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夯实中美两国关系发展的基础

  中评社北京1月5日电(评论员 乔新生)中美两国建交40周年,中国驻美国大使在《今日美国报》发表“发展面向未来的中美关系,维护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署名文章。文章回顾230多年前美国“中国皇后号”访问中国带回中国瓷器,为中美两国贸易关系发展开启大门的历史,认为中美两国经贸关系仍然是中美两国关系发展的压舱石。

  我们认为,中美两国关系发展大体上经过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中美两国相互利用阶段,冷战期间美国为了取得胜利,主动向中国伸出橄榄枝,促使中美两国恢复外交关系。无论是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还是中国国家领导人访问美国,都为中美两国关系改善打下坚实的基础。中美两国基于共同的战略利益考虑走到一起。中美两国合作为结束冷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第二个阶段是中美两国相互合作的阶段。中国改革开放,需要美国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而美国需要中国的市场,中美两国经济合作进入空前繁荣发展阶段。然而,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中美两国经济合作戛然而止,美国迅速改变对中国的合作政策,企图促使中国和平演变。之所以出现如此剧烈的变化,一方面是因为冷战结束之后,美国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霸权国家,美国傲视群雄,以国际警察自居,试图颠覆共产主义国家,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中国国内政治环境发生变化,中国一些激进主义者试图通过改造中国的政治体制,颠覆中国国家政权,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第三个阶段是中美两国相互试探的阶段。由于中国坚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美国为了巩固自己的霸权地位,希望借助于国际社会的力量把中国纳入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之中,在体系内部改造中国。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被认为是中国主动进入美国主导国际贸易体系的重要举动,美国试图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内改造中国。然而,美国很快发现中国迅速适应国际贸易规则,并且利用国际贸易规则加快中国经济发展步伐,美国对中国彻底失望。   第四个阶段是战略冷淡阶段。美国为了打击恐怖组织和恐怖分子,不得不与中国保持国际合作,但是,美国不希望看到中国快速发展,因此,美国在经济上对中国实施遏制政策,在军事上建立包围圈,不断压缩中国的经济活动空间。事实证明,美国遏制中国的政策并没有奏效,中国继续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阔步向前,不仅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而且在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方面积累丰富的经验。

  第五个阶段是全面遏制的阶段。美国为了遏制中国的发展,强化亚太地区战略同盟关系,试图利用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对中国实施封锁政策。无论是美国提出的重返亚太政策,还是美国迫切希望加入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其目的都是为了阻止中国的发展。然而,美国很快意识到中国的发展不会以美国的意志为转移,中国为了扩大自己的朋友圈,不仅提出了“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而且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中国不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改造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而且以自己的战略构想,为世界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美国对中国实施的全面遏制政策,虽然给中国带来了非常大的麻烦,但是,中国正在利用美国战略调整有利时机,不断地测试自己的抗压能力,以便为即将出现的更大规模经济危机做好充分准备。

  第六个阶段是战略博弈阶段。美国遏制中国的政策没有发生实际效果,美国对中国采取的联合抵制政策正迅速瓦解破产。中国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勇敢地迎接挑战。美国政府意识到,如果继续与中国全面对抗,那么,中美两国将会付出惨重的代价。正因为如此,美国决定改变策略,一方面通过谈判从中国获取更多的利益,另一方面在中国台湾、中国南海问题上不断地向中国施加压力,迫使中国顾此失彼。

  中美两国目前正处在这种战略大调整时期。中国一方面强调独立自主地发展路线,另一方面强调全球一体化的重要性,借助于国际分工,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中国的发展战略给许多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中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中国才是未来世界的领导者。   中美两国经贸关系发展为中美两国关系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美两国经贸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美两国关系发展的“压舱石”。但是,中国已经意识到,中美两国经贸关系发展固然重要,但是,要想维护中美两国关系,必须寻找坚实的根基,中美两国必须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之上,不断地寻求共识,凝聚共识。

  首先,美国是一个民主开放的国家。美国政府对中国的政策是建立在现实主义和实用主义基础之上的,只要能给美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那么,美国政府就一定会做。虽然中美两国经贸关系发展对中美两国关系发展曾经起到促进作用,中美两国经贸关系是中美两国关系发展的压舱石。但是,中国更应该清醒地意识到,中美两国关系发展不能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而应该建立共同价值追求基础之上。

  中国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正积极学习美国的治国理政经验,提出中国的民有、民治、民享的以人为本发展方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涵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如果在处理中美两国关系问题上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保护中国公民的利益,那么,中国在处理中美两国关系问题上就会从被动变为主动,就会让美国普通民众充分意识到,中国是一个尊重人权的国家,中国在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方面,与美国有共同的价值追求。中国与美国可以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但是,中国与美国在保护公民基本权利方面可以有共同的选择,在保护两国公民基本利益方面可以开展卓有成效的合作。中美两国在保护人权方面可以进行深入交流,并且在求同存异基础之上不断凝聚共识。

  事实上,近些年来,中国驻美大使以及中国对外机构不断强调中美两国经贸合作对于解决中国的贫困问题的重要性,不断强调中美两国经贸合作对于增加中美两国就业岗位的重要性,不断强调中美两国在保护两国人民基本权利方面开展合作的重要性。中国的宣传基调以及中国对美政策的调整充分说明,中国正在用美国人民听得懂的语言宣传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表达中国人民的普遍愿望。相信中美两国在保护公民基本权利方面有共同的语言,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方面可以相互交流经验。中国许多高级官员到美国接受培训,一些中国高级官员甚至在美国的政府机构和美国州政府担任职务,亲身感受美国政府的服务意识。这说明中美两国在改善民生、提高治国理政服务水平方面有广阔的合作空间。

