质感受,导致民间不敢消费、企业不愿投资,实体经济表现并不理想。特别是民进党在去年底九合一选举大败,有民进党重量级人士就提出,“听到台湾最大党就是讨厌民进党,这是最深切的警惕”,显示民进党执政二年多的结果,台湾人民不满的情绪直线上升。
所以,台湾要积极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s,RCEP)与“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s,CPTPP),融入区域经济整合,避免经济被边缘化与空洞化的危机。
在两岸经贸方面,自从1987年11月2日政府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以来,两岸贸易与台商赴大陆投资愈来愈多,目前大陆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第一大进口地区与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同时也是台商对外投资与民众外出旅游最多的地区。2017年台湾对大陆顺差就有787亿美元之多,如果没有大陆市场所带来的贸易顺差,台湾将面临贸易逆差的状况。
2017年双方贸易总额为1,817亿美元,台湾出口大陆金额为1,302亿美元,台湾自大陆进口515亿美元。在台商投资大陆方面,依据“经济部”投资审议委员会统计,迄今大陆台商赴大陆投资已经超过1,780亿美元,而根据大陆统计,台商在大陆至少有10万4千件投资案,对于两岸贸易往来以及台湾的经济成长都有巨大的贡献。因此,苏“内阁”要持续让两岸经贸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动能。
总而言之,苏“内阁”欲求执政成效,就必须尽速处理两岸与经济问题,两岸问题若能依据现行法规来处理,主张“一个中国”:“中华民国”,坚决反对“台独”,未来走国家统一路线;相信两岸关系还有回旋的空间。在经济问题上,若能融入区域经济整合,加入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并强化两岸经贸关系,台湾人民才会有感于经济成长所带来的果实。
首先,就两岸问题而言,自2016年5月20日民进党执政以来,由于坚决不承认“九二共识”,被中国大陆认为是破坏两岸政治协商的互信基础,导致两岸关系迈向紧张对峙的状态,尤其是这二年大陆观光客来台人数锐减,更冲击台湾观光相关产业的生存发展,苏“内阁”应该尽速修补两岸关系。
然而,由于民进党政府的“国安”与两岸团队全数留任,且“国安”与两岸政策依法是属于“总统”的职权,苏院长很难有置喙的余地,但期望苏院长不要像自称“务实台独工作者”的赖前院长一样,这不但违反“中华民国宪法”与增修条文,以及相关的法律规范,也触及中国大陆的红线,严重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主流民意期待苏“内阁”根据“宪法”与增修条文来定位两岸关系,也就是在法理上主张“一个中国”原则,名称为“中华民国”,而“中华民国”自1949年分治迄今,目前分为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未来是要追求国家统一的,依法绝不主张“台湾独立”。
如果苏“内阁”就职后,民进党政府还是不承认“九二共识”,建议苏“内阁”至少应该尊重1992年两岸海基、海协函电往来所达成这段双方同意的历史文字:“关于一个中国的意涵,双方同意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如此两岸关系才不至于继续恶化下去,两岸才可能有和平稳定的发展基础。
其次,就经济问题而言,民进党执政后,台湾经济表现无法让人民有实质感受,导致民间不敢消费、企业不愿投资,实体经济表现并不理想。特别是民进党在去年底九合一选举大败,有民进党重量级人士就提出,“听到台湾最大党就是讨厌民进党,这是最深切的警惕”,显示民进党执政二年多的结果,台湾人民不满的情绪直线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