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权:习近平主席吹响了和平统一的进军号

  中评社香港1月3日电/澳门新华澳报今天发表富权的文章说,新时代要有新目标新蓝图和新思维新作为。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上,习近平主席已经为祖国和平统一指出了总目标: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和文化往来,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反对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而昨日习近平主席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四十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统一提出的五点主张,就是执行此总目标的具体策略及举措,为全面深入推动新时代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指明了方向。

  文章认为,习近平主席昨日的重要讲话,是以“十九大”报告为经,《告台湾同胞书》为纬,经过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及论证,而编织出新时代对台工作的新纲领。“纲举目张”,为未来对台工作指出了正确的航向,既坚持和平统一的初衷,又针对四十年来两岸关系的发展态势,尤其台湾地区政治生态的转变,以新思维提出了一些新措施。但是,仍然保持压力,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这是互存关系,只有保持针对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的高压,才能使得“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中国人要帮中国人”顺利实施,才能保证和平统一的目标高歌奋进。

  正因为过去坚持以武制“独”,才使得“台独”势力得到有效的遏制,“台独”思潮也越来越萎缩。就连曾经十分疯狂的陈水扁,也不得不承认“做不到就是做不到”。如今,民进党虽然完全执政,在“立法院”掌控了“修宪”的发动权,但也不敢轻举妄动,去碰触“宪法”中体现“一个中国”的内容,尤其是“增修条文”的“为因应国家统一前之需要”的表述,就连在可以在“立法院”完全主导的修订《两岸关系条例》,也不敢砍去“国家统一前”这一句。

  在全球华人反“独”促统的强大洪流冲击下,“独派”逐渐凋零,有心无力,只能死鸡撑饭盖地吐口水。他们所发动的所谓“东京奥运,台湾正名公投”,本来是“试水温”之作,也出动到纪政这块“生招牌”,结果却铩羽而归。很多人在观察“九合一”选举时,都把注意焦点集中在民进党大败,而忽略了“正名公投”的“翻船”。这这就是台湾地区主流民意所在,蔡英文所抬出的所谓“主流民意”,都不如这个生动的事实更有说服力。   因此,“九合一”选举的结果,包括选举部分和“公投”部分,都住在显示,以“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及追随和平统一,在台湾地区仍然具有坚强的主流民意及生命力。这就为习近平主席昨日提出“五点主张”,提供了厚实的民意基础。因此,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应当为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这与“十九大”报告提出“从二零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应当是吻合的。实际上,强势崛起的大国不能任由领土分裂的现象继续下去,实现伟大民族复兴“中国梦”已经与国家统一完全挂勾。因此,习近平主席昨日所说的“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是影响两岸关系行稳致远的总根子,总不能一代一代传下去”,已经折射了解决台湾问题的急迫性正在升高;而“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就更是对新时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下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必然要求及坚定信心。

  与《告台湾同胞书》相比,除了继续采取寄望于台湾人民的基本方针之外,不见了“也寄望于台湾当局”。显然,这除了是台湾地区的政治生态形成了政党轮替常态化的新动向,执政的政党不一定就是过去坚持“一个中国”的国民党之外,也是因为即使是由国民党执政,按照李登辉、马英九的实际表现,也已对“一个中国”及“九二共识”的认知发生了变形走样的变化。因此,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动力。习近平强调指出,“我们坚持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一如既往尊重台湾同胞、关爱台湾同胞、团结台湾同胞、依靠台湾同胞,全心全意为台湾同胞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就充分体现了这个“寄望于”政策调整的新作为。“中国人要帮中国人。我们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将继续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为台湾同胞台湾企业提供同等待遇,让大家有更多获得感。”就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习近平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的新诉求。这是这个重要讲话的新“亮点”。实际上,正如习近平所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但在过去,“邓六条”、“叶九条”、是以当时的时空背景提出的。虽然其中绝大部份内容仍然可用,但也有需要“升级换代”。另一方面,“一国两制”本来是针对台湾的,但出于历史的原因,首先使用在香港、澳门方面,两部基本法的具体规定,是针对香港、澳门的实际情况而制定,不一定完全适合台湾地区的实际情况。因此,在台湾地区,除了“红统”之外,许多人都是以香港、澳门所实行的“一国两制”来代入未来可能会在两岸统一后在台湾地区实施的政策,因而有部分民众难以接受甚至是反对。

  因此,习近平针对这实际情况指出,“一国两制”在台湾的具体实现形式会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会充分吸收两岸各界意见和建议,会充分照顾到台湾同胞利益和感情。他郑重倡议,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两岸各政党、各界别推举代表性人士,就两岸关系和民族未来开展广泛深入的民主协商,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达成制度性安排。

  这使人回想起毛泽东、周恩来当年委托章士钊转达给蒋介石的“一纲四目”,及蒋氏父子交由曹聚仁向毛泽东转达的“六个条件”。其内容就比香港、澳门现行的制度更宽容。只是其中的厦门与金门合并为一个自由市,作为北京与台北间的缓冲与联络地区,市长由国民党驻军师长兼任的内容,现在并不现实。

  其实,据说在内地,早已有人在研究《台湾基本法》,笔者手中也有几个不同的版本,其中有的还是由权威涉台学术机构草拟的。在去年,也有中央某权责部门委托某权责涉台研究部门撰写两岸统一后台湾地区实施的法律的消息传出。当然,这既是试验。将来倘是要拟制,就应该像习近平昨日所说的,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由两岸各政党、各界别推举代表性人士来合作撰写。   中评社香港1月3日电/澳门新华澳报今天发表富权的文章说,新时代要有新目标新蓝图和新思维新作为。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上,习近平主席已经为祖国和平统一指出了总目标: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和文化往来,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反对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而昨日习近平主席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四十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统一提出的五点主张,就是执行此总目标的具体策略及举措,为全面深入推动新时代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指明了方向。

  文章认为,习近平主席昨日的重要讲话,是以“十九大”报告为经,《告台湾同胞书》为纬,经过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及论证,而编织出新时代对台工作的新纲领。“纲举目张”,为未来对台工作指出了正确的航向,既坚持和平统一的初衷,又针对四十年来两岸关系的发展态势,尤其台湾地区政治生态的转变,以新思维提出了一些新措施。但是,仍然保持压力,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这是互存关系,只有保持针对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的高压,才能使得“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中国人要帮中国人”顺利实施,才能保证和平统一的目标高歌奋进。

  正因为过去坚持以武制“独”,才使得“台独”势力得到有效的遏制,“台独”思潮也越来越萎缩。就连曾经十分疯狂的陈水扁,也不得不承认“做不到就是做不到”。如今,民进党虽然完全执政,在“立法院”掌控了“修宪”的发动权,但也不敢轻举妄动,去碰触“宪法”中体现“一个中国”的内容,尤其是“增修条文”的“为因应国家统一前之需要”的表述,就连在可以在“立法院”完全主导的修订《两岸关系条例》,也不敢砍去“国家统一前”这一句。

  在全球华人反“独”促统的强大洪流冲击下,“独派”逐渐凋零,有心无力,只能死鸡撑饭盖地吐口水。他们所发动的所谓“东京奥运,台湾正名公投”,本来是“试水温”之作,也出动到纪政这块“生招牌”,结果却铩羽而归。很多人在观察“九合一”选举时,都把注意焦点集中在民进党大败,而忽略了“正名公投”的“翻船”。这这就是台湾地区主流民意所在,蔡英文所抬出的所谓“主流民意”,都不如这个生动的事实更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