  希望中国驻外使馆今后在中美两国政府服务合作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把中美两国关注的重点从经贸关系逐渐地转移到提高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方面,促进中美两国政府间交流,让美国朝野各界充分意识到,中国在保护人权,实现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方面与美国有巨大的合作空间。   其次,中美两国科学技术文化交流发生异化,“间谍风波”使得中美两国科学技术文化交流被蒙上一层阴影。这是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担心中国取而代之而作出的应急反应。中国不会取代美国成为世界霸权国家,中国也不会采用不正当手段窃取美国的技术。但是,美国为了防范中国一定会采取措施破坏中美两国正常科学技术文化交流活动。因为美国的崛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采用不正当手段窃取了英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的技术。美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中国必须对此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中美两国科学技术文化交流是不可逆的大趋势,不管美国采取怎样的策略遏制中国,中国都必须敞开大门,加强与美国的科学技术文化交流活动。

  中国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加透明度,通过相互交换大学生,增加中美两国高等院校交流的透明度。中国应当改变传统的建立“孔子学院”做法,把中美两国交流变成中美两国技术培训合作。中国应当派遣更多高中生或者大专生到美国的职业技术学院接受培训,淡化意识形态教育的色彩,充分借鉴美国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积累的先进经验,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专业人才。中国可以主动要求美国在中国设立职业技术院校,介绍美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和企业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事实上,中国已经在上海建立纽约大学,邀请美国的科学技术专家培养中国的科技人才。中国这样做的目的是向美国表明,中国愿意在科学技术和文化交流方面敞开大门,中国愿意增加中美两国科学技术合作的透明度。只要美国愿意和中国开展科学技术交流,中美两国在科学技术和文化领域就一定能实现相互促进。

  思想的交换不是苹果的交换,如果把自己的苹果给了别人,那么,就会失去苹果。但是,如果把自己的思想和别人交流,那么,将会丰富自己的思想,将会使双方从中受益。中国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变美国错误思维定势,防止美国政府情报部门在中美两国技术交流方面草木皆兵,疑神疑鬼。中国应当邀请美国职业技术教育专家到中国,帮助中国建设职业技术院校,中国应当鼓励更多高中毕业生或者大学毕业生到美国学习自然科学技术,为中美两国科学技术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只要中美两国淡化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加强科学技术领域的合作,那么,中美两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就能共同进步。   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是全方位的。虽然中国多次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中国不会取代美国成为世界霸权国家。但是,中国迅猛的发展势头,让美国朝野各界杯弓蛇影。中国不能以放慢自己的发展速度取悦于美国,中国更不能唯美国马首是瞻,为了改善中美两国关系而放弃自己的现代化宏伟目标。中国必须主动邀请美国专家培训中国的科技人才,让美国意识到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不会改变。与此同时,中国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科技发展战略,尽可能地绕开美国设置的知识产权障碍,形成中国自己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中美两国迎头相撞,也只有这样才能在中美两国关系发展的过程中真正做到相互砥砺。

  只要拨开历史的迷雾,选择正确的方向,中美两国关系就一定能不断改善。反过来,如果在历史的细节中纠缠不休,或者在现实利益纠葛中讨价还价,那么,中美两国就一定会陷入无休止争斗之中。中美两国领导人必须高瞻远瞩,看到世界发展的历史大趋势,树立远大的目标,为中美两国关系发展指明方向,从而使中美两国关系始终沿着正确的航向前进。   中评社北京1月5日电(评论员 乔新生)中美两国建交40周年,中国驻美国大使在《今日美国报》发表“发展面向未来的中美关系,维护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署名文章。文章回顾230多年前美国“中国皇后号”访问中国带回中国瓷器,为中美两国贸易关系发展开启大门的历史,认为中美两国经贸关系仍然是中美两国关系发展的压舱石。

  我们认为,中美两国关系发展大体上经过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中美两国相互利用阶段,冷战期间美国为了取得胜利,主动向中国伸出橄榄枝,促使中美两国恢复外交关系。无论是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还是中国国家领导人访问美国,都为中美两国关系改善打下坚实的基础。中美两国基于共同的战略利益考虑走到一起。中美两国合作为结束冷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第二个阶段是中美两国相互合作的阶段。中国改革开放,需要美国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而美国需要中国的市场,中美两国经济合作进入空前繁荣发展阶段。然而,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中美两国经济合作戛然而止,美国迅速改变对中国的合作政策,企图促使中国和平演变。之所以出现如此剧烈的变化,一方面是因为冷战结束之后,美国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霸权国家,美国傲视群雄,以国际警察自居,试图颠覆共产主义国家,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中国国内政治环境发生变化,中国一些激进主义者试图通过改造中国的政治体制,颠覆中国国家政权,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第三个阶段是中美两国相互试探的阶段。由于中国坚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美国为了巩固自己的霸权地位,希望借助于国际社会的力量把中国纳入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之中,在体系内部改造中国。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被认为是中国主动进入美国主导国际贸易体系的重要举动,美国试图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内改造中国。然而,美国很快发现中国迅速适应国际贸易规则,并且利用国际贸易规则加快中国经济发展步伐,美国对中国彻底失望。

化工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