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中:五四百年 迷悟之间

孙文学校总校长、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亚中(中评社资料图)

  中评社台北5月3日电(作者张亚中)五四运动到今年已经整整一百年了,我们纪念五四,再次反思中华民族应走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

  五四是一个重要的历史点,但是在此之前,中国的仁人志士早已在思考中华民族应如何往前走。可以这么说,从十九世纪晚期起,中华民族一直在找寻一条能够振兴中华的现代化道路。在每一个阶段,我们都认为自己已经开悟,找到方向了,但是事后却发现,其实自己原来还在迷雾当中。

  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放一把火烧了,中国人悟到要现代化就必须奋起学习西方的船坚炮利。甲午战败,发现只追求船坚炮利是迷,维新变法才应该是现代化之悟。变法不成,君主立宪说成为不能解决中国困境的迷,先摧毁再重建的暴力革命论又被认为是悟。

  袁世凯选择帝制,中国知识份子又发现,一夜成功的革命只是个迷,缺少民主内涵的共和制度并不能够阻碍军阀循私割据。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举行的巴黎和会中,列强将战败国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以救国为号召的五四运动,1919年在北京大学点燃了,红楼的怒火,撼动了尔后百年的中国。

  五四的青年学子认为,没有民主与科学,中国的发展走不出迷。1921年成立的共产党认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给中国带来真正的悟,红色的马克思路线才是中国正确的现代化道路;同时,以西方价值为核心的白色自由主义者也竖起一面旗帜,他们认为只有西方的民主自由才能救中国。然而当时的五四运动及日后的追随者,仍然分不清科学是否就等于西方文化、民主是否即为群众运动。红色与白色两条路线的斗争、科学与民主本质的不分,注定了五四运动让中华民族应有道路的抉择,仍在迷中。   孙中山对五四运动有热情,也有冷静。他不觉得中国应该掉进红色与白色路线的争斗,更不认为学习欧美科学与民主就要排斥中华文化。孙中山是个真正的悟者,他认为三民主义才应该是中国要走的正确道路。

  北伐成功,提供国民政府难得的黄金十年实践其现代化理想。此时东北边的日本忍不住了,他们在想,不赶快打断中国的现代化,中国起来怎么办?这是日本继甲午战争第二次打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抗战期间,没有时间去探索现代化的路线,救亡图存是唯一的真理。五四运动要探索的本质已不再重要,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原貌才是全体国人奉行的情操。八年浴血、国生族存,但是之后短短四年,国共内战,两岸分治。

  1949年起,两岸各自走上不同的现代化路径。大陆开始实践其红色共产主义道路,台湾则在美国的羽翼下走上了西方白色资本主义。在大陆,五四运动只等于爱国主义,而在台湾,已用三民主义的本质“伦理、民主、科学”来含括五四运动所主张的“民主、科学”。

  1979年后,大陆推动改革开放,加速了民生主义的建设;习近平上台以后,更以“文化自信”来凸显恢复固有文化、智能的重要,提升民族地位,寻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启落实孙中山主张的民族主义;但是在追寻民权主义的道路上,依然步履蹒跚。
    1990年代以前,台湾是三民主义的信仰者,也成就非凡,但是1990年代以后,台湾却遗憾地开始偏离了孙中山先生的道路,一直到今天,由于教科书的去中华文化、去中国史,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完全被狭隘的台独主义与偏安的独台思维所排斥;民主日益恶质化,民权主义只有选举表象,内涵变质;经济发展原地踏步,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精神日渐褪色。
 
  五四运动已经百年,在众人感念之际,两岸民众应了解,五四运动的所有诉求与内涵,其实均已包含在孙中山先生的理念论述当中。五四运动者并没有找到真正的悟,而仍是在迷中。中山先生即说,三民主义不仅为救国,更是建国所必须,这是五四运动者追求的;他所主张的三民主义就是打不平主义,包括打破与列强的不平等、内部政治上的不平等、社会上的不平等,远远高于五四运动的诉求;他的三民主义是以自由、平等、博爱为信念,以民有、民治、民享为目标,以伦理、民主、科学为本质,其主张及论述远远大于五四运动的内涵。

  纪念五四百年,除了缅怀那一个时代一群青年的爱国故事、一些知识份子在如何全盘西化的道路上探索,事隔百年的如今更应认识,我们是否已找到一条真正适合中华民族现代化的道路。

  两岸已经有七十年的摸索,应该已经可以得到教训与启发,孙中山先生的思想,特别是他的三民主义,可以是我们对五四运动的总结。三民主义的道路应该就是五四运动所期盼追求的道路。

  (作者张亚中,孙文学校总校长、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孙文学校总校长、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亚中(中评社资料图)

  中评社台北5月3日电(作者张亚中)五四运动到今年已经整整一百年了,我们纪念五四,再次反思中华民族应走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

  五四是一个重要的历史点,但是在此之前,中国的仁人志士早已在思考中华民族应如何往前走。可以这么说,从十九世纪晚期起,中华民族一直在找寻一条能够振兴中华的现代化道路。在每一个阶段,我们都认为自己已经开悟,找到方向了,但是事后却发现,其实自己原来还在迷雾当中。

  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放一把火烧了,中国人悟到要现代化就必须奋起学习西方的船坚炮利。甲午战败,发现只追求船坚炮利是迷,维新变法才应该是现代化之悟。变法不成,君主立宪说成为不能解决中国困境的迷,先摧毁再重建的暴力革命论又被认为是悟。

  袁世凯选择帝制,中国知识份子又发现,一夜成功的革命只是个迷,缺少民主内涵的共和制度并不能够阻碍军阀循私割据。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举行的巴黎和会中,列强将战败国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以救国为号召的五四运动,1919年在北京大学点燃了,红楼的怒火,撼动了尔后百年的中国。

  五四的青年学子认为,没有民主与科学,中国的发展走不出迷。1921年成立的共产党认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给中国带来真正的悟,红色的马克思路线才是中国正确的现代化道路;同时,以西方价值为核心的白色自由主义者也竖起一面旗帜,他们认为只有西方的民主自由才能救中国。然而当时的五四运动及日后的追随者,仍然分不清科学是否就等于西方文化、民主是否即为群众运动。红色与白色两条路线的斗争、科学与民主本质的不分,注定了五四运动让中华民族应有道路的抉择,仍在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