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中美贸易谈判是起点不是终点

特朗普去年5月17日在白宫会见率团前来谈判的中国副总理刘鹤 资料相

  中评社华盛顿1月29日电(评论员余东晖)中国副总理刘鹤率领中方代表团前来华盛顿,将于30日和31日与美方举行高级别经贸磋商。目前双方在所谓“结构性”问题上仍有很大分歧。我们希望此次谈判能够取得新进展,但也不必对双方很快达成全面协议抱有过高期待,因为中美贸易谈判不管对于双方长期战略竞争来说,还是对于中国自身改革开放而言,都是万里长征的开始,而不是万事大吉的终点。

  这是刘鹤去年以来第三次访问华盛顿,也是他第二次率团来美进行高级别的经贸磋商。去年5月中旬的谈判,为了避免贸易战发生,双方达成了框架协议,但特朗普翻脸不认帐,美中贸易战终究还是于去年7月初正式引爆,且步步升级。特朗普出尔反尔,让中方觉得美方没诚信,美方多头释放的混杂讯息令人困惑。中美之间去年有近半年的时间,经贸磋商处于时断时续、停滞不前的状态,直到去年12月1日中美元首阿根廷峰会达成暂停升级贸易战的共识,给双方以90天的谈判期。

  特朗普所以从对华连出重手到态度软化,愿意谈判,一是因为美国经济并不像他夸耀的那么强劲,尤其是他最在意的股市连连下挫;二是因为贸易战两败俱伤效应逐渐显现,尤其是原先广泛以为中方受损更大,到年底却是中方贸易顺差扩大。贸易战阴影下,中国来美投资锐减,对美国是实打实的损失;三是因为特朗普通过对华征税,已经兑现他的竞选承诺,但贸易战负面效应可能影响其基本盘。美国国内两党之争愈演愈烈,美墨边境建墙资金之争竟让联邦政府停摆一个多月。中期选举民主党夺得众议院给特朗普和共和党敲响了警钟,现在特朗普需要一个“重大胜利”,提振其声望。

  如今美中贸易谈判的形势跟去年5月之前有相似之处。特朗普的口风变软了,不时说些中国的好话,称习主席为好朋友。用白宫经济顾问库德罗的话讲,特朗普总统对美中达成贸易协议“谨慎乐观”。谈判还没开始,白宫便透露特朗普会在本次谈判结束后会见刘鹤。这摆明了,一方面,本轮磋商注定会有一些新的进展;另一方面,本轮磋商肯定不会马上达成全面协议。主张与中方尽快达成协议的财长姆努钦以“已取得重大进展,但仍有复杂问题有待解决”来形容目前的谈判形势。同样被视为“鸽派”的库德罗表示,本次磋商将“非常困难、非常重要”,强调此次美中贸易谈判是两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入、最全面”的会谈,“一切都在谈判桌上”。

  不要忘了,主导此次美方谈判的是“鹰派”的贸易代表莱泰泽,更强硬的纳瓦罗辅佐其右。耐人寻味的是,在谈判即将开始之际,美国司法部高调宣布对中国顶尖技术公司华为的23项罪名指控。尽管美方一直宣称这是法律问题,但特朗普早先对孟晚舟事件的表态,让人感觉这是拿华为当谈判“极限施压”的筹码,犹如去年5月谈判时中兴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一样。

  可以预见,即便中国愿意大量采购美国商品和服务,争取在6年内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美方也不会在知识产权、产业政策、技术转让等所谓“结构性”问题上罢手。如果这些方面完全按照美方的要求做,中国就不得不放弃目前的国有经济制度,也放弃过去几十年在一些领域“弯道超车”的做法,相信这不是中国执政者会答应的。还有美方提出要有“可核查”的执法机制到位,在目前尚不清楚美方向中方承诺了什么,又如何实施的情况下,这种要求给人感觉是单向施压的不对等安排,中方恐怕也难以接受。

