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导“养老+机械人”国际标准发布

  中评社北京2月28日电/据文汇报报导,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7日通报,中国牵头制定的世界首个养老机械人国际标准(IEC 63310《互联家庭环境下使用的主动辅助生活机械人性能准则》)近日由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发布。据介绍,这项标准依据老年人生理和行为特点,为各类养老机械人的设计、生产、测试及认证提供统一规范,将助力亿万银发群体高质量养老生活,引领全球养老机械人产业健康发展。内地权威专家在接受香港文汇报访问时表示,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加剧、人力成本提升,市场对养老机械人的需求与日俱增,这有望形成新兴产业并带来巨大市场空间。

  据瞭解,这项IEC 63310《互联家庭环境下使用的主动辅助生活机械人性能准则》国际标准聚焦互联家居环境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健康护理等各个方面的需求和特征,基于老年用户所需的辅助支持水平,提出养老机械人的功能和性能分类,除了可用性、可靠性、无障碍、能耗和噪声等通用要求以外,还对养老机械人提供的健康状况和紧急情况监测服务,与家人及医护人员的通信支持,多样化的家务、娱乐、家居管理、照护等活动支持,外出和助行等移动性支持,信息和数据管理性能等分别提出了技术要求。

  支持老年人独立居家高质量生活

  业内认为,这项标准的发布将引导养老机械人制造商精准聚焦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及需求,进行养老机械人产品的设计开发,提升产品质量水平,进一步增强老年人融入社会的能力,造福全球银发群体。而标准的实施将进一步引领打造养老机械人产业新赛道,助力创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曲线。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预计2050年全球60岁以上人口数量将达21亿,其中包括4.26亿80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群体在感知、体力和认知等方面,将不同程度地出现功能衰减甚至失能。养老机械人的出现不仅可以减轻社会和家庭对老年人的照料负担,还可支持老年人有尊严地独立居家高质量生活。

  今年有望迎来商业化量产元年

  2025年中国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将加快养老科技和信息化发展应用。其中明确,将研究设立养老服务相关国家科技重大项目,重点推动人形机械人、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技术产品研发应用。深化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推广智能化家居和智慧健康产品,探索开展居家养老安全风险预警和防范服务。

  内地养老领域资深从业者、北京长阳普乐园爱心养老院院长闫帅多年探索智能化养老模式,并积极尝试养老机械人在现实场景中的应用。在他看来,中国主导“养老+机械人”国际标准的发布,正是上述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意见的延伸。中国科技飞速发展,AI智能等技术也走在国际前列,且中国有大量的人才能够深入研发养老机械人,“中国先把标准定下来,未来就可以无限拓展和延伸。”闫帅表示,目前来看,中国的养老领域缺少逾千万计的人才,而养老机械人可以24小时陪伴和照顾老年人,“这无论从护工护理的角度还是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都可以说是未来可期。”

  在闫帅看来,养老机械人在2025年有望迎来商业化量产元年,或将实现大规模应用。而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加剧、人力成本提升,市场对养老机械人的需求与日俱增,这有望形成新兴产业并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专家:智慧养老服务是未来重要趋势

  “智慧养老是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中国老龄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泰昌向香港文汇报表示,未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智慧养老产业将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服务,智慧养老服务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亦将是未来的重要趋势。

  陈泰昌认为,智能机械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智慧养老服务的发展带来很大想像空间。多模态大模型技术、人工智能代理技术、可穿戴技术、新材料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类型的智能机械人在自主感知环境、进行决策并执行动作,以及学习和调整方面的能力提升极快,不需要老年人进行复杂操作就能够帮助其跨越“数字鸿沟”,提升生活质量,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机械人还能够通过大数据结合隐私计算,为不同年龄、不同健康状况、不同需求层次的老年人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服务方案。

  不过,陈泰昌也强调,目前在中国智慧养老服务仍是新兴领域,处于培育发展阶段,未来还需要推动建立智慧养老产品的全国统一市场,同时居家、社区和机构智慧养老产品应用也需培育拓展。

