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剑:两岸关系历史进程已经到了决定性阶段
笔者理解,原因有多个方面,归根结底在于两岸关系历史进程已经到了决定性的阶段。
从长远面向看,这篇重要讲话是指引整个新时代对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不是某个时段、有限时期的权宜性论述,必须从长计议、直面问题的核心,台湾问题的核心当然是统一,中华民族新时代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祖国完成统一大业。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部分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终结”(引自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讲话)。在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的今天,讲清两岸统一相关重大问题,指明未来前进的具体道路,澄清模糊认识,不但必要而且紧迫。这篇重要讲话,就是新时代和平终结台湾问题的“路线图”,意味着统一作为现代进行时,将以更明确的要求、更清晰的路径、更强劲的力度、更务实举措,推向前进。
从现实面向看,这篇讲话谈统一的主客观动因大致有五:
一是习近平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劲东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核心在不同历史阶段,针对不同的形势任务,均对台湾问题做出总要求总部署。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亲自部署1979年1月1日发布《告台湾同胞书》为发端,1983年6月26日邓小平接见美国西东大学教授杨力宇时提出关于实现祖国统一的六条具体构想,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关于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进程的重要讲话,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关于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讲话,均成为不同历史阶段的纲领性文件。党的十九大正式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到各项工作的方方面面,是时代性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所推动的各项建设与发展,无不体现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积极的进取精神、高超的领导指挥艺术和战略家的宏大气魄,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对台工作重要讲话和论述,贯穿着以中国梦为牵引,把解决台湾问题与推动民族复兴有机融合起来,着力在民族复兴伟大进程中争取台湾民心、累积各项基础、逐步解决台湾问题,按照一张图、一盘棋、一揽子的战略布局进行“施工”的基本思路和部署,使人倍感鞭策,催人努力奋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与党的历代领导人有关重要讲话一脉相承,是新时代对台工作的最新纲领。
三是台湾民心出现转折变化。至少是出现了这种趋势。不是说大多数台湾民众转而支持统一了,而是民意产生了一些有助推进和平统一的转折性变化。在民进党执政条件下,首次出现多数台湾民众能够面对两岸关系现实的可喜变化,他们切实认识到了统一的必然性;越来越多台湾民众对大陆产生好感,愿意正面认识和了解大陆;多数台湾青年自觉把自身前途命运与两岸关系联系在一起思考,到大陆求生存求发展形成热潮,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惠台31条的吸引力超乎预期;还有相当部分现实和潜在的台湾,他们民众希望知道统一的真相、了解什么是统一、认识统一后的台湾到底会是怎么一种政治和经济及社会状态,以及怎样走向统一、两岸向统一相向而行有利还是相逆而行更好等等,假如大陆方面能更清楚、可信地说明白这些问题,更多的岛内民众也会转向。同时还应进一步看到,目前形势下仍有部分岛内民众看不清未来,需要予以引导;对“台独”或永远维持现状抱有幻想,需要予以提示。从岛内民心变化的意义上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篇重要讲话可谓应运而生,醍醐灌顶。
四是国际环境发展变化大势整体对推进统一有利。中国崛起势不可挡,中国统一势所必然,业已基本成为国际共识。颇有战略远见的新加坡政治家李光耀先生讲过,台湾无论谁当选领导人,都难以改变最终将与中国大陆统一的结局。民进党蔡英文当局临上台至今仅两年半多,就有6个台湾当局“邦交国”与中国大陆建交,而与中国大陆建交的国家没有一个被台湾当局挖走;中国与日本、印度等周边关系峰回路转,积极向好。这就是大势使然。当然,不利的一面也是存在的,有时还会很严重。特别是美国特朗普政府把中国大陆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以贸易战为切入点,从包括台湾问题在内的经济、军事、战略、外交、政治等各条战线发起挑战,遏制中国大陆发展、迟滞中华民族复兴,以维护其唯一超级大国地位。对于美国特朗普政府的行径,国际上的态度与反应不一,其中确有局部予以主动或被动配合、以美制华、两头牟利的国家,总的看,中美关系恶化及其连带效应造成中国大陆的国际处境出现暂时的困难。在此形势下,台湾问题是暂时放一放,还是更有力地抓起来,是一个重大战略性抉择。习总书记的这篇重要讲话旗帜鲜明地把两岸统一问题提出来,明确中国统一的坚定目标、告知国际社会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底线所在、表明中国人民不会牺牲台湾问题换取对美斗争战略空间的严正立场,既是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根本需要,亦是对台湾当局的严厉警告:挟洋自重没有出路。在台湾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从来没有韬光养晦,从来没有不讲统一,从来没有在台湾问题核心利益上做出妥协,对在中美角力的关键时刻谈统一会“打草惊蛇”、进一步刺激美国等质疑,是不了解历史。从1955年8月到1970年2月的136次中美大使级第三地会谈,到中美建交谈判、所谓“蜜月期”、冷战结束困难期迄今,中国政府一直警示美方台湾问题的敏感性和不可妥协性。这是中美关系的基础所在,任何真正懂台湾问题和中美关系的美国人都清楚这一点,都知道2016年12月2日刚当选尚未就任的特朗普与蔡英文通电话的危险性。
需要进一步理解的是,即便到今天,海峡两岸的统一也不会是一蹴而就的,目前依然任重道远。习总书记的这篇讲话虽然围绕统一问题展开,但不是主张 “急统论”。无论在民族复兴进程中逐步解决、两岸民主平等协商方案、从两岸和平发展制度化安排到最终统一,还是两岸融合发展、人民心灵契合、国家民族认同重建等,都需要相当长时日,“前进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讲话)。从新中国成立起,中国统一就从来不是未来进行时,而是现代进行时。正是由于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儿女持之以恒地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我们才能像今天这样不但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伟大复兴的目标,也前所未有地接近中国统一的最终目标。
(作者郑剑,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笔者理解,原因有多个方面,归根结底在于两岸关系历史进程已经到了决定性的阶段。
从长远面向看,这篇重要讲话是指引整个新时代对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不是某个时段、有限时期的权宜性论述,必须从长计议、直面问题的核心,台湾问题的核心当然是统一,中华民族新时代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祖国完成统一大业。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部分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终结”(引自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讲话)。在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的今天,讲清两岸统一相关重大问题,指明未来前进的具体道路,澄清模糊认识,不但必要而且紧迫。这篇重要讲话,就是新时代和平终结台湾问题的“路线图”,意味着统一作为现代进行时,将以更明确的要求、更清晰的路径、更强劲的力度、更务实举措,推向前进。
从现实面向看,这篇讲话谈统一的主客观动因大致有五:
一是习近平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劲东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核心在不同历史阶段,针对不同的形势任务,均对台湾问题做出总要求总部署。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亲自部署1979年1月1日发布《告台湾同胞书》为发端,1983年6月26日邓小平接见美国西东大学教授杨力宇时提出关于实现祖国统一的六条具体构想,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关于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进程的重要讲话,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关于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讲话,均成为不同历史阶段的纲领性文件。党的十九大正式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到各项工作的方方面面,是时代性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所推动的各项建设与发展,无不体现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积极的进取精神、高超的领导指挥艺术和战略家的宏大气魄,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对台工作重要讲话和论述,贯穿着以中国梦为牵引,把解决台湾问题与推动民族复兴有机融合起来,着力在民族复兴伟大进程中争取台湾民心、累积各项基础、逐步解决台湾问题,按照一张图、一盘棋、一揽子的战略布局进行“施工”的基本思路和部署,使人倍感鞭策,催人努力奋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与党的历代领导人有关重要讲话一脉相承,是新时代对台工作的最新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