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观察:绿色公交是应对气候变化必要之举
中评社香港4月3日电(记者 段晓鲁)随着气候变化及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推行绿色可持续发展变得十分重要,而致力推广车辆电动化是香港特区政府迈向2050年碳中和的重要一步。笔者认为,公共交通的电动化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要之举,也将对香港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正面影响。电动车的普及将大幅减少温室气体和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改善市民的健康及生活。此外,电动车行业的发展及相关产业链也可以得到升级,创造出更多就业机会,并促进本地创新科技的进步。
特区政府在去年12月公布了《公共巴士和的士绿色转型路线图》,《路线图》采纳三项原则:鼓励为主、循序渐进,以及尽可能避免转嫁成本予乘客。当中主要的措施包括资助专营巴士营办商购置约600辆电动巴士及资助的士业界购置3000辆电动的士。
在《路线图》中亦提到,特区政府未来亦会加快私人市场参与建设公共充电设施,以充分利用市场力量,建立市场上适用的商业模式。特区政府会继续多管齐下鼓励业界扩展充电设施,预计2027年年底提供至少500个遍布全港的高速充电桩,支援电动车数量的预期增长。另外,特区政府已开展8000万元的电动公共小型巴士先导试验计划,计划会资助约30辆电动公共小巴于不同路线进行约12个月试验,并试用不同型号的电动公共小巴和快速充电设施。
随着电动车的技术快速发展和供应增加,预计未来电动车与传统车的车价差距将减少,甚至比传统车更便宜,而这意味着未来电动车普及将不再依赖政府资助,而是利用市场的力量,由市场进行驱动,实现可持续发展。
《公共巴士和的士绿色转型路线图》的出台是香港推进绿色转型的重要一步,这一政策的成功不单靠政府的推动,更要社会各界的支持。相信凭藉着大家一起努力,香港在未来一定会成为一个绿色低碳、宜居的智能化城市,为全球绿色转型起到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