  基于这些分析,许多美国专家并不预期美中之间真能达成“全面协议”。在华府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日前举行的“亚洲2019预测”研讨会上,多数与会者认为,中美贸易紧张关系在2019年或者会继续僵持下去,或者在贸易问题上会有一些解决方案,但技术和创新问题不会得到解决。

  美中贸易战从本质上说,就是美中在经贸领域的战略竞争。即便中美达成了贸易协议,美国企业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更顺畅了,美国在高科技领域对中国的防范依然不会放松。去年谈判之前,中兴被拿来祭旗;今年谈判之前,华为被拿来开刀。表面看这是特朗普的谈判策略,拿中国高科技公司当筹码,实际上体现的是美国对中国在高科技产业“弯道超车”的封堵。美国国会针对中国高科技公司的立法不断,华为产品有可能被全面封杀于美国市场之外,这种趋势不会因为一个贸易协议而逆转。美国在“结构性”问题上与中国的较劲,将是两种经济制度、两种发展模式较量的长期过程。

  即便美中贸易战火因为达成协议而平息,美中之间在一系列地缘战略议题上的博弈,以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之争也不会停止。贸易问题缓解了,台湾、南海、东海、太空、网络、人权、影响力、朝鲜、伊朗、叙利亚、委内瑞拉......不知道哪个问题又会冒出来,成为尖锐的焦点。中美摩擦从来就没有消停过,今后几十年风波会更多。

  应对美中愈演愈烈的战略竞争,中国最好的办法就是继续改革开放。过去四十年,对外开放是中国国内改革的驱动器之一。在中国经济增速开始放缓,需要改善产业结构,提升创新水平的今天,中国经济体制确实需要深化改革。如何在改善国有经济活力和效率的同时,让民营经济和外资企业能够更加平等地参与中国市场的公平竞争,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生机活力?打破利益固化的格局,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找到新的动能,结构改革是中国深化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远比达成一个贸易协议要复杂艰巨得多。虽然未必是美方要求的结构改革,但结合对美谈判的承诺,迈开中国经济深化改革的新步,是中国自身内在的需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关山重重的四十年,中美贸易谈判可视为改革开放下一个四十年征程之肇始。

特朗普去年5月17日在白宫会见率团前来谈判的中国副总理刘鹤 资料相

  中评社华盛顿1月29日电(评论员余东晖)中国副总理刘鹤率领中方代表团前来华盛顿,将于30日和31日与美方举行高级别经贸磋商。目前双方在所谓“结构性”问题上仍有很大分歧。我们希望此次谈判能够取得新进展,但也不必对双方很快达成全面协议抱有过高期待,因为中美贸易谈判不管对于双方长期战略竞争来说,还是对于中国自身改革开放而言,都是万里长征的开始,而不是万事大吉的终点。

  这是刘鹤去年以来第三次访问华盛顿,也是他第二次率团来美进行高级别的经贸磋商。去年5月中旬的谈判,为了避免贸易战发生,双方达成了框架协议,但特朗普翻脸不认帐,美中贸易战终究还是于去年7月初正式引爆,且步步升级。特朗普出尔反尔,让中方觉得美方没诚信,美方多头释放的混杂讯息令人困惑。中美之间去年有近半年的时间,经贸磋商处于时断时续、停滞不前的状态,直到去年12月1日中美元首阿根廷峰会达成暂停升级贸易战的共识,给双方以90天的谈判期。

  特朗普所以从对华连出重手到态度软化,愿意谈判,一是因为美国经济并不像他夸耀的那么强劲,尤其是他最在意的股市连连下挫;二是因为贸易战两败俱伤效应逐渐显现,尤其是原先广泛以为中方受损更大,到年底却是中方贸易顺差扩大。贸易战阴影下,中国来美投资锐减,对美国是实打实的损失;三是因为特朗普通过对华征税,已经兑现他的竞选承诺,但贸易战负面效应可能影响其基本盘。美国国内两党之争愈演愈烈,美墨边境建墙资金之争竟让联邦政府停摆一个多月。中期选举民主党夺得众议院给特朗普和共和党敲响了警钟,现在特朗普需要一个“重大胜利”,提振其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