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路报:“监察院”变成了“新东厂”

管中闵

  中评社香港1月17日电/管中闵就任台大校长才没有几天的功夫,蔡英文提名的“监察委员”就利用议事程序对其提出弹劾。本来,拔管案在放行之后,可以为民进党稍微止血,但由此一弹劾案来看,民进党还要为此继续留血不止,直至2020为止。

  大华网路报今天专栏指出,“监察院”现在变成了“新东厂”,因为这个弹劾案充满了政治味,称其为政治追杀并不为过。虽然“教育部”放行管中闵接任台大校长,但拔管案似乎象征了民进党或“台独”人士对蓝营的仇恨,即使是蔡英文也不敢撄其锋,因此最后由叶俊荣来当替罪羔羊。

  蔡英文日前在脸书表示,当赖清德给她看叶俊荣传的记者会简讯时,她也不赞成,但没想到叶俊荣还是召开了记者会。蔡英文这一番表白,既向独派表示自己不赞成,撇清责任,同时也向民众卖乖,因为自己没有干预此案。然而,蔡英文可能忘了,她自己还在官邸接见陈维昭,大谈拔管案,口头上说没有政治干预,实际上却是要劝陈维昭重启遴选。由此看来,此案的政治性已无庸置疑,蔡英文也无法装得事不关己的样子。

  蔡英文就职以来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提名不少具有浓厚意识型态的人担任大法官以及“监察委员”,这些人不是为民进党护航,就是当打手,尤其是“监察委员”,已经到了不忌社会观瞻的程度。这一次弹劾管中闵,其目的一在抹黑管中闵,一在逼管中闵辞台大校长。

  抹黑本来是政客的伎俩,现在这些“监委”也不遑多让。抹黑也者,就是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以莫须有的罪名加诸某人,藉此引起社会质疑,最后则是让当事人百口莫辩,乃至于身败名裂。这些“监委”弹劾管中闵的理由是他兼职为杂志社写稿,因此关键在于写稿是否属兼职行为。实际上,政务官或事务官为媒体写专栏或社论根本不是新闻,早就行之有年,而且是数十年。管中闵写文章算不算兼职,不是“监察委员”说了算,而是要看大法官的解释以及主管机关的规定。   事实上,“司法院”32年院字第2508号函已清楚表明,公务员在报纸杂志投稿,或著作书籍出版,收受报酬或编辑研究学术杂志刊物,均非公务员服务法第13条所谓经营商业。“铨叙部”75年台铨华参字46252号函也表示,依大法官会议1952年11月22日第11号解释,公务员不得兼任新闻纸类及杂志编辑人、发行人等,报社专栏撰稿,倘不涉职务事务,无禁止规定。既无禁止,他人为之无事,管中闵却遭“监委”当镖靶,显然这些“监委”把法令当成是自己可以任意揉捏的玩物,这不就是东厂的行事风格吗?

  抹黑管中闵只是第一步而已,接下来就是要逼迫管中闵辞去台大校长职务。这些“监委”当然知道,弹劾案即使由公惩会通过,但法律上并不影响其台大校长资格。这些“监委”的目的,只是藉此案为拔管添加柴火而已。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一些台大内的独派分子以及媒体名嘴,就像鲨鱼闻血而至一样。由此可知,管中闵就任校长,并不是拔管案的完结篇。

  九合一败选后,蔡英文说自己是最应该改变的人,新任党主席更表示要有打掉重练的心理准备,现在看来,这些都只是场面话而已。弹劾管中闵戳破了民进党改革的假象,也揭露了“新东厂”的真面目。个人不能不提醒民进党,如此继续下去,2020将重演去年九合一的结果。

管中闵

  中评社香港1月17日电/管中闵就任台大校长才没有几天的功夫,蔡英文提名的“监察委员”就利用议事程序对其提出弹劾。本来,拔管案在放行之后,可以为民进党稍微止血,但由此一弹劾案来看,民进党还要为此继续留血不止,直至2020为止。

  大华网路报今天专栏指出,“监察院”现在变成了“新东厂”,因为这个弹劾案充满了政治味,称其为政治追杀并不为过。虽然“教育部”放行管中闵接任台大校长,但拔管案似乎象征了民进党或“台独”人士对蓝营的仇恨,即使是蔡英文也不敢撄其锋,因此最后由叶俊荣来当替罪羔羊。

  蔡英文日前在脸书表示,当赖清德给她看叶俊荣传的记者会简讯时,她也不赞成,但没想到叶俊荣还是召开了记者会。蔡英文这一番表白,既向独派表示自己不赞成,撇清责任,同时也向民众卖乖,因为自己没有干预此案。然而,蔡英文可能忘了,她自己还在官邸接见陈维昭,大谈拔管案,口头上说没有政治干预,实际上却是要劝陈维昭重启遴选。由此看来,此案的政治性已无庸置疑,蔡英文也无法装得事不关己的样子。

  蔡英文就职以来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提名不少具有浓厚意识型态的人担任大法官以及“监察委员”,这些人不是为民进党护航,就是当打手,尤其是“监察委员”,已经到了不忌社会观瞻的程度。这一次弹劾管中闵,其目的一在抹黑管中闵,一在逼管中闵辞台大校长。

  抹黑本来是政客的伎俩,现在这些“监委”也不遑多让。抹黑也者,就是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以莫须有的罪名加诸某人,藉此引起社会质疑,最后则是让当事人百口莫辩,乃至于身败名裂。这些“监委”弹劾管中闵的理由是他兼职为杂志社写稿,因此关键在于写稿是否属兼职行为。实际上,政务官或事务官为媒体写专栏或社论根本不是新闻,早就行之有年,而且是数十年。管中闵写文章算不算兼职,不是“监察委员”说了算,而是要看大法官的解释以及主管机关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