  智能化养老在内地应用

  上海:个性化餐单

  ●老年人通过智能终端,可以自主点餐,系统不仅能根据健康档案推荐个性化餐单,还能实时监测老人生命体征。通过24小时响应医疗团队、动态健康档案和远程家属端,破解养老服务供需矛盾。

  广州:养老院标准化入屋

  ●推行“养老不离家”,将养老院标准化服务搬进老年人家中。根据老年人生活需要,配备智能防走失装置、红外人体传感器、门窗传感器、燃气报警器、紧急呼叫器等智能化设备。

  福州:“智能保姆”

  ●引入“智能保姆”系统,为老年人配备远程会诊仪、智能长者代步车等设备之外,还配备一款智能机器人,不仅能进行智能语音对话、检测体温,还能陪伴、巡逻以及运送小件物品,为老年人提供安全、健康、文娱等多方位服务。

  “技术取代亲情” 需平衡技术与人文关怀

  虽然养老机械人发展前景广阔,但就当下来说,在技术、成本、社会接受度等方面还有很多挑战。

  比如在价格方面,当前市场上,高端医疗机械人售价超百万(人民币,下同),普通家庭难以承担,而功能有限的基础款设备价格也要1万到10万不等。

  记者搜索电商网站发现,一款能测血压、血氧、血糖等,可视频通话,可紧急求救的看护服务机械人售价超过10万元,另一款健步机械人价格也在3万元以上。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陈建伟认为,要想让养老机械人走进寻常百姓家,价格设定上需参考研发成本、市场需求和用户支付能力,以实现普及化目标。制造商需要基于国际标准优化生产效率,降低技术实现成本,同时结合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如养老金)设定分层定价。

  例如,通过模块化设计提供基础版和高级版机械人,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家庭的需求。此外,政府还可通过补贴或税收优惠降低购买门槛,借鉴新能源车的推广模式,让养老机械人成为亿万家庭的现实选择。

  除了价格需要被“打下来”之外,未来养老机械人还需要更加安全可靠。

  安全性方面,机械人若因技术故障导致误操作,可能对老年人造成身体伤害,尤其在助行或紧急救援场景中。

  隐私保护上,健康监测和数据管理功能可能泄露老年人敏感信息,需严格遵守数据安全法规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

  伦理层面,过度依赖机械人可能削弱人际互动,引发“技术取代亲情”的争议,需适度平衡技术与人文关怀。   中评社北京2月28日电/据文汇报报导,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7日通报,中国牵头制定的世界首个养老机械人国际标准(IEC 63310《互联家庭环境下使用的主动辅助生活机械人性能准则》)近日由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发布。据介绍,这项标准依据老年人生理和行为特点,为各类养老机械人的设计、生产、测试及认证提供统一规范,将助力亿万银发群体高质量养老生活,引领全球养老机械人产业健康发展。内地权威专家在接受香港文汇报访问时表示,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加剧、人力成本提升,市场对养老机械人的需求与日俱增,这有望形成新兴产业并带来巨大市场空间。

  据瞭解,这项IEC 63310《互联家庭环境下使用的主动辅助生活机械人性能准则》国际标准聚焦互联家居环境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健康护理等各个方面的需求和特征,基于老年用户所需的辅助支持水平,提出养老机械人的功能和性能分类,除了可用性、可靠性、无障碍、能耗和噪声等通用要求以外,还对养老机械人提供的健康状况和紧急情况监测服务,与家人及医护人员的通信支持,多样化的家务、娱乐、家居管理、照护等活动支持,外出和助行等移动性支持,信息和数据管理性能等分别提出了技术要求。

  支持老年人独立居家高质量生活

  业内认为,这项标准的发布将引导养老机械人制造商精准聚焦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及需求,进行养老机械人产品的设计开发,提升产品质量水平,进一步增强老年人融入社会的能力,造福全球银发群体。而标准的实施将进一步引领打造养老机械人产业新赛道,助力创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曲线。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预计2050年全球60岁以上人口数量将达21亿,其中包括4.26亿80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群体在感知、体力和认知等方面,将不同程度地出现功能衰减甚至失能。养老机械人的出现不仅可以减轻社会和家庭对老年人的照料负担,还可支持老年人有尊严地独立居家高质量生活。