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千亿美元流入债市 人行三管齐下促开放

  中评社香港1月18日电/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昨日在京出席“中国债券市场国际论坛”时表示,2018年中国债券市场外资净流入规模约1000亿美元,占新兴市场流入外资规模的80%。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潜力巨大,中国将继续完善债券市场相关安排,进一步对外开放。

  “一定违约率是好事”

  2018年,中国债券市场交易规模达到870万亿元人民币,境外投资者在国债市场中占8.1%;截至2018年末,中国债券市场余额达86.39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2.59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

  在这样的体量之下,中国债券市场违约率整体处于较低水平。潘功胜认为,从长期看,有一定违约率对中国债券市场长期健康发展是一件好事情。市场和人一样,平时生些小病就难生大病,一定程度上的风险暴露,对中国债券市场健康发展、对于强化提高市场参与者的信用风险意识、对于完善市场定价和强化市场约束,是一件好事。

潘功胜

  吁勿发债后即换美元

  谈及中国债券市场下一步的对外开放,潘功胜表示,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潜力巨大。一方面,激励境外机构到中国债券市场发行熊猫债。另一方面,便利境外机构到中国债券市场投资和配置人民币债券资产。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银行间市场熊猫债累计发行1980.6亿元人民币;中国债券市场的境外投资者达1186家,持债规模1.73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债券通”下的境外机构投资者505家,持债规模约1800亿元人民币。

  但潘功胜指出,有些外资机构到中国发行熊猫债后,马上调出境外换成美元,“这对于你来说没多大意义,对于我来说也没多大意义”。他说,如果外资机构需要美元,可以直接在境外发行美元债券。如果需要人民币,那就在中国发行人民币债券,“这对大家都有好处”。

  熊猫债是指境外和多边金融机构等在中国发行的人民币债券。

  拟推ETF等指数型产品

  他当天从三个方面谈及中国债券市场下一步的对外开放。一是债券市场互联互通。潘功胜表示,中国正研究推出债券ETF等指数型产品,推动债券中央存管机构互联互通。

  二是境外投资者关心的部分制度安排上,潘功胜表示,将有效支持境外投资者的特殊结算周期需求,国家外汇管理局正在研究优化境外投资者参与外汇对冲交易相关安排,财政部计划增加2019年关键期限国债续发次数。

  三是回购与衍生产品方面,中国将适时全面放开回购交易,并大力推进人民币衍生产品使用。

  在潘功胜看来,建立一个更加开放、透明、安全、高效且具有深度和广度的债券市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

李小加

  债券通是最大风险管控工具

  当天出席论坛的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债券通是中国市场最大的风险管控工具。中国的资本市场不开放才是最大的风险,而开放的风险并不可怕,只有不同的资本都进入,才能融合不同的理念。

  李小加称,债券通之所以是中国债市最大管控工具,因为以往是自己人买自己债,最后是自己人欠自己钱,令风险高度集中,“都在一个锅里”。所以,要最大地降低风险,就要在中国债市的发展过程中让世界参与,因此债券通已经把很多风险降了下来。发展人民币债券市场,让更多人与中国的未来“挂钩”,中国经济不好,他们比中国还着急,只有这样,中国的经济才能够真正地彻底融入到世界中。

朱鹤新

  地方债成债市最大品种

  人民银行副行长朱鹤新发表欢迎致辞时指出,回顾40年中国债券市场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主要动力还是来自于改革和开放,而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正是中央经济工作所确定的全年任务之一,中国政府将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性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开放转变。

  而财政部国库司司长王小龙在论坛上则表示,2015年至2018年中国累计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超过18万亿元。2018年末地方政府债券余额约18万亿元,成为中国债券市场规模最大的品种。

王小龙

  【链接】彭博终端接入内地银行间债券

  在昨日的“中国债券市场国际论坛”上,彭博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CFETS)联合宣布,彭博与旗下全球分支机构开始向合格投资者提供接入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渠道。

  全球投资者可以通过彭博终端交易中国银行间债券。彭博是全球首家与CFETS直接连接,并同时提供代理模式与债券通模式两种接入渠道的全球性交易平台。上述两种模式是目前境外投资者使用最多的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模式。

  彭博有限合伙企业副董事长玛丽·夏皮罗表示,一段时间以来,彭博一直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香港交易所和其他各方密切合作以便利更多的投资者进入中国债券市场,推动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凭藉这两个新的渠道,预计会有更多投资者进入中国债券市场,以寻求高收益率、流动性和投资回报。

  玛丽·夏皮罗认为,随着中国持续深化金融改革,中国债券市场已成为投资者不可忽视的机遇。

  中银获准发行400亿永续债

  1月17日,银保监会批准中国银行发行不超过400亿元人民币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即永续债)。

  据业内人士介绍,永续债属于混合资本工具,是一种没有明确到期日或期限非常长的债券,即理论上永久存续。巴赛尔协议Ⅲ推出之后,海外银行发行永续债已有较多实践。

  专家认为,发行永续债可缓解当下银行业的资本补充压力,特别是有利于非上市中小银行补充非核心一级资本,推动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业务逐步回归本源。

  银保监会17日表示,这是中国商业银行获批发行的首单此类新的资本工具,有利于进一步充实资本,优化资本结构,扩大信贷投放空间,提升风险抵御能力。同时也有利于丰富债券市场投资品种,满足投资者多样化需求。

  来源:香港商报    中评社香港1月18日电/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昨日在京出席“中国债券市场国际论坛”时表示,2018年中国债券市场外资净流入规模约1000亿美元,占新兴市场流入外资规模的80%。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潜力巨大,中国将继续完善债券市场相关安排,进一步对外开放。

  “一定违约率是好事”

  2018年,中国债券市场交易规模达到870万亿元人民币,境外投资者在国债市场中占8.1%;截至2018年末,中国债券市场余额达86.39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2.59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

  在这样的体量之下,中国债券市场违约率整体处于较低水平。潘功胜认为,从长期看,有一定违约率对中国债券市场长期健康发展是一件好事情。市场和人一样,平时生些小病就难生大病,一定程度上的风险暴露,对中国债券市场健康发展、对于强化提高市场参与者的信用风险意识、对于完善市场定价和强化市场约束,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