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金财:中美贸易战中的中国战略定力
中国商务部5月10日12点03分声明宣称深表遗憾,将“不得不采取必要反制措施”;同时声明:“第十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正在进行中,希望美方与中方相向而行、共同努力,通过合作和协商办法解决存在的问题。”稍后,副总理刘鹤在华府表示,美中谈判并未破局,双方对“原则问题”仍存在分歧,中方不能对这些问题做出让步。中国政府一方面表达被迫采取反制措施,同时不放弃合作协商,展现出有理有力有节的政策立场与适当处置。
首先,中国政府并没有在特朗普政府“极限施压”政策而自失立场,陷入左支右绌决策困境。事实上,美国所拥有全球超级强权地位,在经济力与军事力等综合国力排列全球第一;但无庸置疑,已有霸权国地位殒落之失落感产生,而新兴区域强权中国其国力提升无论是有意或无意挑战之,皆会引发美国疑虑。这会诱发超级强权对潜在挑战者的战略遏制,尽管中国一再强调和平崛起及扮演负责任大国角色,仍难以遏止美国反中人士所建构“中国威胁论”声音。
美国批评中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并无“履行当初的承诺”,包括开放市场、降低关税、保护智慧财产权及强制技术转移等议题。美国批评中国对其进行不公平贸易,单纯平衡中美贸易逆差难短期内改变“结构性问题”,美方尤其关注中国如何执行承诺。特朗普政府希望中国政府做出显着让步,藉此提高其国内声望及总统续任选举支持度。但上述纷争也涉及中国国内法律修正。美国企图通过立法确保中国信守结构性改革承诺,进而改变中国国内立法过程;然此,这是强制介入中国内政及政策过程。显然,中国政府虽愿意合作协商,但不会在特朗普政府压力下被迫进行国内立法修正。
事实上,美国社会也弥漫强烈反对特朗普政府以中国让步少、不守承诺为由,进而单方采取提高惩罚性关税。反对特朗普掀起贸易战者认为,美国试图压制中国政府进行所谓“结构性”问题解决,反而会损及美国经济与严重打击企业。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将伤害美国消费者权益,扰乱扰乱市场秩序,刺激更高物价、损害美国企业利益及减少就业机会。无论是美国大豆协会、服装和鞋类协会、消费者技术协会、零售联合会等等皆持反对贸易战观点。中美贸易战对美国经济产生若干不利影响,包括减少就业岗位、减少对中出口及降低农业贸易顺差。
最后,中国对处置中美贸易战保持战略自信与定力,为未来中美贸易纷争解决协商奠立良好基础。环球时报社论指出:“中国真不是华盛顿当前政策圈以为的那个中国。中国政府迄今没有对美方说过狠话,但我们是唯一把与美国的贸易战打到两三千亿美元水平的国家。”确实中国政府从最高领导到实际政策执行、谈判者,皆未对特朗普政府恶言相向,然这并不表示中国政府胆怯与软弱。
相反的,这是一种战略定力与信心自持表现,坚持四大自信:理论、道路、制度及文化自信;中国官员以从容不迫、谨慎应对态度,面临中美两大国在全球战略格局中权力增长的冲突。中国政府试图跳脱“修习底德陷阱”,以确保完成“两个一百年”目标所需建构国际和平战略环境,尤其涉及中美两大国关系的“大国外交”及“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建构,利于完成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社会主义强国的国家战略目标。
中国政府表达“合作始终是中美两国最好的选择,磋商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路径。”《环球时报》社论直指中美贸易战后续发展:“看来中美都做好了从所谓‘休战谈判’转入‘边打边谈’状态的思想凖备。”换言之,期待中美贸易战在短期内解决恐不切实际,“边打边谈”可能成为一种“新常态”。因此,纵使贸易战告一段落,两强相争格局仍会持续,美国对其霸权国地位殒落的心理失落感,及新兴区域强权崛起的不安全感,恐怕是中美贸易战的心理基础,而正在和平崛起中国因综合国力提升,而成为其想像中“假想敌”。
(作者柳金财,台湾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助理教授)
中国商务部5月10日12点03分声明宣称深表遗憾,将“不得不采取必要反制措施”;同时声明:“第十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正在进行中,希望美方与中方相向而行、共同努力,通过合作和协商办法解决存在的问题。”稍后,副总理刘鹤在华府表示,美中谈判并未破局,双方对“原则问题”仍存在分歧,中方不能对这些问题做出让步。中国政府一方面表达被迫采取反制措施,同时不放弃合作协商,展现出有理有力有节的政策立场与适当处置。
首先,中国政府并没有在特朗普政府“极限施压”政策而自失立场,陷入左支右绌决策困境。事实上,美国所拥有全球超级强权地位,在经济力与军事力等综合国力排列全球第一;但无庸置疑,已有霸权国地位殒落之失落感产生,而新兴区域强权中国其国力提升无论是有意或无意挑战之,皆会引发美国疑虑。这会诱发超级强权对潜在挑战者的战略遏制,尽管中国一再强调和平崛起及扮演负责任大国角色,仍难以遏止美国反中人士所建构“中国威胁论”声音。
美国批评中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并无“履行当初的承诺”,包括开放市场、降低关税、保护智慧财产权及强制技术转移等议题。美国批评中国对其进行不公平贸易,单纯平衡中美贸易逆差难短期内改变“结构性问题”,美方尤其关注中国如何执行承诺。特朗普政府希望中国政府做出显着让步,藉此提高其国内声望及总统续任选举支持度。但上述纷争也涉及中国国内法律修正。美国企图通过立法确保中国信守结构性改革承诺,进而改变中国国内立法过程;然此,这是强制介入中国内政及政策过程。显然,中国政府虽愿意合作协商,但不会在特朗普政府压力下被迫进行国内立法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