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中国应高度重视国际贸易碎片化问题
在美国对中国发动贸易战,国际经济形势日趋严峻大背景下,中国进出口贸易大幅度增长,多少有些出乎人们意料。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一方面得益于中国领导人的高瞻远瞩,避免与美国正面相撞,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扩大与中亚、西亚、东欧和非洲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确保中国贸易增长量不受中美两国贸易摩擦的影响,另一方面得益于中国强大的竞争力。中国出口产品大多数属于机电产品,这标志着中国在传统制造业领域比较优势明显,中国机电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巨大竞争力。
然而,中国对外贸易能否持续增长呢?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首先,国际贸易出现了严重的碎片化现象。地区性自由贸易区协定正在侵蚀国际统一市场,自由贸易区协定中的有关条款,给中国未来贸易发展埋下了定时炸弹。
2018年12月30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正式生效,这标志着超过5亿人口的自由贸易体系形成,成员国国民生产总值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13%。就在这个重要的自由贸易区协定中,增加了有关限制国有企业的条款。凡是签署协定国家的企业在与国有企业开展贸易都必须遵守该协定,禁止与国有企业或者政府资助企业签订合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防范中国。越南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居然在这样的协定上签字,越南将会因此而付出怎样的代价人们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协定所规定的条款和协定条款的执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如果该协定的签署国在与中国发展贸易关系过程中,受到某些条款的制约,或者被其他签字国阻挠,丝毫不令人感到奇怪。因为该协定的前身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签署就是为了遏制中国。
其次,自由贸易区协定虽然在商品进出口关税减免等问题上作出制度性安排,但是,自由贸易区协定的签订是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之上的,自由贸易区协定的签字国希望通过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加强彼此的贸易往来。自由贸易区协定的签订有可能会形成一个又一个小圈子,排斥非自由贸易区协定成员,使自由贸易区协定成为一个又一个“警戒线”或者“隔离带”,把国际贸易变成少数国家之间的贸易,把世界自由的贸易变成少数国家的互利互惠。
第三,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可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对世界贸易组织改革的期望值不同,一些发达国家对世界贸易组织改革持消极态度,他们试图借助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虽然中国带头提出了世界贸易组织改革的立场和基本原则,希望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坚持多边和非歧视的基本原则,坚持协商一致的原则,充分照顾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关切,但是,世界贸易组织改革是否会导致世界贸易组织处于长期瘫痪状态,值得人们观察。从目前情况来看,美国驻世界贸易组织代表已经采取实际行动,彻底瘫痪世界贸易组织的上诉机构,使得世界贸易组织仲裁机构无法继续有效地发挥作用。如果美国打着世界贸易组织改革的旗号,在一些问题上争吵不休,那么,世界贸易组织很可能会彻底瘫痪。如果世界贸易组织在改革问题上久拖不决,那么,世界贸易组织很可能会被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所抛弃,统一的世界贸易规则将不复存在。
在自由贸易区协定逐渐代替国际贸易规则,少数国家利用自己国内法律对其他国家动辄采取制裁措施的大背景下,中国未来贸易发展将会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
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扩大出口,目的是确保中国经济稳定增长。但是,必须承认中国贸易政策的边际效益正在迅速的衰减,无论是对部分产品的出口补贴,还是给部分出口企业提供信贷,都会给中国未来贸易发展带来巨大风险。出口补贴有可能会导致市场扭曲,而为出口企业提供信贷则可能会放大金融风险,因此,如果没有系统研究国际贸易发展的总体趋势,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国际贸易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那么,中国对外贸易增长的势头有可能会迅速减弱。
笔者认为,为了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国政府应当采取下列措施:首先,应当加快自由贸易区谈判的步伐,制定更加广泛的具有包容性的自由贸易区协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各国分歧,也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制度性的落差,为贸易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条件。
通俗地说,中国采取的策略是,通过签订更广泛的自由贸易区协定,吸引更多国家参加,从而取代现有的多边自由贸易区协定。这样做可能会导致谈判的难度增加,也可能会导致一些国家在签署自由贸易区协定过程中声明保留部分条款,但是不管怎样,只要能促成签订更加广泛的自由贸易区协定,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现有自由贸易区协定的束缚,从而使自由贸易不受影响。当然,新加坡主持的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和印度的自由贸易区协定究竟会包括哪些内容,人们还需拭目以待,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个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自由贸易区协定将会充分考虑到各成员切身利益,在公平自由原则基础之上,为东亚地区乃至跨太平洋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
其次,中国应当在世界贸易组织仍然存在情况下促使世界贸易组织对某些自由贸易区协定中违反世界贸易组织基本原则的条款进行审议,必要的时候可以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仲裁规则,就一些自由贸易区协定中有关排他性条款合法性和有效性申请世界贸易组织仲裁机构加以裁决。这样做或许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至少可以让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意识到,自由贸易区协定不能各自为政,不能画地为牢,不能通过建立小圈子,破坏世界统一大市场。中国作为多边贸易机制的维护者,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希望多边主义成为主流,但是,多边主义不会变成小圈子,自由贸易区协定应当建立在联合国宪章以及世界贸易组织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基础之上。如果自由贸易区协定中有关条款违反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破坏联合国宪章所确立的基本原则,那么,中国应当通过现有程序规则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尽可能地促使世界贸易组织充分关注自由贸易区协定中存在的问题,提醒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签署自由贸易区协定的时候,不得以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增加排他性的条款,从而使世界贸易变得步履维艰。
在美国对中国发动贸易战,国际经济形势日趋严峻大背景下,中国进出口贸易大幅度增长,多少有些出乎人们意料。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一方面得益于中国领导人的高瞻远瞩,避免与美国正面相撞,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扩大与中亚、西亚、东欧和非洲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确保中国贸易增长量不受中美两国贸易摩擦的影响,另一方面得益于中国强大的竞争力。中国出口产品大多数属于机电产品,这标志着中国在传统制造业领域比较优势明显,中国机电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巨大竞争力。
然而,中国对外贸易能否持续增长呢?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首先,国际贸易出现了严重的碎片化现象。地区性自由贸易区协定正在侵蚀国际统一市场,自由贸易区协定中的有关条款,给中国未来贸易发展埋下了定时炸弹。
2018年12月30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正式生效,这标志着超过5亿人口的自由贸易体系形成,成员国国民生产总值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13%。就在这个重要的自由贸易区协定中,增加了有关限制国有企业的条款。凡是签署协定国家的企业在与国有企业开展贸易都必须遵守该协定,禁止与国有企业或者政府资助企业签订合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防范中国。越南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居然在这样的协定上签字,越南将会因此而付出怎样的代价人们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协定所规定的条款和协定条款的执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如果该协定的签署国在与中国发展贸易关系过程中,受到某些条款的制约,或者被其他签字国阻挠,丝毫不令人感到奇怪。因为该协定的前身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签署就是为了遏制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