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健答中评:大湾区实践初期不宜各自为政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3月5日上午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中评社图片)

  中评社北京3月5日电(记者秦正阳)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常务理事、全国港澳研究会香港特邀会员、香港基本法澳门基本法研究会会员朱家健日前就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涉港澳内容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他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实践初期,须谨慎应对大湾区内不同城市间接轨的疑虑,确保细节能落地,不宜各自为政,长远才能增加大湾区的吸引力。打好基础后,大湾区内人流的流动、跨地升学、创业就业才能更顺畅。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3月5日上午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他在涉港澳部分内容中表示,要继续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全力支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

  朱家健解读说,“一国两制”是香港的优势和特色,香港特区政府日后须加强宪法和基本法教育,塑造法治理性和权威,因为法治教育正是彰显法治精神的关键一步。香港同胞应坚决遏止任何形式的“港独”分裂势力,从顾全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大局出发,将为国家和平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支持港澳抓住共建“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更好发挥自身优势,全面深化与内地互利合作。而两会召开不就之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大湾区建设更在此次两会上受到各界代表委员的高度关注。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还面临哪些问题?有哪些当前应抓紧着力之处?

  对此朱家健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横跨两个制度、两套中文文字(繁体/简体)、三个法律制度和三个关税区,涉及不同法律文件、程序、文化和生活习惯,譬如要向大湾区内不同城市政府部门呈交的文件和程序,均有不同的要求;三个司法管辖地所涉的法律流程和互认,虽然有大方向,但在细节执行上可能只在摸石过河的阶段,跨域文件公证仍遇重重障碍;简单的衣食住行,如消费和付款模式,使用货币和结账方式,租房和置业限制,仍是各处乡村各处例,驾驶习惯不同,升学衔接仍未见“跨地一条龙”,学历和专业/技术资格认证等仍待接轨。

  朱家健指出,在大湾区实践的初期,须谨慎应对接轨的疑虑,并确保细节能够落地,不宜各自为政,长远才能增加大湾区的吸引力。在打好基础后,大湾区内人流的流动、跨地升学、创业就业才能更顺畅。   “我们要坚持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样说。而习近平正是在这一次纪念会上提出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作为“一国两制”实践的先行者,港澳能够为此提供哪些经验借鉴?

  朱家健对中评社表示,港澳成功地落实了“一国两制”,港澳的两本基本法就是“一国两制”的定海神针。等到日后两岸团圆统一,“一国两制”在台湾实践后,台湾同胞可以在遵守宪政框架的情况下,继续沿用原有生活模式,并像港澳同胞一样不受限制地在内地各省市求学、工作,相信“一国两制”将为台湾同胞提供国民待遇和良好机遇,而台湾城市仍保留原有特色,争鸣斗艶。

  “港澳回归祖国后继续绽放异彩,“一国两制”造就了两个特区的发展成就。而随着两岸统一,台湾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台胞的发展机遇也必将呈几何倍增。”朱家健说。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3月5日上午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中评社图片)

  中评社北京3月5日电(记者秦正阳)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常务理事、全国港澳研究会香港特邀会员、香港基本法澳门基本法研究会会员朱家健日前就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涉港澳内容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他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实践初期,须谨慎应对大湾区内不同城市间接轨的疑虑,确保细节能落地,不宜各自为政,长远才能增加大湾区的吸引力。打好基础后,大湾区内人流的流动、跨地升学、创业就业才能更顺畅。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3月5日上午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他在涉港澳部分内容中表示,要继续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全力支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

  朱家健解读说,“一国两制”是香港的优势和特色,香港特区政府日后须加强宪法和基本法教育,塑造法治理性和权威,因为法治教育正是彰显法治精神的关键一步。香港同胞应坚决遏止任何形式的“港独”分裂势力,从顾全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大局出发,将为国家和平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支持港澳抓住共建“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更好发挥自身优势,全面深化与内地互利合作。而两会召开不就之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大湾区建设更在此次两会上受到各界代表委员的高度关注。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还面临哪些问题?有哪些当前应抓紧着力之处?

  对此朱家健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横跨两个制度、两套中文文字(繁体/简体)、三个法律制度和三个关税区,涉及不同法律文件、程序、文化和生活习惯,譬如要向大湾区内不同城市政府部门呈交的文件和程序,均有不同的要求;三个司法管辖地所涉的法律流程和互认,虽然有大方向,但在细节执行上可能只在摸石过河的阶段,跨域文件公证仍遇重重障碍;简单的衣食住行,如消费和付款模式,使用货币和结账方式,租房和置业限制,仍是各处乡村各处例,驾驶习惯不同,升学衔接仍未见“跨地一条龙”,学历和专业/技术资格认证等仍待接轨。

  朱家健指出,在大湾区实践的初期,须谨慎应对接轨的疑虑,并确保细节能够落地,不宜各自为政,长远才能增加大湾区的吸引力。在打好基础后,大湾区内人流的流动、跨地升学、创业就业才能更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