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聚博鳌谈应对美国政策 强调亚洲团结
中评社香港4月2日电(记者 卢哲)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第二个任期已开始3月有余,在此期间,特朗普延续单边主义和“美国优先”政策,以缩小贸易逆差为由对主要贸易伙伴频频挥舞关税大棒。在此背景下,作为全球经济增长引擎,亚太地区如何应对美国政策带来的冲击?在近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美国外交政策走向及其对亚太合作影响”分论坛上,七位分别来自亚洲、美洲、欧洲及澳洲的重磅嘉宾对相关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与会者普遍认为西方主导的时代正在终结,世界正面临巨大变革,强调亚洲应保持初心、相互尊重、团结一致守护发展的光明前景。
外交部原副部长、中国前驻美大使崔天凯表示,每个国家都希望在价值链上提高自己的位置,要从贸易中更多获利,必须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加收更高的关税是说明这个国家在下降,他们是缺乏信心的。大家要以客观、全面、理性的方式看待。
崔天凯说,国际社会面临的真正问题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怎么解决好社会公平问题,保持文化特性问题,维护自然环境的问题;在经济结构大调整的背景下,怎么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问题。这方面亚太地区做得很好,也有很多成功的经验要坚持下去,包括相互尊重,照顾彼此的舒适度,包括强调共同利益,用和平方式解决可能的分歧。他强调,亚太地区国家要守住我初心,保持传统,发扬好优势,不管外头风高浪急,我们的地区才能有光明的前景。
外交部原副部长、中国前驻美大使、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周文重表示,美国现在确实面临很多问题,是因为美国的产业空心化、经济金融化所造成的,所以特朗普政府不应该甩锅,应该从自身寻求解决方案。
周文重还提到,2024年中美贸易到了6883亿,这就说明中国的出口对美国来讲很多是刚需,“不从中国进口从哪进口呢?所以特朗普政府应该很好地考虑这个问题,不要甩锅,不要打贸易战、关税战,它是损人不利己的。”
美国前商务部长古铁雷斯认为,特朗普政府或特朗普本人有意愿更加接近中国,有机会让美国和中国之间达成一个宏大的协议,把双方的关系建立在一个新的起点之上,在中美之间达成历史性相互的理解,从而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古铁雷斯还指出,美国政策的主要工具就是制裁,但事实证明制裁是行不通的。他认为美国的变局中也有积极面,那就是正在摆脱“谁带给我们问题了就制裁谁”的思维定式。
悉尼大学政治学教授约翰·基恩表示,我们看到或将会看到一些全球帝国正在衰落,而中国在崛起。美国实际上在意义上成为中国崛起的“接生婆”,中国是美国最有意义的竞争对手。
约翰·基恩指出,帝国的衰退会更多地使用军事实力,欺凌他人正是自身安全感的反映。一个衰退中的帝国是输家,他们会陷入偏执之中,会非常好斗、好战。“所以我们可以向全世界直播美国衰退的加速”。他还认为,美元霸权会逐步解体,也会带来冲击和不确定性,而中国应该加强和保护人民币在全球事务中的作用。
美国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兼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杰弗里·萨克斯表示,特朗普的贸易政策纯属是无能的表现。萨克斯认为,中国应该无视美国,不要指望打开美国市场或者是依赖美国市场,而要在其他市场上扩张。同时,要维护多边主义。
萨克斯强调,美国的关税制度并不意味着全世界会失去理智整个放弃世贸组织或者贸易体系;美国的贸易政策也不应该导致军备竞赛。他认为,东亚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应该是团结的。“如果你们团结起来会成为全世界的发动机,而这会增加东北亚所有国家的安全,也会增进本地区的经济成就。”
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特聘院士、新加坡前常驻联合国代表马凯硕表示,我们正在经历着人类历史上巨大的变革时代,巨大的结构性变化正在发生,西方主导的时代正在终结。他强调,亚洲国家绝不能固步自封。特朗普会给亚洲带来很多的问题,包括各种各样的关税制裁等等,但低估亚洲积累起来的韧性也是一个错误。他认为,亚洲正在安全地发展自己的贸易机制,亚洲的务实主义使区内得以发展,“我们会找到办法应对危机的。”
马凯硕还提到,讨论美国实施关税后果的时候其实也要教育美国的公众,在很多方面他们从当前的体制中获益了,但若实施了关税政策“他们就会失去这种特权”。
英国《经济学人》国际执行主编帕特里克·福利斯表示,特朗普对欧洲带来的冲击是非常深刻的,包括特朗普越来越不愿意支持北约,这对于欧洲来说都是几十年来没有见过的变化。他认为,现时的情况或许会推动欧洲改革的加快,其中涉及推动经济、短期的调整例如扩大防务支出。欧洲会试着发展自己的技术,“使得欧洲尽量两条腿走路”。
另外,福利斯还指出,应对特朗普的贸易政策,亚洲要签订更多的自由贸易协议,并且把美国提供的货物服务、金融服务和科技找到替代的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