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现场:台湾少数民族参访团重忆九一八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望花南街柳条湖立交桥北侧,该馆是为警示后人勿忘“九一八”历史而修建。博物馆建成于1991年,主体建筑采用碑馆结合形式。残历碑是一座巨大石雕,碑形为翻到事变日期的台历,上面布满弹痕与骷髅。馆内以丰富的史料向人们介绍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奴役中国人民的罪行和沦陷区人民的苦难生活及不屈不挠的斗争事迹。“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作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国内外迄今为止唯一全面反映“九·一八”事变史的博物馆。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是在原残历碑和地下展厅的基础上于1997年9月开始扩建的,1999年9月18日正式落成开馆。新馆总占地面积3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600平方米,开放面积9180平方米,展线长510米。共设有7个展厅,展览照片800余幅;实物300余件;文献、档案资料近100件;大小型场景19组;雕塑4尊;油画、国画等20余幅,电脑触摸屏14台、大屏幕电视录像机2台。并采用了现代科学技术,配备有分区广播、中央空调、影视报告厅、电子阅览室、多媒体电脑系统及国际互联网等设施,是一座大型的现代化的历史博物馆。该馆藏品很全面,比如,运尸车;战犯用的碗、碟;拐杖刀;车向忱用过的手提兜;细菌弹等等。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作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国内外迄今为止唯一全面反映“九·一八”事变史的博物馆。博物馆通过大量文物、历史照片、及多种现代化展示手段,真实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策划、发动 “九·一八”事变及对中国东北进行残酷殖民统治的屈辱历史;生动再现了东北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屈不挠、浴血奋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历史画卷。整体陈列是一座记录庄严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历史丰碑,是向人民群众进行国耻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阿美族人李昌启表示,博物馆的参观带给他的感受很深刻,既感动又有很大冲击。过去日本对台湾的少数民族也有很多压迫。在日据时代,日本对百姓很严苛。在博物馆中再次生动看到了日本人惨不忍睹的迫害手段,心理受到很大冲击。正因为如此,才更加觉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特别的意义。中国人在近代以来经常被外来的种族针对和侵略,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而言是很重大的胜利,对台湾少数民族而言,心理也是很感动的。
由于曾有家人被日本强征去做“高山义勇军”并从此杳无音信,原住民议事联盟秘书长、阿美族人林进福对博物馆中的一些展示更加感同身受。“看到博物馆中展示的一些日本军队当年的极端手段,心都沉了下来。”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望花南街柳条湖立交桥北侧,该馆是为警示后人勿忘“九一八”历史而修建。博物馆建成于1991年,主体建筑采用碑馆结合形式。残历碑是一座巨大石雕,碑形为翻到事变日期的台历,上面布满弹痕与骷髅。馆内以丰富的史料向人们介绍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奴役中国人民的罪行和沦陷区人民的苦难生活及不屈不挠的斗争事迹。“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作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国内外迄今为止唯一全面反映“九·一八”事变史的博物馆。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是在原残历碑和地下展厅的基础上于1997年9月开始扩建的,1999年9月18日正式落成开馆。新馆总占地面积3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600平方米,开放面积9180平方米,展线长510米。共设有7个展厅,展览照片800余幅;实物300余件;文献、档案资料近100件;大小型场景19组;雕塑4尊;油画、国画等20余幅,电脑触摸屏14台、大屏幕电视录像机2台。并采用了现代科学技术,配备有分区广播、中央空调、影视报告厅、电子阅览室、多媒体电脑系统及国际互联网等设施,是一座大型的现代化的历史博物馆。该馆藏品很全面,比如,运尸车;战犯用的碗、碟;拐杖刀;车向忱用过的手提兜;细菌弹等等。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作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国内外迄今为止唯一全面反映“九·一八”事变史的博物馆。博物馆通过大量文物、历史照片、及多种现代化展示手段,真实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策划、发动 “九·一八”事变及对中国东北进行残酷殖民统治的屈辱历史;生动再现了东北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屈不挠、浴血奋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历史画卷。整体陈列是一座记录庄严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历史丰碑,是向人民群众进行国耻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